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科学大学50年:德国应用型高校的成功模式及其发展前景

2019-07-23HendrikLackner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德国大学

Hendrik Lackner

(奥斯纳布吕克应用科学大学,德国 下萨克森州 奥斯纳布吕克 49076)

0 引言:为什么要建立应用型教育研究的体系和理论

在应用科学大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来描绘这一类型的大学在过去的高度动态发展。 非常遗憾的是,他们在德国的高等教育、科学和教育研究中仍然还未被引起足够重视。[1]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德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过去几十年来他们的任务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面对出现得越来越多的名称——这一类高校现在在德国往往被简称为“高等学校” (Hochschulen)、应用科学高等学校 (Hochschulen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技术高等学校(technische Hochschulen)或英语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 (应用科学大学)(为了避免引起混淆,本文以下把这一类型的高校统称为应用科学大学——翻译备注)——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地需要界定他们独有的特征和成功因素,并就应用科学大学这一高校类型建立理论研究的基础。 “应用科学大学系统”的存在不仅可以根据过去50年里应用科学大学的发展脉络,也还可以从内在视角出发推断出。在此,应用科学大学的参照物和区分物从一开始就是综合大学。关于应用科学大学在德国的大学体系中的定位,也就必然提出一个复杂的问题,即综合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分别扮演的角色和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否还合乎时代和科学的发展。实际上,至少从博洛尼亚高校改革把获取就业能力确定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起,应用性和实用性就再也不是应用科学大学独家垄断的标签了。同样,科研也不再由综合大学垄断,因为科研早已成为了法律赋予应用科学大学的任务,现在,更是出现了最先的几个联邦州,他们甚至已经允许符合条件的应用科学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同时,过去50年的深刻变化不仅限于应用科学大学。在这50年中,综合大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尽管出现这样巨大的变革,或者恰恰是鉴于这一背景,但他们有时仍发出声音想要强调:其实一切照旧如常,综合大学仍遵循传统的 “universitas magistrorum et scholarium” (师者与学习者的共同体)理念,教师和学生都要根据“universitas litterarum” (知识的总和)完全以服从知识和学术为终极目的[2],洪堡的“研究和教学统一”的教育和学术理想还仍然是准则。对还很年轻的应用科学大学来说,他们没有这样的历史土壤,因此想要找到自己的特征和认同感不免会有些困难。一直以来,综合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之间的关系往往被具有讽刺意味并夸张地描述为应用科学大学好似一个小弟弟,在和综合大学这个大哥哥争夺爱、关注和特权的斗争中有时被以粗暴的方式搁置在一个角落。不可否认,这个漫画也透露出了一些事实。这两种类型高校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充满矛盾:在某些领域,一些年以来他们已经在一起平起平坐地作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共事,例如共同开发专业或者做科研项目。但另外一方面,出于条件反射,应用科学大学的崛起,它们的成长和法律赋予的任务范围的不断扩大,都使综合大学感到是一种威胁,并在很多地方都持怀疑和担忧的态度。

在尝试对“应用科学大学”系统进行勾勒并为此创建理论研究体系之前,首先需要回顾一下20世纪60年代末的创始阶段。 当时创建这一类大学的动机是什么? 当时需要他们带来哪些特殊的附加值?

1 创建动机:应用科学大学真的才50岁吗

德国大多数应用科学大学都有其前身机构,这些前身机构也往往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其中一些已于19世纪中叶成立。[3]例如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成立于1971年,可追溯到1853年成立的皇家汉诺威建筑学校(Königlich-Hannoversche Baugewerkschule);同样成立于1971年的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可追溯到建立于1854年的里尔航海学校(Seefahrtschule Leer ); 罗伊特林根应用科学大学成立于1972年,可追溯到1855年成立的罗伊特林根纺织工业技术学校 (Technikum für Textilindustrie Reutlingen)。应用科学大学的前身机构基本上是以前的工程学校和主要侧重于商业的高等专业学校,但他们不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学校,而是属于低于大学层次的学校 (第二级教育即中等教育)。

