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在病案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7-23陈丽
陈丽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 528000)
病案管理为医院管理关键部分之一,病案资料能够反映出患者诊断治疗资料,可以体现出医院医疗管理状况。PDCA属于质量循环管理方式之一,包含计划、执行、抽查、行动4项步骤,可以将管理效率明显提升[1]。本文将本医院在病案管理流程中采取PDCA前后各随机选择30例患者归入项目资料,评估PDCA应用在病案管理流程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本医院2017年4月-2017年9月在病案管理流程中未实行PDCA前予以治疗的患者随机抽选30例纳为对照组,女性13例,男性17例,年龄上限74岁,年龄下限25岁,其年龄均值为(42.61±5.10)岁;将本医院2018年4月-2018年9月在病案管理流程中实行PDCA后予以治疗的患者随机抽选30例纳为试验组,女性12例,男性18例,年龄上限75岁,年龄下限26岁,其年龄均值为(42.63±5.12)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患者沟通能力良好;(2)患者自愿参与项目研究。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精神障碍;(2)患者存在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在病案管理流程中开展常规管理:按照医院病案管理规定流程予以管理。试验组在病案管理流程中开展PDCA管理:(1)总结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检查得到病案管理的主要问题为:①病案首页书写并不完全或是存在项目遗漏情况;②病案书写顺序有误;③病案未及时归档问题;④病案资料打印问题;⑤病案借阅记录项目不全,病案借阅时间比较长等。(2)研究影响病案管理质量的因素:①未严格依据有关规范实行管理工作;②住院患者人数比较多,医务人员工作量比较大,病案书写不及时,导致病案归档延迟,无法及时打印病案信息;③病案借阅记录不仔细,病案归还比较慢等。(3)明确改进目标:①对病案管理制度予以完善,促使病案管理流程规范化;②定期抽检病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查,将病案管理差错减少;③对电子病历管理系统予以进一步完善,提升病案记录效率及质量;④加强病案借阅的管理力度等。(4)执行改进措施:①增强病案首页书写培训,加强技能培训,对病案管理流程予以完善;②增强病案管理质控,对病案管理质控相关流程和制度予以改进及完善,构建病案抽检记录册子,将存在的问题清单详细列出,并对改进状况予以跟进,提升归档病案管理质量;③结合临床医务人员建议及意见,并和实际病案管理予以联合,保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对电子病历系统予以改进;④严格执行病案借阅管理规定,在借阅病案的时候需要将借阅日期、应归还日期、原因、科室名称、姓名、联系方式等予以详细记载等。
1.3 相关指标[2]统计两组管理差错状况、病案管理完善、病案管理返修、病案管理投诉状况,其中,管理差错主要涉及病案首页书写不全或漏项、病案记录顺序有错、病案上交或归档滞后、无法及时提供病案资料打印、病案借阅记录缺失等。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21.0予以检验,计数资料(病案管理完善例数、病案管理返修例数、病案管理投诉例数等)表示成例数形式,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管理差错状况 试验组病案首页书写不全或漏项例数、病案记录顺序有错例数、病案上交或归档滞后例数、无法及时提供病案资料打印例数、病案借阅记录缺失例数比对于对照组指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分析两组病案管理完善、病案管理返修、病案管理投诉状况 试验组病案管理完善例数比对于对照组指标显著增多,试验组病案管理返修例数、病案管理投诉例数比对于对照组指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病案资料有患者住院过程中的首次信息记载、查房结果、诊断情况、治疗方法及效果、护理及检查结果等,具有重要价值[3]。而病案管理质量对医疗资料准确度具有一定影响,可以反映出医院整体管理状况。近几年,PDCA在病案管理工作中逐渐被应用,通过开展PDCA能够尽早明确病案管理问题,使结果管理改进成过程管理,对病案记载予以规范,将病案管理质量提升[4]。此项目数据值表明,在病案管理流程中实行PDCA后的病案首页书写不全或漏项例数、病案记录顺序有错例数、病案上交或归档滞后例数、无法及时提供病案资料打印例数、病案借阅记录缺失例数较实行PDCA前明显更少,病案管理完善例数更多,病案管理返修例数、病案管理投诉例数更少。体现出PDCA应用于病案管理流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病案管理流程中采取PDCA得到良好管理效果,能够减少管理差错状况,提升病案管理完善情况,减少病案管理返修现象及病案管理投诉状况,呈现出重要应用价值。
表1 两组管理差错状况研究
表2 两组病案管理完善、病案管理返修、病案管理投诉状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