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分析及其优化策略
——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例

2019-07-23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交通管制全运会体育赛事

李 佳

(东北财经大学 体育教学部,辽宁 大连 116025)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体育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人体健康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体育活动以及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体育赛事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竞技活动,而逐步发展到与健康、文化有关的层次上。体育产业以及相关附属产业的发展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竞技赛事在比赛之余也有着较强的可观赏性,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人们的心情,满足了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成为大众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体育活动乃至消费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体育产业化的发展,体育产品乃至服务都朝着绿色、人文、环保以及社交方面发展,同时体育产业的交叉性比较强,与多个产业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可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共同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1]。本文以第十三届全运会为例,在借鉴我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及国外其他大型体育赛事项目的基础上,研究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2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的理论框架

体育赛事是一种社会性竞技类体育,竞技过程中强调以人为本,并通过竞技的方式来决定最终的胜负。因此,体育赛事是一种具有较高欣赏性的特殊产品。体育赛事大体可分为两类:公益性体育赛事和商业性体育赛事,二者各有特色,是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益性体育赛事来说,大部分由政府牵头组织,同时政府也承担绝大部分经费。而商业性体育赛事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由各级政府主导或者参与,并在市场化运作的背景下进行管理和运作,最后由相关的社会组织或者企业来承办,带有较强的商业性。

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不仅可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同时也可促进举办地旅游业的发展,并且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餐饮、住宿、娱乐、金融以及文化等产业的协同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使我国GDP 年增长率增加了1~2个百分点,极大地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2017年8月28日到9月8日的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天津市不仅接待了超过8 500名运动员,同时也接待了数万名观众和外地游客,在此期间来天津旅游以及娱乐的消费者人数明显增多,极大地促进了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这为举办方的投资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收益、间接经济收益以及引致的经济收益。直接经济收益主要指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直接产生的经济类收益,可直观、详细地统计出来,如门票收入、赞助商的赞助、转播权的出售以及广告的收入等。直接经济收益分为两方面:一是赞助商的收益。在体育赛事期间打出各类广告,使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更加认可,从而提高产品的销售。二是体育赛事主办方的收益。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的主要收入来自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此项收入占据了大部分,其次是门票收入,最后是纪念品以及赞助商的赞助。间接经济收益建立在直接经济收益的基础上,各种消费和投资会通过乘数效应使得收入发生明显的增加,也可通过不断提升赛事品牌,获得更长久的影响力,进而持续不断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另外,对大型体育赛事进行投资也可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GDP的增长[2],主要包括承担各项体育比赛设施、设备以及场馆的翻修或者新建建筑行业;为比赛项目提供器材的制造企业;为赛事提供后勤服务的餐饮、酒店以及技能培训服务的行业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体育赛事的举办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收入、促进了居民的消费而产生影响则称之为引致经济效益。引致经济效益以及间接经济效益的影响大多时候称之为二次影响,与直接经济效益影响相比其存在着时滞这一问题,因此很难获得精确的数据来衡量。基于上述分析,构建了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的理论框架(图1),从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对体育赛事经济效应进行梳理与分析。

图1 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的理论框架

3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正面经济效应分析

3.1 促进GDP的增长

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过程中,GDP是举办地首要考虑的问题。GDP 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区域的重要指标。许多研究表明,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促进举办地经济、文化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GDP成为了对经济活动最为基础的度量。

研究表明,由于北京奥运会的筹办,使整个北京地区投资和消费需求水平显著增加,2002—2007年,北京GDP以平均每年1.7%的比例增长,极大地提高了举办地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居民的收入。即使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其“余威”仍在,持续带动了北京地区GDP总量每年1%的增长。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召开,这对天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促进作用,并贯穿了赛前、赛中以及赛后的整个过程,因此可知全运会对天津经济发展以及文化的拉动是一个漫长过程。全运会举办的不同阶段,对天津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赛前筹备阶段,主要兴建体育场馆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拉动天津市GDP;赛中比赛阶段,主要是举办者、游客、参赛队员的消费和娱乐拉动天津市GDP;而赛后阶段,城市文化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消费以及投资,进而促进GDP的