当时,促进把这些工程学校和高等专业学校改为应用科学大学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强烈(甚至以公共抗议的形式)提出的提高这些学校地位的政治要求。 这些学校的学生和教师不再认为他们的整体环境和地位停留在中等教育层次。[4]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德国的教育扩张正在继续推进。在20世纪50年代时,高等教育还仍然被认为是精英教育,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进入;到了60年代,就明显开始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massification)的趋势。 综合大学尽管在扩大他们的容纳力,但还是无法应对大量涌入的学生。此外,当时很多人都批评大学学习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导向性。一些批评者认为,过长的学业时间和较高的辍学率都显示了综合大学处于危机之中。第三个原因是,职业世界中的科技化程度日渐提高,因此对人才提出的相应要求也使建立应用科学大学变得紧迫。各行各业对有学术基础、实践型、能以较快速度培养出来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就使高校领域的结构性改革成为“唯一的选择”[5]。

2 澄清概念:什么是应用科学大学

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过去50年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如果想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DNA,那么最好先仔细研究一下1968年的一些重要创始性文件,因为从中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至今仍然有效的核心原则。在此需要提及,因为教育属于各州自己的事务,因此16个联邦州是各自在他们的高校法中描绘他们对现代化的应用科学大学体系的设想。 这些法律制定者们都赋予了应用科学大学享有学术自治以及由此产生的制定规章的权利,例如制定学业规章与考试规章,这些规章都旨在使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得以具体化,并持续性地产生影响、不断地对该体系进行构建。透过这些多层级的法律规范和行政法院具有约束性解释,可以从一个全面的、系统性的视角推导出应用科学大学的理论体系。基于应用科学大学的规范性理论可以了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体系的法律依据、指导和设计原则以及特征。

2.1 联邦各州签订的协议作为应用科学大学的“出生证”

1969年诞生了首批应用科学大学,法律依据是1968年10月31日联邦各州签订的《统一高等专科学校(应用科学大学在当时还被称为高等专科学校)系统的协议》。这一部只由15个条款组成的协议可以被称为应用科学大学最具效力的“出生证”,它确立了应用科学大学的主体特征:根据该协议第1款,应用科学大学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独立机构从事建立在学术基础上的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获取在工作岗位上独立从事工作的能力。与他们的很多工程学校前身不一样,应用科学大学属于高等教育领域,是高等学校。因此,应用科学大学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机构,其人才目标直接指向就业能力,这也就清晰地勾勒出了应用科学大学的内涵框架。同时,从就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也引申出了应用型和实践型这两个应用科学大学遵循的原则。协议第12款在术语上对应用科学大学和“学术性高校”(特别指综合大学)做了明显区分。按照协议第7款,应用科学大学应该开设进度紧凑的专业,学制应仅为三年,每年的授课天数应至少为220天,即44周。协议第6款规定了上应用科学大学的资格要求,即申请者须取得了应用科学大学入学资格 (Fachhochschulreife) ,或者取得了普通高校入学资格 (Abitur) 并证明完成了一项实践培训。这样的入学资格要求明显释放出了一个信息,即在应用科学大学的学习注重的不是纯理论学习,而是应用性和实践性。总结来说,在对上述重要的创始文件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证实,起先被视为是教学机构的应用科学大学,其主要任务是在学术教育的基础上快速为实务界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才。[6]

2.2 州高校法制定者确立的重要框架

2.2.1 任 务

现在的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已经从原始的应用科学大学方案中解放了出来。 然而,在其基本取向方面,可以明显观察到很大程度的连续性。下面将以下萨克森州的相关法律为例加以说明。下萨克森州的立法者在《下萨克森州高等学校法》(以下简称NHG)第2条第1句第2项中规定了哪些高等学校是应用科学大学。 也就是说,高等学校无法自己决定其享受综合大学还是应用科学大学的地位,这必须由立法者规定。接下来,立法者在第3条(1)NHG中为高等学校规定了以下强制性的任务—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应用科学大学。

