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2019-07-25阎谨
阎谨
【摘 要】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心理过程,它在小提琴学习的不同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提琴学习的过程中,更多通过感性认知进行学习,在小提琴演奏技能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注意教学方式及方法,要让学生做到感知觉的准确性,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小提琴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提琴;教学;认知心理学;认知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143-02
一、认知心理学相关核心概念
认知心理学是最新的心理学分支之一,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一种新思潮,20世纪5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发展至60年代正式形成,到20世纪70年代已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流派。“认知心理学”这一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出版物上,是在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乌尔里希·奈瑟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一书中,标志着认知心理学自成一体,并立足于心理学界。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等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是阐述智力的本质和过程的,它反对行为主义只是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注潜意识,强调意识的主导地位,反映在它认为人本主义只是关注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强调应以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依附和伴随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而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贯穿于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是人的各种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监控机制,也是人们进行学习、获得知识、取得劳动成果的必要条件。通常情况下我们人脑中对客观事物以及环境中,不断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刺激选择性反应,就是注意的表现。注意依据主要是根据注意者的意志努力程度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不随意注意;二是随意注意;三是随意后注意。同时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
(二)感觉的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知的起点。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事物的整体。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通过感觉只能知道事物的个别属性,对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以及对其意义的揭露是比感觉更高级的心理过程。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而在小提琴技能学习训练中运用的主要是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等。
(三)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反映,并借助于既往的经验形成综合的、完整的映像。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信息的简单结合。知觉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知觉还受到个人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和个性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制约。知觉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择性,人在感知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其中某个或者某些人、事物或事件作为知觉的对象,这些事物处于心理活动的中心,而其他知觉到的内容则成为知觉的背景。二是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不是机械被动地记录知觉对象的特点,而是试图从记忆中获取一些知识经验,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解释,使知觉对象具有一定的意义,知觉过程的终点是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三是整体性,人的知觉系统有高度整合的能力,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在知觉过程中,人常常不是孤立地知觉一个个单独的刺激物,而是将这些刺激物作为一个整体,反映事物的整体和关系。四是恒常性,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和程度内改变时,人的知觉结果仍然能够保持基本稳定,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四)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认知加工过程。记忆是个体进行活动的重要保证,也是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前提,它所加工的信息可以是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的产物,也可以是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的产物,在人的认识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记忆的种类分为四种,一是动作記忆,也称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动作或运动为内容的记忆;二是形象记忆,是以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三是语词记忆,也称语词-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及其文字、数字符号为内容的记忆;四是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因此,又叫情感记忆。
(五)表象的概念
表象又称印象,是在头脑中出现的己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与感知觉不同,表象是间接的、形象的,感知是直接的、具体的,是人脑反映外界事物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以感知为基础的心理过程。表象是对知觉形象进一步的加工,有比知觉更高的概括性。表象的特征表现为:一是直观性,表象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在头脑中出现的;二是概括性,表象是人们多次知觉的结果,是表征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主要特征;三是可操作性,由于表象是知觉的类似物,因此人们可以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操作。
(六)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它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的联系。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过程;是一个内隐的过程。感觉和知觉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认识的初级阶段,在感知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作更深入的认识,就涉及人类高级的认识活动——思维。思维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思维的间接性是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思维的概括性就是把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推广,反映事物之间固有的、必然的联系。
二、认知心理学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一)小提琴教学中对学生注意的培养
在小提琴教学中,注意是指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集中精力的时间长短的能力,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同时能理解和接纳教师授课的内容,这样上课的效率就很高,反之,上课的效率就较低,由此可见注意是学琴过程中一个节本的要求,也是必要的条件。
根据平日的授课经验,发現注意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内部因素,受到学生个体自身心理发展的影响,年级越高的学生注意力会逐渐变得持久,因此教师在授课中应当把握这个规律,尽可能合理安排上课时间与授课内容。二是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涉及的比较广泛,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如果教师在课后留过多的作业,要求过长的练琴时间,并且上课的态度十分严厉,诸如此类不恰当的做法,必然会影响学生学琴时的注意。反之,在授课过程中以一种轻松愉快的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
培养学生注意能力,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学生,用热情的言语去表达,学生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要正在引导,而不是严厉呵斥,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愿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可以鼓励学生唱谱,调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接触到新的音乐作品,难免感到陌生,唱谱可以对新的音乐作品曲调进行熟悉,在练习演奏的过程中对乐感更有帮助。
(二)感觉、知觉、表象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感觉与知觉在小提琴教学中是密不可分的,感觉是认识外界的第一步,知觉是对认识客观事物产生的整体反映,我们将感知觉在实践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人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感受,这种感受就是一种认知心理的运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接触所要学习的音乐作品,首先就是要对谱子进行分析和研读,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和把握整个作品,依靠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协调练习演奏的过程,再对音乐作品的节奏、调式调性、织体、和声等要素进一步把握。在教学中,学生对演奏技巧的感知觉也要讲究整体性,将感知觉同学习的过程保持一致。感知觉更进一步就是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理解在学习与练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应在平时的学习中为学生积累演奏曲目的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学生的演奏能力。
表象是小提琴教学过程中,感知事物遗留在头脑中的印记,这种印记包括教学中的视觉、听觉、思维、形象以及肌肉的感觉。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如果给学生记忆中留下的表象单一且不巩固,教师就要强调纠正的内容,使其留有深刻的印象,可以将音响效果、讲解示范、技术要结合起来,让学生全面感知,因为表象具有综合性,形成的过程也十分复杂。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的示范作为有效的启示方法。
(三)记忆、思维在小提琴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提琴教学的过程中,记忆的内容包括声音的记忆、图像的记忆、动作的记忆。其中声音的记忆是演奏记忆的主体;图像记忆是学生练习演奏的的过程中,看曲谱时留下的;动作记忆是演奏时产生的,这种记忆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下意识的。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声音记忆的培养,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碰到较为复杂的乐段时,能更快上手练习,提升熟练度,之后要训练学生动作记忆与声音记忆的结合,让学生的演奏更加流畅。
音乐记忆能力是衡量一个演奏者素质的标准之一。在小提琴的教学活动中,音乐记忆常常与思维有密切的关系,思维指导学生能够准确、系统、熟练记住音乐,还可以提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所产生的记忆。记忆与思维可以帮助小提琴教学在练习、演奏、识谱环节中,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有经验的教师,会要求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读取是成组块进行的,而不是一个音一个音读取。这样,就使旋律连贯、流畅,加强了演奏的流畅性和整体感,同时也加强了演奏中的稳定性,减少了演奏出错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李毅,赵乐平.医学信息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01).
[2]刘桂春,王双全,赵晓英.新编心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4(05).
[3]李迎春.心理学[M].北京: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14(09).
[4]顾琴轩.组织行为学(第4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01).
[5]李乡状.小提琴演奏技法与指导[M].长春: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01).
[6]孙传桐,唐靳依.小提琴演奏技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06).
[7]柯曦,马毅,李涵.趣味小提琴教学法探寻(初级)[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