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唐诗》里“盐”飞花

2019-07-25

中国盐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唐诗盐商

徐 杨

近年来,央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持续受到观众热捧,至今已办了四期,收视率一路攀升。笔者也饶有兴致地与家中老父老母、妻儿一同答题,其乐融融,对节目中对抗性强,娱乐性高,且考验选手心理素质、反应能力和腹中“存货”的“飞花令”环节更是赞叹不已,钦佩有加。

笔者长年在盐业部门工作,闲时也喜吟诵唐诗宋词,于是便仿“飞花令”,从《全唐诗》中翻检出百多首含有“盐”字的诗,再取其佳者四十余篇,录其“盐”字句,做一场 “盐”字飞花令,与大家一同分享。

元首伫盐梅,股肱惟辅弼。

——李世民《执契静三边》(1 卷第3 首)

盐梅指盐和梅子,盐咸梅酸,调味不可少。殷高宗要用傅说为相,云:“若作和羹,尔惟盐梅。”股肱:大腿、胳膊。这是李世民欲展雄才大略,既渴望贤臣,也希望他们尽心尽力辅佐自己,君臣协力同心,共创大唐贞观盛世。

盐梅已佐鼎,曲蘖且传觞。

——李隆基《端午》(3 卷第46 首)

唐玄宗李隆基在他的前半生创下了“开元盛世”,这句诗安详而闲适,自得之意溢于言表,只可惜后来的“安史之乱”惊破了他的“霓裳羽衣曲”,大唐由盛转衰。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并引(其一)》(365卷第11 首)

“白盐山”高峻挺拔,在夔门南岸,对岸有“赤甲山”相呼应。“白盐山”或因此地盐斤运销繁忙,或因此地有盐井产盐而得名。

巴蜀自贡盐井

寒塘起孤雁,夜色分盐田。

——刘长卿《宿怀仁县南湖》(149 卷第25 首)

撒盐如可拟,愿糁和羹梅。

——孟浩然《和张丞相春朝对雪》(160卷第1 首)

《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张丞相即广东韶关人张九龄,这是孟浩然欲入仕的一首干谒诗。如果可将撒盐比作下雪,我孟浩然甘为稻米和梅羹,请张丞相引荐我,让我一展抱负,济世安邦。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李白《杂曲歌辞·于阗采花》(26 卷第48 首)

无盐指战国时齐宣王王后钟离春,她是无盐人,貌虽丑,然而有德。“无盐”指“无颜”,后代指丑女,谪仙李白叹自己怀才不遇,大道不得出,而丑女反而“翻在深宫”。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李白《梁园吟》(166 卷第12 首)

客到但知留一醉,盘中只有水晶盐。

——李白《题东溪公幽居》(184 卷第11 首)

雁塞通盐泽,龙堆接醋沟。

——岑参《北庭作》(200 卷第142 首)

《汉书·西域传》:“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就是今天的罗布泊。龙堆在罗布泊东北方,其北边即醋沟。边塞诗人,下笔即有旷远宏壮之象,而诗结尾云“可知年四十,犹自未封侯”,诗人虽生于高官之家,而壮志雄心仍未遂矣!

煮海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高适《涟上题樊氏水亭》(212 卷第20 首)

江苏历来为我国产盐重地,涟上风光也是逞一时之盛,真是自给自足的人间乐土,怪不得诗人接着又感叹道:“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风烟渺吴蜀,舟楫通盐麻。

——杜甫《柴门》(221 卷第19 首)

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

——杜甫《十二月一日三首》(229 卷第12 首)

巴蜀乃产盐盛地,井盐之发达为全国之冠。负盐的溪女,打鼓的船郎,在证实着食盐的繁盛和巴人的自适自足的生活。

盐官司虽绊骥,名是汉庭来。

——杜甫《李盐铁二首之二》(234卷第7首)

盐官之名设,实始于西汉。有汉一代,食盐经营经历了民营——官营——民营的循环。唐代中后期,特别是经“安史之乱”巨变后,朝廷以严刑峻法限制民营食盐的生产和流通,盐业暴利统归官府。

夜光失隋掌,骥騄伏盐车。

——钱起《送沈仲》(238 卷第63 首)