(1)通过研究、教学、学习和继续教育来培育和发展科学与艺术;

(2)使学生为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或艺术设计能力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

(3)促进下一代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发展;

(4)促进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从大学产生的初创企业的发展;

(5)促进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以及德国和外国大学之间的交流,同时要特别考虑外国学生的利益所在;

(6)对其员工进行培训;

(7)参与学生社会性的发展,要考虑有孩子或有照顾亲属义务的学生和残疾或慢性病学生的特殊需求,高校应关心残疾学生或患慢性病的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期间不受歧视,并使他们尽量能够在没有外部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参加学校提供的各种活动;

(8)向学生提供奖学金,特别是因为他们有特殊成就、优异才能、出色地从事了志愿工作或大学自治工作,以及促进实现国际合作的目标;

(9)促进大学文化和艺术事务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

(10)以及告知公众他们的任务履行情况。

也就是说,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同样有义务通过研究、教学、学习和继续教育培育和发展科学。他们也同样要使学生为需要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或艺术设计能力的实践工作做好准备,以及促进下一代科学家的发展。根据不同高等学校的类型划分的不同具体任务确立在NHG 第3条第4段中。据此,应用科学大学要通过教学、学习、继续教育和结合实践的研发为应用科学服务。另一方面,综合大学的特殊任务是培养下一代学者—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综合大学的这一特殊教育任务也意味着他们同时为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师资,这是因为具有博士学位是应用科学大学教授任职的资格条件之一。[7]由此也就引发了一个政策问题,即应用科学大学是否应该更多地参与到为自己培养未来教授的过程中来?特别是在那些综合大学还没有的新兴学科中。

2.2.2 应用科学的概念

在高校法中没有对“应用科学”这一概念做出详细界定。 “应用科学”是一个类似于普通条款的上位概念,具有不确定性,需要对它进行价值补充 (Wertausfüllung) 。立法者只是通过这个概念指出了应用科学大学从一开始以来就具有的独特的传统特征,即应用型。[8]如果我们把这一概念与应用科学大学的重要行动领域,即教学与学习、继续教育与研发联系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具体化和细化,便会发现这会起很大帮助作用:因为在应用科学大学的这些行动领域,最大的特点便是应用导向性和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应用科学大学、企业、国家机构和所在地域其他社会行为者之间在相互建立的网络上进行密切对话与合作是应用型的本质。立法者在此把对应用型的具体设计和特色发展交给应用科学大学,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战略确定发展重点,并开发创新的工具来建立他们自己在社会上和地域上的关系网络。因此,对应用型的构建是一项不间断的持久性任务,是一个过程,并且,出于这样的本质这项任务是永远不会完成的。应用型的特征更多的是不断追求进一步发展和优化,例如这体现于学校和实务界之间在建立新的教学计划和完善现有教学计划的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各作为学习场所的创新整合,亦或企业委托高校进行研发。 应用型高等教育绝不比传统的完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导向的高等教育要求低。 情况恰恰相反:德国传统的法学教育由综合大学承担,但德国的法学教育一直以来都以其在教学和学习中极强的应用型为特征。[9]许多法学学生学业失败,并不是因为不懂法律问题中的基本理论知识或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抽象理解,而是因为他们不能把这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的、他们以前还没有接触过的案例。 应用的特点就是与现实建立特殊联系。 应用科学大学以应用型为特征,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今后在他们的工作和所处社会环境中能够智慧、高效、可持续性地、节约资源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而言之,应用科学大学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取得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跨学科、以应用和实践为导向解决问题的能力。

