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化摄影教育中古典工艺课程的建立
2019-07-25李明杰
李明杰
【摘 要】摄影术诞生了180年,摄影被作为艺术学科门类在高校设置专业也不到100年的历史,而国内到时间更短,不到50年到时间。由于摄影本身的特殊性,摄影在这短短的170多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单从摄影的感光材料上就经历里从银版——玻璃版——纸质——化纤维等材料,再到今天的电荷耦合CCD或COMS,从某种角度上来看,摄影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所以摄影的发展和摄影教育发展是伴随着摄影的器材发展同时进行。从2003年数码相机逐渐开始普及到2012年世界最大的胶卷生产商柯达宣告破厂,中国的高校摄影教育几乎全面进入数码化教育,这是时代的发展所迫。但数码相机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便利性越来越强,学生对技术对训练意识变弱依靠性变强,对摄影对本体性语言关注不够,很多学生几乎离开电脑就不知道拍摄。还有,高校摄影教育是摄影体系、摄影文化和摄影精神的
传承者。要解决这些问题和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入手,改变摄影数码的单一性教学,在摄影教学中将传统和数码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和多元化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数字化摄影;系统性;工艺性教学;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56-02
一、系统性教学
照相机随着技术的不断改進和智能化与傻瓜化,照相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大学摄影教育进入数码化的今天同样也享受到科学技术的好处——开始技术“解放”。数字化摄影教育的一些成像原理与技术学习是通过书本的理论的学习和电子化的过程演示上完成的,相比传统摄影教育是通过实践拍摄及一系列的制作才能获得,如:曝光——成像——显影——定影。当然数码的成像原理与传统摄影基本上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感光的原件改变了传统摄影用的是胶片数码用的是CCD或COMS这一关键性的改变,给两种不同工具的技术处理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数字化后学生对影像的成像原理的感知度没有传统工艺对成像原理感知度深,对相机的曝光准度和高度也相应地下降了。高校摄影教育除了培养学生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之外还有对摄影理念和摄影文化与精神学习,就需要进行系统的教学。系统性教学必须从摄影的本原开始,数字影像的母本是传统工艺影像,如: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火棉湿版、蛋白工艺、蓝晒、树胶重硌等工艺,通过这些传统工艺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不同工艺的技术特点和技术语言的特性,还可以使学生更直接的了解和体会影像的产生从无到有的过程,强化了影像的感知能力,数字化影像的产生过程是难以有这种体会和感知的。因为数字化是通过技术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才得以实现的。它是一种模拟的传统工艺的成像原理,用数字技术来呈现的虚拟成像,而不是化学成像。
摄影是用光在创造影像,离开了光就没有办法实现。而光对不同材料有不同的特点和效果,不同工艺对光的运用也有它自身的特性,在运用不同的工艺制作影像时需要掌握光与材料的关系和曝光速度与成像质量的关系。在即拍即见的数码技术已经缺少了光对不同材料产生效果。所以在摄影教育数字化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全面和系统的光学知识与用光技术。要了解摄影和摄影技术从摄影的工艺发展入手是最合适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摄影传统工艺的特性和语言的了解,以及不同材料和光的关系,可以解决学生技术的难点和了解摄影技术语言,以及对影像的感知度,培养学生的严格技术素养。
二、工艺性教学
摄影是科学与技术的结合体,技术是摄影表现的方式之一。技术的改变对摄影变化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任何一门技术都有它的自身的工艺特性。摄影抛开直接运用进入艺术的行列时,它需要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而每种工艺都有其自身的技术语言和特性。不同的思想主题需要用不同的技术语言去表达。摄影进入全面的数字化后,除了拍摄者所选的主题和表现的思想不同外,用的技术媒介基本是一样——数码照相机,所展现的视觉效果也是依靠数字输出。在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摄影教育在技术教学上的单一性(仅限于数字化摄影)是不利于学生的语言表现和思想上的创新。
通过对不同工艺的学习,学生能根据自己主题和想法选用合适的工艺来表现。在用不同工艺制作影像的过程学生需要亲自参入,这与数字输出有所不同,数字输出学生参与程度少,可控性也相对弱,主要是依照机器的功能特性。传统工艺它具有手工性,在手工制作影像需要自己对影像的把控而不是依靠机器设备来完成,还有传统工艺具有不确定性,制作速度的快慢和温度的变化都会影响最终的影像效果。在工艺性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践案例和分步骤演示其不同工艺的效果,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影像的特性。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训练与尝试掌握其工艺技术特点和要领。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明白每种工艺的技术特性外,还增强了学生对不同材料和工艺对影像品质的影响,给他们在摄影艺术的学习和创作中多了一些可能性。为今后的艺术创作和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与方法做好基础准备。同时,工艺性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影像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
三、文化传承性
传统工艺作为一种摄影文化同时也是技术文化是需要我们在摄影的艺术发展史中掌握和继承。特别是中国的摄影发展史存在很多摄影历史的断层,至少在古典摄影工艺这一块是空缺与断层的,对中国整个摄影体系的完整和发展是有影响的。在数码化的今天,无论是专业的摄影师还是高校摄影专业的学生几乎是跨过传统和古典工艺技术直接到数码摄影和数字技术。或者是从理论上去了解它们,很少去操作和亲自实践,尤其是传统工艺或类似古典工艺。摄影作为一门独特的视觉艺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应该从最基础和主要的方面入手,如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的技术平台和如何培养视觉审美。而当下高校摄影教育大都是基于数码的平台并非使用传统的平台,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但在技术操作上后者难于把握,难度远大于数码平台。虽然同是一个专业,但基于平台和使用媒材及介质的不同,专业知识区别甚大,两者一个是化学成像另一个虚拟成像,整个操作过程完全不一样的,而数码成像是完全基于古典和传统原理的仿照。对于专业摄影师和高校摄影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完整的专业知识,建立严格的视觉素养。传统工艺严格的技术操作流程对我们培养良好的视觉素养和专业的技术能力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对于刚进高等院校的专业学生之前没有学习专业的知识更没有形成严格的视觉素养。从传统工艺和传统中吸取专业技术的精华,对我们培养严格的视觉素养和专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对于专业的学生来说,摄影不是扛着个脑袋按几下快门那么简单,要研究摄影史上经典作品制作技法和技艺最本质的东西。
传统工艺以技术的身份游离在当下的社会上,逐渐成为时代的“孤品”了,但它作为摄影文化和摄影的精神就是摄影艺术中的一颗“常青树”。我们反观书法艺术能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书写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写日记和信都可以不用传统的方式了,但书法没有被取代,更没有走上灭亡之道。相反,它的价值和地位越来越高。因为,它传承的是一种文化,而不仅仅是书写的工具。相信传统工艺也是一样,无论摄影怎么发展和变化,它作为摄影文化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将继续常青,特别是在高校摄影教育中它应该继续保留它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摄影的精神.(英)格里.巴杰著,朱攸若译,浙江摄影出版社,2011年版.
[2]美国摄影图片制作工艺专业教程.(美)克里斯多佛·詹姆斯腾著,陆加佳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3]摄影的特性与美学.(苏)安·瓦尔塔诺夫著,罗晓风译:中国摄影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