持续提高。

3.2 提高就业水平

十三届全运会举办期间,除了促进天津市经济的持久、快速发展,同时也大幅度提高就业水平。由于就业水平质量的高低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应对就业水平给予足够的关注。从城市角度来考虑,体育赛事作为一种外加经济活动的角色,体育赛事举办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城市整体经济的发展,并且关系到能否有效拉动就业水平,因此就业水平的高低成为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城市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

与其他赛事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相似,举办城市当地的就业水平影响分为长期影响和短期影响。单从赛事本身来看,其提供的就业机会以及工作岗位大多是临时性、兼职性的,长期岗位较少;但从全局来看,大型体育比赛以及为体育比赛提供产品或者服务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可大力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进而增加各产业之间的关联性。这些关联性企业或者产业可直接或者间接地为当地提供长期工作岗位,进而增加就业机会。

3.3 带动第三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结构调整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且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第三产业。体育产业涵盖范围非常广,与各行业的交叉性较强,因此体育产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第三产业发展的效果,而第三产业的发展效果又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效果,因此体育产业发展的好坏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天津市举办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对各项关联产业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天津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更好地为全运会服务。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意味着在一定区域内产业结构的重心发生了转移,由传统的第一产业转向了第二产业,最后转向了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为有效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应充分巩固传统的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对第二产业进行改造,进而使第二产业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最后大力扶持和发展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培养天津市乃至全国其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3.4 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大型体育赛事的顺利举行,离不开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在大型体育赛事开始筹备过程中,举办方以及当地政府会对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来完善其各项功能,进而更好地为大型体育赛事服务。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帮助举办城市创立品牌以及提升自身形象,进而帮助城市顺利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在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首先进行科学的规划,对城市地区综合环境进行治理,尽可能保持城市原有的地形地貌,注重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城市基础设施的各项工作。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以及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的举行,极大地促进了北京市、广州市以及天津市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北京市规划了城市道路交通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等,并形成了高速公路网以及轻轨铁路网,确保了整个北京市的交通运输通畅[3]。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广州市进一步加大了对公交、地铁以及高铁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部门为保证亚运会召开期间交通的畅通,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并进一步改建、扩建了道路。另外,结合当天比赛情况对公交路线进行了局部调整,增加了绿色运输工具。2017年全运会举办前期,天津市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改善和修建天津奥体中心体育场和交通通行设施,加快了公交换乘枢纽的建设,以满足参赛者以及游客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另外,天津市也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环保设施的建设,对比赛期间的生活污水以及比赛用水进行分类回收,经过预处理之后送往专门的污水处理场所进行深度处理,最后做到达标排放。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举办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为比赛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也为赛后举办城市提供了长久的便利,进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举办城市经济的发展。

4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负面经济效应分析

4.1 政府预算大幅度增加

众所周知,大型体育赛事规模宏大,参赛人数众多,在其举办期间肯定会造成政府财政预算的大幅度增加,在这些预算中有很大一部分由参赛的运动员、教练员、记者、游客等所需的补偿费用转嫁而来。以2017年天津市举办的十三届全运会为例,造成天津市政府预算增加主要有两个原因:1)对体育赛事基础设施的投资所产生的费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预算增加,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超出了预算,政府就得拨付更多的资金用来持续基础设施的建设。另外,全运会比赛期间,涌入了大量参赛运动员、会场记者、游客以及观众等,造成整个天津市交通的拥堵,虽然天津市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不可避免地造成交通拥堵、垃圾遍地,噪音增多、环境污染,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天津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天津市政府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增加相关预算,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2)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对天津市的间接影响导致了天津市政府预算的进一步增加。由于全运会举办期间,给当地居民生活以及经济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政府为消除这些不良影响,不得不增加相应预算。全运会举办前期,天津市政府和相关举办方修建改造一些大型的体育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为全运会服务;另外大量引进外地劳动力入城,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天津市人口数量的增加,由此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加预算。