2.2.3 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使命

应用科学大学的核心创始文件清楚地揭示了应用科学大学一开始的重点是从事应用型教学,而对研究则只字不提。 但现在,所有联邦州都把应用科学大学的任务范围自然而然地扩展到了结合实践的研发。 然而,在应用科学大学,教学和科研之间谁优谁先的关系无法从州的高校法中推断出来。 不过,通过在各州高校法里的法律授权,每个州都制定了《教学义务条例》(Lehrverpflichtungsverordnung),通过这些条例便明显可以判断出教学和科研在应用科学大学的优先关系:大多数联邦州都规定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教学义务为每周18小时。 也就是说,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教学量比综合大学教授高一倍。[10]由此可见,教学义务条例明显地把应用科学大学教授作为教学型教授来看待。 在这一法律现实背景下,科学委员会说应用科学大学的义务是遵循“教学的首要地位”是十分恰当的。[11]尽管在教学义务条例中规定了可以减少应用科学大学教授教学量的具体情形,例如当他们可以证明在科研或指导论文方面特别积极时,但是,从总体上减少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教学量——就像给综合大学教授一开始就不多的教学义务,使他们有时间从事科研那样 ——并由此体现出对他们有教学和科研两者兼顾的期望,是无从谈及的。科学委员会也不建议这样做,它在这方面只是建议在应用科学大学设立有重点研究(设时间期限)的教席。[12]此外,各州几乎没有为应用科学大学从事科研活动创造任何财务空间: 各州都没有为应用科学大学提供基本资助来为其建立科研活动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不像综合大学的教授——除了那些获取第三方资助的应用科学大学教授以外 ——他们没有科研助理 (学术中层人员)和秘书。 因此,许多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由于缺乏时间或资金就完全不,或者最多偶尔参与科研。

2.2.4 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法定聘任资格

为了确保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原则能够得以实现,法律规定了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聘任资格,在此意义上,或许可以把这些法律规定称为应用科学大学最重要的体系保障条款。所有联邦州都一致规定,应用科学大学教授除了大学毕业,还要具备所谓的“三重资格”[13]。具体如下:

(1)通过实践经验证明取得了教育与教学资格;

(2)具备独立从事高深学术性工作的能力,通常可以通过超出平均水平的博士研究证明,以及通过至少五年的职业实践证明取得了应用或者发展科学知识和方法的特殊成就,职业实践必须至少三年是在高等教育领域之外从事的。

特别是有多年、相关的职业经验——这些职业经验必须与招聘的教授岗位有直接相关性——这一要求是、并且将一直是应用型教学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科学委员会也恰恰是把这一点认定为“具有根本重要性”[14]。 每一个新入职的应用科学大学教授都会把他在多年职业工作中建立起的个人关系网络带到学校,使之为其教学和科研活动发挥作用。[15]

3 富有活力的增长:应用科学大学取得快速增长的原因

与综合大学相比,在过去几十年里,应用科学大学取得了快速增长。这是德国高等教育战略发展规划的一个表现,它追求的目标是把一定的学生流向从综合大学转引到应用科学大学,科学委员会称这一转引已被“耽误”[16]。 该战略发展规划特别是出于对德国以科学、创新、技术和工业为导向经济体的正确考虑,因为这样的经济体特别依赖于具备在实践中能够直接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17]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高水平的就业能力使经济界和社会各个领域的用人单位对他们特别青睐。 科学委员会多年来一直在倡议高等教育系统中应用科学大学毕业生的比例应该达到65%左右。[18]因此可以假设,在未来几年,应用科学大学学生的比例在德国所有大学生总数中的占比还会逐渐增加,特别是因为在对上大学感兴趣者中,对应用科学大学学习名额的需求一直都很高。 在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应用科学大学培养了大量的非高学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出身的学生[19],从而使他们能够通过教育实现社会上升。[20]

3.1 应用科学大学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

如下图1所示,在1972/1973冬季学期和2017/2018冬季学期之间,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9倍多。 在同一时期,综合大学的学生人数翻了3倍。 即使在过去10年中,应用科学大学的增长也明显高于综合大学:在2007/2008冬季学期(572 688名学生)和2017/2018冬季学期(1 026 719名学生)期间,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增加了近80%。 而在同一时期,综合大学的增长只有30%多。

