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9-07-25葛金松张梅
葛金松 张梅
【摘 要】学科竞赛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有力抓手。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打造富有特色、影响广泛的品牌竞赛项目,已成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不断探索的新领地。本文结合当下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的现状,积极探寻新型人才培养路径,更好发挥学科竞赛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关键词】学科竞赛;人才培养路径;融合;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72-01
一、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问题
伴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愈加强烈,以学科竞赛为载体的人才培养在高校遍地生根。由于在教学和管理上急功近利,“高校学科竞赛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功利化倾向,甚至与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初衷背道而驰,给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1]
(一)专业课与竞赛失衡。“以赛代教”“为赛而学”成为诸多学校教学中的一个现象。在“名利诱导”下,教师的功能出现本末倒置现象,他们脱离教学内容和目标,而将注意力聚焦于竞赛的政策与规则、参赛经验和规律。同时“重竞赛轻学习”趋势凸显,尤其是在学校机制不健全的的影响下,专业课、理论课学习开始缺失,甚至由于教育内容的失衡导致学生知识储备上“营养不良”。这“既影响学科竞赛水平,也没有发挥出学科竞赛引导教学的作用。”[2]
(二)人才培养“功利化”倾向突出。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技能和改善学生能力的重要把手和平台,也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科学的、庞大的工程。由于学校急于追求“效果”和“名誉”,加之体制和理念不健全,催生出功利化的“应赛教育”“精英教育”现象,这违背了學科竞赛对教育的赋值功能和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生在实践能力和理论储备上“两极分化”、学生与学生的层级出现断层。
(三)人才培养缺乏联动性和持续性。学科竞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呈现出学科竞赛种类繁多、数目较广的特点,由于管理和培养上多以碎片的形式存在而缺乏持续性和联动性。一是教师与学生单独组队而缺乏本专业之间的资源和信息联动;二是学校专业与专业之间的联动不足,无法相互借力,实现优势专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三是学科竞赛的培养主要以单个比赛的形式存在,造成“竞赛和专业课教育处于脱节状态,无法形成不断线的持续培养”[3]。
二、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路径构建
(一)教学与学科竞赛融合发展。学科竞赛对于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为了更好发挥教学和竞赛各自的优势,走向深度融合发展尤为关键。一方面利用技能竞赛对专业课教授和改革推波助澜,将学科竞赛纳入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完成相关知识积累。另一方面,开展基于竞赛内容的课程教学,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以竞赛项目为载体,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科竞赛的对接,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建立科学性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学科竞赛培养的人才“功利化”倾向的出现,源自角色与名利的“失衡”,以及对学科竞赛有效管理的缺失。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竞赛管理机制成为必然。一方面落实立全面育人理念,完善“立德树人”教师的基本职能和角色,回归教育本心,实现专业知识与竞赛的平衡。另一方面,做好顶层设计,优化竞赛项目管理。可以把学科竞赛列入学校质量工程重大和重点项目,把竞赛演化为教学创新的催化剂。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学科竞赛学分,通过推进学科竞赛过程化和体系化,实现学科竞赛作用最大化。
(三)形成联动机制,搭建学科竞赛项目平台。结合学校定位和专业特点,以学科竞赛为牵引,构建并实践以校企联动、多专业联动、校院联动等“联动机制”,强化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形成系列化、届次化,推动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一是通过构建学校和学院的二级联动机制合力助推学科竞赛工作,学校协调与引导,学院具体负责制定合理的学科竞赛规划。二是学校建立指导教师资源库,构建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多学科指导教师的融合,教学相长。三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实现企业和学校联动。在企业、科研机构建立学生创新教育实习、实验基地,在联动中学习企业管理和运营模式,在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加快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结语
“基于学科竞赛体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构建,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兴趣、潜能、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效果。”[4]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学科竞赛“功利化”的影响,通过实现教学和学科竞赛的深度融合,构建科学的学科竞赛管理体机制,形成全方位的联动,可以更有效发挥学科竞赛人才培养的催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彭广林,田茂军.去功利化:当前高校学科竞赛管理改革的着力点[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2]缪新颖,于 红.以学科竞赛为导向的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12).
[3]周爱军,夏磊.高校立体联动链式学科竞赛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4).
[4]刘龙斌,彭 科.基于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创新竞争综合素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