钱起乃大历年间的十才子之一,此诗感叹自己仕途蹭蹬,壮志难酬,一如隋侯得不到夜明珠,千里马拉盐车得不到伯乐的赏识。

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

——李端《杂歌》(284 卷第33 首)

为生鄙计算,盐米告屡罄。

——韩愈《东都遇春》(339 卷第21 首)

“柴米油盐酱醋茶”,米和盐都无保障了,可见韩愈生计的艰难。这样的生活状况让大诗人苦闷彷徨,难免萌生退隐之心。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柳宗元《柳州峒氓》(352 卷第5 首)

峒,指僮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居地,诗人流放到柳州后,发现少数民族用竹叶裹盐,用荷叶包着饭团,来往于赶集路上,生活简单而艰辛,不禁生出一片同情心,决心要为峒民们做些实事。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391 卷第4 首)

小儿贩盐卤,不入州县征。

——元稹《相和歌辞·估客乐》(21卷第5首)

贩盐自古要交税,而盐税“不入州县”,说明盐商与地方政府勾结逃税,侵蚀了中央对盐税的垄断,导致百姓苦,国库空,唐代社会危机四伏。

此日临风飘羽卫,他年嘉约指盐梅。

——元稹《赠毛仙翁》(423 卷第12 首)

这句诗托物言志,愿为君王赏识,做调和“盐梅”的济世之才。毛仙翁有如仙人,杜光庭《毛仙翁传》说他“得久视之道,不知其甲子,常如三十许人”,元稹借这首《赠毛仙翁》诗抒发了远大的志向,后来他果然当上了宰相,却因依附宦贵而失操守,草草下台。《新唐书·元稹传》:“信道不坚,乃丧所守。附宦贵得宰相,居位才三月,罢。晚弥沮丧,加廉节不饰云。”

盐商妇,有幸嫁盐商。

终朝美饭食,终岁好衣裳。

——白居易《盐商妇 恶幸人也》(427 卷第18 首)

唐代,盐商归朝廷盐铁使直管,他们“不属州县属天子”,从而致使盐商利用官营体制大肆敛财。白居易《义盐法之弊》一文就忧心忡忡地说:“自关以东,上农大贾,易其资产,入为盐商,少出官利,唯求隶名,居无征徭,行无榷税,身则庇于盐籍,利则尽入私室。”

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玉热。

——白居易《对火玩雪》(445 卷第48 首)

海戍通盐灶,山村带蜜房。

——殷尧藩《送客游吴》(492 卷第13 首)

吴地自古以人俊物丰山川美著称,沿海居民引水煮盐,得鱼盐之利,生活富足,岂不乐哉!

颠狂楚客歌成雪,媚赖吴娘笑是盐。

——施肩吾《句》(494 卷第185 首)

施肩吾于820年钦点状元(元和十五年),此诗题“句”是文学体裁之一种,一般是两句成对为联语。周伯琦曰:“语绝为句。”此联是说楚人尽情咏唱《白雪》之歌,而吴地女子千娇百媚美艳超群,颜(盐)值很高呵!

盐车今愿脱 ,千里为君行。

——章孝标《省试骐骥长鸣》(506 卷第22 首)

男儿当效千里马,许身社稷展雄才,章孝标的这句诗表达了自古而今的大多数读书人的抱负,足以引起 最广泛的共鸣。

水县卖纱布,盐田煮海村。

——贾岛《寄沧州李尚书》(573 卷第2 首)

推敲高手贾岛,此句写沧州集市贸易的繁盛和煮海为盐的富饶。沧州东临渤海,是我国四大产盐基地之一,传说孙悟空为百姓能吃上盐到玉皇大帝的厨房里去偷了一块盐砖,在追兵的紧逼下将盐砖扔到了海里,从此老百姓若欲吃盐,引海水一煮即得。

鱼盐桥上市,灯火雨中船。

——温庭筠《送淮阴孙令之官》(582 卷第2 首)

淮阴湖泊密布,水路通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桥上市”“雨中船”,足证淮阴乃“交通灌溉之利甲于全国”,商业也极其发达。

踡跼盐车万里啼,忽逢良鉴始能嘶。

——汪遵《吴坂》(602 卷第5 首)