2017/2018冬季学期,在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首次突破了100万。 这相当于德国大学生总数的36%多。 从2017年的新生人数来看,这一比例更高。在513 166名大学新生中,有218 022名大学生(包括在行政应用科学大学就读的15 172名大学生)上的是应用科学大学,占大学生总数超过 42%。[21]某些学科传统上非常强烈地植根于应用科学大学,例如工程科学。 大约60%的德国工程师都是由应用科学大学培养出来的。[22]

3.2 德国规模最大的一些应用科学大学

表1列出了德国最大的15所应用科学大学。 这些学校主要位于德国人口最多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 许多列出的大学都除了有主办学点以外,还设有其他办学点。 与综合大学不同,应用科学大学不只是存在于德国较大的城市,也还分布在地方上。 与德国最大的几所综合大学相比,如科隆大学或慕尼黑大学皆有超过50 000名学生,德国最大的应用科学大学规模也要小得多。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平均规模约为5 000名学生,见图1。[23]

图1 综合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

注:Universität: 综合大学;Fachhochschule: 应用科学大学

资料来源:联邦统计局[24]。上图综合大学学生人数中,师范大学(Pädagogische Hochschulen)、神学院(Theologische Hochschulen)和综合高等学校 (Gesamthochschule)的学生人数也计算在内。 应用科学大学学生人数中,行政应用科学大学的学生人数也计算在内。

3.3 应用科学大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人数

为了了解应用科学大学当前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分布情况,下表2列出了2017/2018冬季学期学生人数最多的15个专业领域[26]。总体来说,这15个专业领域涵盖了几乎90%的应用科学大学学生:这一分布情况突显了经济学(特别是企业经济学和管理领域)、工程学、信息学,以及前些年才开始兴起高等教育化的卫生健康学(治疗师职业、护理等)和社会工作在应用科学大学规模最大。

4 不同高校类型的趋同发展趋势

下表3总结了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大学之间的主要区别及共同之处。 后者近年来显著增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不同高校类型呈趋同发展趋势是正确的。[27]

表2 应用科学大学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表3 应用科学大学与综合大学的主要区别及共同之处[28]

续表3

5 结语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在过去50年的发展特点是快速、高度动态地发展和扩展了新学科、扩展了科研活动和知识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加强并进一步完善了其应用导向。1969年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预见到应用科学大学会以如此出色的方式发展。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应用科学大学经历了50年的发展已成为支撑德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根强有力的支柱[32],并以其应用型的独特特征为功能差异化的德国高等教育格局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33]尽管未来一些年里,学生人数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但应用科学大学和综合大学之间学生的比例可能会继续向倾向应用科学大学的方向发展。

这50年以来,总结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成败发展,结果是十分令人喜悦的。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体系可谓是一个真正的德国成功故事。 应用科学大学在为区域经济发展供应迫切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不意味着应用科学大学、相关主管部门和高校法的立法者就可以去放松休闲了。 如果要把应用科学大学的成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下去,则需要努力进行很多根本性的改革,特别是构建更具吸引力的框架条件。[34]现在,很多应用科学大学已经不能及时找到合适的人选来填补他们空缺的教授岗位了。 应用科学大学近年来丧失了很多吸引力。[35]如果德国高等教育体系在未来几年能发展到一个地步,使最有才能的学生和教师都很坚定地选择应用科学大学,同时不会担心地位或声誉受损,那么就已经取得很大成果了。Gellert[36]对“不同类但同等”这一说法持质疑态度,这也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在应用科学大学教授的地位在法律上完全与综合大学教授同等,那么这一说法才成立。而这将产生行动和改革的必要,特别是在薪酬、规定的教学量、为科研以及自己培养下一代教授方面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激励机制方面。在此,可以迈出的勇敢的第一步可以是试点性地建立研究型应用科学大学,他们的教授都把从事应用型教学和研究作为自己的使命,并为学生在紧密结合职业实践的情况下提供一直到博士研究的指导。

猜你喜欢

应用型德国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德国弃煤的烦恼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梦梦”“娇庆”德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