十三届全运会是天津市举办的最大的体育赛事,这对天津市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为了确保十三届全运会的顺利举办,天津市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宁多不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预算。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来修建体育设施有关的原材料以及人工成本逐步增加,因此各项体育赛事的举办成本也愈发高昂。除了全运会赛事本身所需要正常运营的基本费用,举办方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来改善和修复原有的基础设施,同时也要根据赛事需求来建造各种各样的体育场馆,这为天津市政府增添了沉重[4]。

4.2 场馆设施利用问题

天津市成功举办了2017年的第十三届全运会。本届全运会共有49个比赛场馆,其中新建21个,改建15个,利用现有场馆11个,还有2个场馆设在异地。新建总建筑面积达到26万平方米,增加了7万个观众席位。比赛过后这些为全运会服务的场馆设施如何有效利用,成为了天津市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5]。为了满足全运会比赛的需求,天津市目前有天津体育馆、天津奥体中心体育场、天津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天津网球中心等,这些场馆的维护费用每年多达数亿元人民币,如何确保这些场馆的运营以及合理运用成为了天津市政府重要研究的内容。如今天津全运会刚结束,其场馆设施利用存在的问题还没有明显凸显,我们可研究国内外相似的大型体育赛事体育场馆设施利用的问题,以此为天津市全运会的场馆设施利用提供借鉴。

国外举办的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的场馆也存在着赛后闲置甚至荒废的现象,这也是世界各国政府比较头疼的问题之一。2014年在马瑙斯市举办了巴西世界杯,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马瑙斯市从2010年就开始着手准备兴建亚马逊球场,作为世界杯比赛专用场地,球场规模宏大,可容纳4万余名观众,前后总投资3亿美元。然而赛后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该场地成为了当地政府的烫手山芋,因为其高昂的维修费用大幅度地增加了政府财政预算,场地的商业收入远不能填补球场修复的财政漏洞,因此大型体育赛事过后场馆设施得不到有效利用,成为了比较突出的问题。

4.3 对旅游业造成挤出效应

体育赛事与旅游业有着较强的关联性,各国城市主管部门也逐步意识到体育赛事对城市旅游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同时也会大力发展当地旅游业。凡事都有两面性,体育赛事在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天津市在举办十三届全运会期间,大力发展了当地旅游业,造成了局部物价上涨、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给游客以及观众带来了不好的影响,甚至有些天津市市民会避开全运会赛事而出门“避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地消费的减少。“避运”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后逐步被人们知晓,其意思就是为了避开赛事所带来的车流以及人流的拥堵,许多当地市民在赛会期间集体外出探亲或者旅游。那么“避运”直接导致了赛事期间当地居民消费额度的急剧下滑,给当地的零售企业以及服务行业带来了不良影响[6]。

4.4 对举办城市的交通带来压力

天津十三届全运会举办期间,政府制定了不同程度的交通管制,这些管制措施为全运会顺利的开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极大地方便了教练以及参赛者入场,同时也方便了观众及游客的观看以及旅游。但这些管制措施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实施交通管制给天津市民日常的出行以及交通带来不小的压力,影响了居民的生活以及工作;同时也影响了天津市城市各项事务的正常进行。天津市在2017年举办全运会期间,对多条道路实施双向交通管制,管制期间除了全运会规定车辆其他车辆一律禁止通行[7]。诚然这些措施确保了全运会的顺利实施,同时也方便了游客以及参赛者的高效出入,为比赛提供了安全便利的条件。但这也给当地居民以及城市的其他活动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许多天津市居民为了回家不得不绕远道,同时也容易造成工作的人上班迟到等现象。无独有偶,2014年巴西世界杯举办前夕,当地居民和记者都普遍反映,世界杯举办期间道路拥堵现象普遍发生,而世界杯的举办只能让拥堵现象雪上加霜,因此再实行交通管制只会让巴西原本就已经非常糟糕的路况变得更加恶劣[8]。有些民众甚至抱怨,本来出行半个小时的路程,在世界杯举办期间需要走上3个小时,甚至更久。由于实施交通管制,巴西市内为上班人士提供交通的公交车数量明显减少,许多上班族不得不等几辆公交车之后才可上去。