吴坂,在今山西平陆县中条山,又名吴山、虞坂、虏山、盐山,传说伯乐在此处遇千里马。

赤盐扑红雾,白华飞素烟。——皮日休《太湖诗》

此句诗写道士炼丹与盐之关系。盐的生产过程(液体过滤、提炼、干燥等工艺)与炼丹技术相仿,而炼丹时也经常离不开盐的应用。

有饭一盛,莫盐莫蔬。

——陆龟蒙《彼农二章》(630 卷第4 首)

农人生活,虽终岁劳作,却简单到令人心酸不忍的“莫盐莫蔬”,乃至“所谓饥寒,汝何逭欤”。千载而下,令人长叹不已矣。

琼苏玉盐烂漫煮,咽入丹田续灵液。

——顾云《苔歌》(637 卷第5 首)

青苔碧如绿玉,下锅煮之;食盐洁白如玉,撒锅中佐味,有味者出,无味者入,佳肴天成,且歌且吟且品尝。

嘶风重诉牵盐耻,伯乐何妨转眼看。

——李咸用《投知》(646 卷第40 首)

用咸字取名的诗人不多,其命也是咸苦如盐,屡试而不中,古往今来,科场失意的人才何其多矣。

若见红儿此中住,不劳盐筱洒官廊。

——罗虬《比红儿诗并序》(666 卷第1 首)

红儿,歌妓。《晋书·胡贵妃传》载:“晋武帝多内宠,……帝莫知所适,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诗人借此典故,极赞红儿超凡不俗的魅力。

如水如鱼何际会,尽言金鼎得盐梅。

——和凝《宫词百首》(735 卷第1 首)

君臣相洽,鱼水相欢,身居“盐梅”重臣之位,是传统读书人永远的梦想。

禁盐调上味,麦穗结秋花。

——无可《送灵武李侍御》(813 卷第47 首)

禁盐乃皇宫贵族享用的调味品,即贡盐,而农家之乐在于秋天的收获,两个世界的幸福感并不一致。

学究天人知远识,权分盐铁许良筹。

——皎然《赠和评事判官》(816 卷第47 首)

汉昭帝始元六年,朝廷召集大臣就盐、铁经营管理事务开会,其辩论的内容在汉宣帝时编纂为《盐铁论》一书,辩论的双方分别持法家和儒家立场,结果是儒家胜出,儒家思想渐居统治地位,盐铁之利归朝廷垄断。唐代曾置盐铁使,和判官或为盐铁使判官?

霜椑如蜜裹,风栗似盐苞。

——贯休《桐江闲居作二十首》(830 卷第26 首)

霜椑甜,风栗咸,一甜一咸,道尽现实人生状况。“盐苞”之喻,形象生动,为全唐诗中所仅有。

新河得通舟楫利,直达沧海鱼盐至。

——佚名《沧州百姓歌》(874 卷第2 首)

这首诗是歌颂沧州刺史薛大鼎的,作于永徽元年。《新唐书》载:“贞观中,薛大鼎为沧州刺史。州界有无棣河,隋末填废。大鼎奏开之,引鱼盐于海。百姓歌之云:‘美哉薛公德滂被。’”

今日沧盐

措大吃酒点盐,将军吃酒点酱。

——佚名《方干李主簿改令》(879 卷第11 首)

扬一益二。

——佚名《盐铁谚》(877 卷第23 首)

清代扬州盐商住宅

扬州位于大运何与长江交汇口,建城近二千五百年,历来是江南大都和古代海盐最大的转运枢纽,繁华昌盛天下闻名。益州即西部四川盆地的大城成都,自古盛产井盐和池盐,汉代已兴盛发达,号称“天府之国”。宋代的司马光也在《资治通鉴》中云:“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猜你喜欢

全唐诗盐商
唐诗中的“剡溪” 地理意象分析
——以《全唐诗》为文本
清编《全唐诗》对《乐府诗集》的因袭与改编
盐商文化群景区——财富扬州
徐安贞仕途与诗歌初探
烛光有烟
烛光有烟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大清盐商很任性
揭秘清代盐商生活资金周转不灵时朝廷借给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