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对比研究

2019-07-23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短距离中韩滑冰

卢 卓

(东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专项体能训练在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训练的核心要素[1]。韩国在该项目上形成了独特的训练理论与方法体系,造就了一批世界级顶尖运动员,占据世界速度滑冰主流地位。速度滑冰也是我国冰上优势项目,训练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就专项体能训练体系而言,两国具有高度的同一性、相似性和可比性。通过对该项目两国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对比分析,可明确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中的优势和不足,并借鉴韩国的经验,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提升我国在该项目上的竞争力和在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取得优异成绩打下坚实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作为研究对象,对训练体系进行比较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结合体能训练、运动训练学等相关理论知识,阅读相关文献,系统梳理当今世界速度滑冰专项体能训练的理论体系,把握研究的前沿与理论基础。结合笔者参加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的训练、参赛经历,对收集到的中韩两国多名优秀速度滑冰教练员、运动员训练计划、训练笔记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准确把握了两国该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体系与实践现状,进一步明确了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体能训练中各自的优势、不足及特征。

1.2.2 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分别选取中韩两国速度滑冰国家队教练员和曾参加过冬奥会的部分运动员作为访谈和调查对象,对该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的理念、方法、手段等具体实践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访谈对象具体信息见表1、表2。

表1 教练员访谈名单

表2 运动员访谈名单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体能训练体系中的训练理念、目标、内容、方法、周期安排、负荷实施与监控、疲劳与恢复等构成要素进行系统比较,深入发掘两国的共性特征和差异性特点,分析两国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优势和不足,为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体系的完善和理论的丰富提供借鉴和参考,并服务于我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实践。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专项体能训练理念比较分析

理念是事物发展的哲学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的统一,具有确立目标、明确原则、指明方向的作用,看似抽象,实则有明确的操作性。在运动训练实践中,正确的训练理念是保证科学化训练的前提,对运动员长期发展和运动竞技能力的获得及保持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韩国的竞技体育是社会化、俱乐部式发展体制,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都出自学校和俱乐部,相对而言运动员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和运动训练理论基础,具有系统的专业训练和比赛经历。由于俱乐部教练员都采用聘任制,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拔充满了激烈的竞争。俱乐部、职业化发展方式极大地促进了韩国运动员、教练员的终身学习意识和职业理念提升,表现出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和价值目标实现的追求。我国的竞技体育是举国体制发展方式,市场化、职业化不足,经过严格选拔入选国家队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集中国家优势资源进行系统训练,具有明显不同的压力,表现出更加倾向运动成绩和竞赛目标完成的现实追求。

理念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尊重事物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又要解决好现实目标的实现与价值目标的达成。理念的形成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长期过程,既离不开系统的学习和深刻领悟,也离不开客观环境的影响和约束;不仅与各国本土文化、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受运动项目本身的发展历程、竞赛体制、运动员选拔方式、发展机制等多方面的影响。

韩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念不仅受到速滑俱乐部职业化发展的影响,还受到速度滑冰项目在该国发展历史进程以及承办平昌冬奥会的影响,呈现出多元、可变、全面、互补的特征。反观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发展受举国体制影响,未能通过俱乐部式社会化发展促进训练理念的快速更新,相对保守、稳定,针对性、创新性的训练策略不足。韩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理念及其理念创新机制值得我国学习与借鉴。

2.2 专项体能训练目标比较分析

在运动训练中,训练目标的确立需要根据参赛任务和对运动员起始状态的诊断而定。训练目标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可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也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阶段目标。目标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训练目标是训练理念的反映,也是训练原则确立,训练方法、手段选择,训练过程实施的根本依据。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目标的差异反映出两国在该项目训练理念的差异。表3显示,中国专项体能训练仅制定了总体目标,未对各层级的子目标进行单独设计。而韩国在专项体能训练总体目标基础上设置了更为细致的子目标,并根据运动员参赛周期进行合理规划,分为年度体能目标、季度体能目标、月体能目标和周体能目标。根据总体训练目标的要求,将其又分为准备期、过渡期、赛前期、比赛期和恢复期的训练目标。

表3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体能训练目标设置比较

中韩两国在训练目标的认识上本质相同,但我国的训练指导思想以周期训练理论为依据,系统地划分为长期、中期和短期训练目标,长远目标为备战冬奥会,中期目标为世锦赛,短期目标为速滑运动员竞技成绩的提升[2]。韩国训练目标则以年度周期为总目标,与中国相比更具有针对性。中韩两国均以在冬奥会上获取优异成绩为最终和最重要的目标。

2.3 专项体能训练内容比较分析

2.3.1 专项力量素质比较分析 由表4可见中韩两国都高度重视发展专项力量素质,常用训练内容与训练要点基本相同。

表4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内容与训练要点列表

中国速滑运动员基本以专项力量训练为主,较少采用一般性力量训练;积极倡导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将发展速滑运动员腰腹力量作为训练的重点和关键进行强化训练。韩国速滑运动员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的同时,每节训练课均要根据教练员意图进行一般性力量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韩国速滑运动员对专项力量训练细节重视不足,根据运动员的心理及身体表现随时调整。比较结果表明,韩国专项力量训练训练内容相对单一、随意性较大,而我国专项力量训练针对性强、重点突出。