5 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的优化策略

5.1 做好政府预算工作

财政预算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体育赛事是否能够成功举办。如今财政预算超支现象普遍发生,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大量措施加以避免,但仍不能完全消除财政预算超支现象。例如,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还没开始,东京政府就已经陷入到预算超支的困境中,如今仍没有制定有效措施对超支现象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日本媒体报道,现阶段2020年东京奥运会前期筹备以及其他相关费用的总额以达到150亿美元,超出奥组委筹办之初预算的6倍还多,这给日本政府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由以上案例可知,举办体育赛事前,尤其是大型体育赛事预算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又很重要,筹备之初若没有详细的对各项费用进行预算,结果可能导致预算大幅度超支,甚至没有资金继续支撑赛事的顺利进行。如何做好政府财政预算工作,首先,以“量力而行,量入为出”为准则,对赛事所需要的费用进行前期合理的估算,不然在赛事举办后会为政府留下巨大隐患以及沉重负担。若赛前的费用大幅度超过预算,还可为举办城市乃至国家的经济造成持久性的损害,严重阻碍日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史为镜,以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为例,发现其预算远远地超出了举办之初,这些超支的费用给希腊国民经济的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同时也加速了日后希腊的债务危机。后果显而易见,且众所周知,希腊的债务危机造成了失业率的急剧上升,给希腊人民生活带来了不良影响,进而严重影响了当时希腊社会的稳定,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其次,政府应以节约为理念,为体育赛事费用拨发。节约是我国传统美德,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的过程中应融入节约理念,2020年张家口冬奥会组委会在赛事筹备阶段都明确地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口号,节约资金、节约人力成本、节约资源等。大型体育赛事主办方应和当地政府共同努力对赛事期间各项开支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并做好向社会监督部门汇报的工作。唯有实施有效的监督才可保证大型体育赛事的花费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详细记录每一笔花费,避免落入超支甚至举债的困境。

5.2 重视赛后场馆设施利用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赛后场馆,成为了我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难题,承担赛事的场馆不仅价格高昂,且没有较好的通用性,短时间内举办相同的大型体育赛事也不大可能,因此如何有效利用赛后场馆设施成为了重点研究内容。无数的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案例表明,赛会场馆以及设施不仅修建时价格昂贵,同时维修费用也高昂。因此充分发挥赛后场馆的使用价值,进而将损失降到最低。各级主管部门可依托赛后场馆开展一系列与体育有关的开发,例如比赛纪念品、文化、旅游等,同时也可进行商业出租,可承接一些商业性质的大型活动来获取一定收益,弥补巨大的财政支出。

在如何有效利用赛后场馆的问题上,国内外都有着许多成功的案例。我国许多大型场馆被用来承担商业演出,如北京的“鸟巢”、深圳大运会主场馆“春茧”等,商业收入的一部分作为体育场馆的维修管理费用以及日常开销等,另一部分作为场馆管理者的经济收入[9]。另外,为使场馆在赛后获得更多的使用价值,“鸟巢”采取了更为直接的变现方式,将其冠名权公开出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质疑,但确实吸引了一些国内外著名企业投标。德国慕尼黑的安联竞技场的修建主要是为了承办2006的德国世界杯,随着世界杯的结束,其使命也就完成了,但安联竞技场并没有像其他场馆一样比赛结束后就开始荒废,而是被加以有效利用,充分发挥出自身余热,被用来当作其他球队的主球场。由于德国盛行足球运动以及足球文化,因此每次比赛时,安联竞技场都会座无虚席。安联竞技场不仅完成世界杯比赛的重任,同时也充分地实现了其赛后重新利用的价值,进而持续地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增长。

