厄贝沙坦+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BPV的影响
2019-07-29何敏霞何桂珍
何敏霞,何桂珍
(1.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禅城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2.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罗格社区卫生服务站,广东 佛山 528000)
高血压疾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原发性高血压在该疾病中占比95%,多见于中老年群体,以心胀、心悸、头晕、健忘、失眠等为主要症状,容易导致患者众多疾病,对患者脏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常使用药物治疗该疾病,常见有左旋氨氯地平,虽有一定治疗效果,但并不理想[1]。厄贝沙坦为管紧张素Ⅱ受体抑制剂,降压作用显著。此次研究中,选择我院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其应用氨氯地平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高血压患者80例实施此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2)存在甲状腺疾病、肿瘤、脑卒中、风湿病、冠心病、糖尿病患者;(3)存在严重心脏瓣膜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4)对此次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患者;(5)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观察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2~82岁,平均(59.68±5.41)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40~80岁,平均(59.31±5.54)岁。两组有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43054;生产单位: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 mg;剂型:片剂),每日1次,每次2.5 mg;观察组基于对照组,增加厄贝沙坦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0996;生产单位:海正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15 g;剂型:片剂)治疗,口服,每日1次,每次125 mg。两组治疗时间均为8周。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肝功能异常、心悸、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两组DBPV(舒张压病变性)、SBPV(收缩压变异性)、DBP(舒张压)、SBP(收缩压)变化;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效果判定标准:SBP(收缩压)降低程度在20 mmHg及以上,DBP(舒张压)降低程度在10 mmHg及以上,为显效;DBP降低程度在10 mmHg以下,SBP降低程度在10 mmHg以上,在19 mmHg以下,为有效,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未达到以上标准,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进行分析,DBPV、SBPV、DBP、SBP等计量资料比较使用t来进行检验,用(±s)表示,肝功能异常、心悸、头晕计数资料使用x2来进行检验,肝功能异常、心悸、头晕等用率(%)来表示,(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n(%)]
2.2 两组血压与变异性血压变化
观察组治疗后DBPV、SBPV、DBP、SBP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血压与变异性血压变化对比(±s)
表2 血压与变异性血压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DBPV SBPV DBP SBP观察组 40 9.89±2.16 7.23±2.14 74.32±7.46 125.15±8.41对照组 40 13.58±3.25 10.75±2.15 80.36±8.75 132.06±8.74 t 5.980 7.339 3.322 3.603 P 0.000 0.000 0.001 0.001
2.3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效果对比 [n(%)]
3 讨 论
高血压临床上较为常见,可造成患者肾、脑、心等靶器官损害,诱发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等并发症。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血压水平关系密切,并且血压变异性程度对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具有一定影响[2]。
血压变异为血压基本生理特征,健康人血压血压变异表现为杓型血压,早晨6点~10点及下午4点~8点血压各有一个高峰,晚上1~2点血压最低,属于正常变异[3]。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或者减弱,增加血压变异,且血压水平越高,BPV也越高。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BPV损伤为正相关关系。机制:(1)触发炎性反应。(2)凋亡心肌细胞。(3)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3)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用降压药物不同,对BPV的降低程度也不同,并且不对降压水平有依赖[4]。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及厄贝沙坦联合治疗高于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其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1)RAAS系统对血压变异性进行了参与,厄贝沙坦通过对RAAS系统进行阻断,可提升血压变异性降低效果[5]。并且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可降低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尿微量白蛋白、左室重量指数,并且厄贝沙坦可对心脏及肾脏靶器官的机制进行改善不但可阻断RAAS系统的激活,并且在降低血压变异性中具有重要效果。BPV与患者肾脏损害具有密切关系,BPV升高可有效预测外周小血管阻力增加,夜间BPV增加与尿微量白蛋白分泌呈现正相关[6]。IMT可对患者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有效反应,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血压变异性越高,对管壁的伤害就越严重,可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的进展进行促进,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苯磺酸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在降低BPV中作用显著,对动脉粥样硬化症状进行改善。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BPV、SBPV、DBP、SBP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对照组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两种药物共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综上所述,将左旋氨氯地平及厄贝沙坦联合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疾病治疗中,可提升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患者血压变异性进行改善,具有临床使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