2.3.2 专项速度素质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同样重视专项速度素质训练,认为专项速度素质是有效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关键素质。由表5可见中韩两国在专项速度素质训练内容选择上均以冰上专项技术动作练习为主,兼顾陆地的辅助性训练,多采用辅助性方法来提高专项速度素质能力,突出发展专项速度素质的训练目标。中国速度滑冰运动员专项速度素质训练主要采用集中式、专门化训练。韩国教练员将专项速度素质作为年度训练的主体内容,训练内容相对丰富,将专项速度素质与其他运动素质训练相融合,进行综合性的速度素质训练[3]。此外,由于两国在训练内容、方法、手段选择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对专项速度素质的评价方式、方法出现差异。

表5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速度素质训练内容与训练要点比较

续表5

2.3.3 专项速度耐力素质比较分析 通过对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内容的比较(表6),发现中国与韩国在训练内容选择和安排上差异较大。中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更多采用以冰上滑行技术为主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上多选择不同距离的组合性滑行[4],主要提高运动员的乳酸供能水平。韩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速度耐力训练虽然也以冰上滑行训练方式为主,但不只局限在专项距离的滑行训练上,更多采用了丰富的陆地专项速度耐力训练方法,方法多样、手段新颖[5],特别是注重速滑运动员的跳跃能力训练,其训练内容选择和安排的出发点和目的与我国具有明显的不同。通过访谈与观察,发现韩国教练员变换专项速度耐力训练的方法与手段较为频繁,尚无固定模式,因人而异,针对性强,说明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在专项速度耐力素质训练中从理念认识到内容选择和方法运用都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重要的比较分析意义。

表6 中韩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速度耐力素质内容与训练要点比较

续表6

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两国对速度滑冰的技术认识和所追求的技术风格不同所导致的。中韩两国均重视速滑运动员的下肢支撑能力训练,对于平衡能力和力量耐力尤为注重[6]。在实践中,中国教练员注重弯道速度控制和换道技术,而韩国教练员注重弯道保持高速滑行和超越能力。在训练中,韩国教练员加强了对速滑运动员的平衡训练,而中国教练员则注重对速滑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

2.4 专项体能训练实施比较分析

2.4.1 体能训练方式比较 当前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力量训练,主要关注点集中在运动员在高速滑行中的发力特征与规律。相关研究表明,运动员在滑行中下肢支撑腿最大限度蹬冰的时长约为0.15 s,而肌肉收缩做功产生最大肌力的时长却需要约0.7~0.9 s,二者差值说明运动员在快速滑跑中很难发挥肌肉的最大肌力。受这一特点的制约,现代短距离速度滑冰项目的训练方式整体趋向于最大肌力与最佳负荷强度的有机结合。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滑跑技术要求全身协调配合、上下肢平衡发展,从而保证技术动作合理衔接与下肢滑跑最大能力的释放。腰腹区是衔接上下肢协调发力的中枢,是保证上下肢力量完整传递、形成有效动力链的关键,其力量传递的有效性对提高滑跑速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比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专项力量训练方式,中国主要呈现出训练方法科学化、训练手段多样化的整体特点,并表现为速度滑冰运动员最大力量及速度力量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在抓举、挺举等一般力量练习及专项力量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腰腹区力量发展的训练比例,符合现代速度滑冰项目发展趋势。但中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在实际比赛中所暴露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普遍存在着后程滑跑姿态变形、塌腰走肩现象;而韩国优秀运动员却恰恰相反,滑行姿态、平衡控制综合能力较我国运动员具有明显优势。这说明中国运动员虽然增加了腰腹区力量训练的比例,但训练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有氧耐力水平提升有助于运动员竞赛期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但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中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水平直接决定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水平。运动训练中大量低强度的有氧训练会提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但同时也会限制无氧能力水平的提升。为此,有氧耐力训练强度的控制是速度耐力训练的关键。中国优秀速滑运动员在陆地和冰上速度耐力训练时,整体表现为以有氧耐力训练为主的特征。而韩国优秀运动员的速度耐力训练则多采用高强度无氧间歇训练,其训练方式新颖、大胆,训练频次较高。可见以无氧间歇训练手段为主,因人而异,是韩国运动员速度耐力训练的主要特征。

中韩两国在训练方式上也存在求同存异之处。在陆地训练中,两国均着重发展运动员有氧耐力、力量耐力能力,采用发展运动员一般耐力的训练方法与手段。中国在陆地专项体能训练上多以技术动作模仿练习为主,具有极强的专项技术针对性[12]。而韩国的陆地专项体能训练方式则多以间歇性无氧耐力训练为主,常见手段是简单实用的跑步训练。总体而言,韩国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比较丰富、综合性强、基础性强,训练方法划分为5大类12个具体项目;中国专项体能训练方法相对单一,没有形成系统的方法体系。