通过以上案例发现,为比赛提供服务的场馆设施并不是一次性的,在比赛之后仍可发挥出重大作用,同样也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采取新的思路方法来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剩余价值,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加以宣传和营销,才能将这些赛后场馆设施由“菜地”变为“财地”。

5.3 加强旅游管理

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紧密相连,因此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应加强对旅游产业的管理。虽然赛事的举办会对举办城市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但宏观层面上大型体育赛事可大幅度推动举办地的旅游业发展[10]。在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当地政府应给与足够的重视,例如十三届全运会举办期间,天津市政府高度重视赛事对旅游业产生的不良反应,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十三届全运会举办期间,旅游业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游客、观众以及参赛运动员的消费为天津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旅游业的发展在经济层面有着重大意义,不仅扮演了促进经济发展的角色,同时也承担了文化传承的责任,将天津文化以及中国文化通过旅游这一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提升了天津在国内的影响了,同时也将“中国风”刮向了世界各地。

在大型体育赛事举行期间,如何将游客的旅游影响降到最低,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应解决交通问题。政府在实行交通管制前,应该提前告知民众交通管制的路线范围和管制时间,以便游客及当地居民提前安排出行或者旅游路线,这样可大幅度节约出行时间[11]。其次,政府应关注并监督环境问题。体育赛事为城市带来了大量游客,许多游客可能是第一次来到赛事举办城市,因此他们旅游过程中对举办城市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为让游客在观看比赛之余体会到本地的大好自然风光,当地政府应将体育赛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加强旅游管理。

5.4 合理的交通管制

为有效缓解比赛期间大规模的拥堵,对交通实施管制也就显得尤为必要。任何赛事都会造成不同规模的交通拥堵和人员的大量转移。为了避免拥堵以及顾及游客人身安全,举办方和城市政府都希望赛事安全有序地举办,实施交通管制就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虽然交通管制也会给一些当地居民和上班族带来一定的困扰,但整体来看还是有必要实施交通管制的[12]。过多地交通管制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交通管理的“度”成为了衡量大型体育赛事举办城市政府以及主办方能力的重要标尺,“度”过小则起不到交通管制的效果,过大,则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生活。

如今随着各项先进技术以及理念的有效运用,各地的大型赛事举办城市已经减少交通管制使用次数和范围,并不将其作为主要的交通管理手段。实施合理的交通管制不仅可促进赛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为出行旅游带来了方便,进而促进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

另外,随着我国污染问题的加剧,在奥运会以及亚运会举办期间都加入了绿色环保理念,并付诸实际行动。在最近的历次大型体育赛事中,举办方以及当地政府都倡导群众绿色出行,政府在实施合理交通管制的基础上,倡导群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12]。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为了提倡绿色出行,凭借当天任何一场比赛的门票,便可换取当日的免费车票,车票的种类包括地铁、公交等。

总之,解决城市拥堵的办法并不能单纯地依靠交通管制,唯有彻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才可解决大型体育赛事举办期间的拥堵问题,否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如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巴西里约热内卢,其本身就存在着严重交通问题,拥堵现象普遍发生,奥运会期间实施交通管制也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只能给城市带来更拥堵的效果[13]。由此可知,唯有解决城市拥堵的顽疾,才可确保比赛期间道路的畅通,在此基础上加以合理的交通管制,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甚至解决城市交通压力。

猜你喜欢

交通管制全运会体育赛事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进近程序间隔安全性评估模型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优化空中交通管制容量评价指标的思考研究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隐患分析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