通过对两国冰上和陆地训练方式的比较,发现中韩两国在冰上训练方式上均重视运动员有氧耐力与无氧耐力的专项体能训练,且在有氧耐力训练方面中韩两国采用的训练方法相同[10];另一主要相似特征为中韩两国在保证运动员技术与体能训练基础上,均着眼于提高运动员起跑技术的训练,认为起跑技术是提升竞技成绩的关键,其中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训练是两国共同投入大量精力研究的重点问题。反观两国训练方式的差异性,中国突出以技术训练促进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11],而韩国突出以间歇训练为主要方式的速度训练,在起跑技术练习中主要依靠力量素质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2.4.2 训练负荷安排比较分析 依照不同训练阶段,根据预设目标、重点任务、运动员状态等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负荷节奏的调整与安排,将不同训练负荷的训练课穿插安排,完成预期训练目标,提升速滑运动员专项能力水平,避免运动伤病及过度训练,是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训练的关键与重点[7]。

中韩两国在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训练负荷安排上,虽然均以“月周期”训练和“周周期”训练作为负荷节奏安排的单位[8],但两国的训练负荷节奏安排具有明显的差异。中国侧重围绕关键比赛、重点比赛的训练负荷安排及调整,因此训练负荷节奏较为平稳;负荷强度安排是比赛周及基本周相对较高,赛前周及赛后周负荷强度相对较小,训练负荷强度的节奏呈现较为均衡的特征,负荷量存在相对较小的波动性。韩国强调每一赛季的任一比赛均有调整和刺激,注重比赛的周期性规律;负荷强度安排是比赛周和赛前周相对较大,基本周和赛后周相对较小,训练负荷的节奏整体呈现较大波动,负荷量也同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大幅度波动。

中韩两国在训练负荷安排上的共同点,是两国均认可赛前减量与训练成绩具有重要的影响关系,在赛前期均进行适当的减量调整。不同之处是韩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的全年训练总负荷量平均低于中国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20%以上,韩国优秀速度滑冰段距离项目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负荷量平均低于中国优秀速滑运动员15%,专项负荷强度平均高于中国优秀速滑运动员10%。

2.4.3 训练周期比较分析 中韩两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周期计划安排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韩国优秀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运动员不单单只着眼奥运会赛场,而是注重每一场比赛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因此韩国运动员会尽可能参加各种重要比赛,且每一场比赛都尽可能取得最优异的成绩[9]。此外,韩国优秀运动员更多执行自主性主导训练,以奥运会为竞赛总目标,以年度重要比赛为具体目标,采用板块周期训练计划安排,不遵循奥运周期训练的周期特征。而中国队则强调以4年为一大周期的奥运周期计划为主、以低级别比赛为辅的周期训练安排,突出冬奥全周期的连续性。通过对韩国名将李相花备战2018年平昌冬奥会前4年训练周期安排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李相花在每一年度末的竞赛周期达到最高竞技水平和竞技状态,其训练周期的安排呈现年度训练周期模式特征。

两国迥然不同的周期安排方式,可能源于体制的不同和两国运动员任务需求不同。尽管两国优秀速滑运动员的周期竞赛目标都定位于冬奥会,但中国依然以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为依据,制定4年的冬奥会训练大周期;虽然也以冬奥会作为最终训练目标,但韩国是以板块训练理论为依据制定年度训练周期,包含每年、每赛季的多个竞赛周期,运动员将在每一年度周期多次达到最佳竞技状态。从整体目标进行比较,中韩采用的训练周期都是为冬奥会做准备,中国专项体能训练周期以冬奥会周期为根本,突出冬奥全周期训练的连续性;韩国专项体能训练周期则以年度周期为主,凸显出板块周期中年度训练的独立性,二者在本质上仍存在较大差异。

3 结论

中韩两国速度滑冰短距离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存在显著的相似性、差异性和互补性。在训练理念上,韩国突出的是多元化和职业性,中国突出的是针对性和计划性;在训练周期上,韩国强调的是年度周期的波动性,而中国强调的是奥运周期的连续性;在训练内容上,韩国提倡的是综合性和丰富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兼容性和集中性,而中国提倡的是专业性和系统性,以及训练负荷的周期性和相对性。提示未来我国在该项目体能训练中,既要注意运动项目特征与专项功能特征的互通性,又要注意训练负荷与训练内容的一致性,加快训练理念更新,加强国际比较与借鉴,优化训练方式,提升训练实效性。

猜你喜欢

短距离中韩滑冰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8定向世界排位赛短距离中外优秀女子运动员成绩比较分析
“雨课堂”平台用于滑冰课的初步实践
小老鼠滑冰
“滑冰”
短距离加速跑
滑冰
“2016中韩电影论坛”开幕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
本期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