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的应用

2019-07-22隗合棉张英杨爱华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PICC置管

隗合棉 张英 杨爱华

【摘 要】目的:观察及分析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肿瘤化疗并实施PICC置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不能于直视或触摸不到外周静脉血管下,直接穿刺置入PICC管的病患, 采取经超声引导下以塞丁格技术置入三向瓣膜PICC导管,对于患者的实际应用成效情况展开观察。结果:结果显示,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是100.00%;平均的置管时间为(165.40±2.31)天;置管期间和置管后的并发症率分别是3.75%、0.00%。结论:通过进行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方式,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进行应用,可以将置管成功率有效的提升,而且减少并发症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肿瘤化疗;PICC置管;应用成效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近些年来,在临床实践治疗期间,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经相对普遍,而且属于一种先进的、认可度较高的静脉置管举措。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减少因反复的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化疗药物等刺激性较强的药物直接接触到手臂[1-2]。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已经应用广泛,实施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穿刺,可以将置管成功率明显的提升[3]。本研究予以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在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是80例在我院进行化疗的患者,时间选自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涉及到结肠癌、乳腺癌、肺癌病患分别是25例、32例、23例。患者的年龄是在45岁至80岁之间,平均年龄是(66.4±10.2)岁。患者和家属享有此研究的知情权,同时签署正规的知情同意书。此研究内的患者均实施过很多次的化疗,同时血管条件较差,应用以往常规形式的PICC置管已经不能良好的进行穿刺。

1.2 方法 首先,进行准备物品。包括PICC置管常规的用品、超声引导物品、包括止血带和超声耦合剂等等在内的必需品、无菌物品。其次,严格的遵循标准规范的操作流程展开置管。第一,向患者介绍有关于置管的内容,包括方法、意义、并发症情况等,帮助患者答疑解难,缓解负性的情绪;第二,护士严格的对于医嘱进行核对,携物品到床旁,指导患者保持舒适的平卧位状态中,将操作区域进行充分的暴露,将血管超声仪在操作者面前放置,以方便正常的操作为宜。让置管侧肢体上臂呈外展状态中,取病患肘窝以上静脉位置, 并且以血管超声仪对静脉血管穿刺的位置展开合理的选取, 并标记好预穿刺点;第三,对于PICC导管置入长度进行正确测量,同时予以穿刺的位置消毒,采取酒精(75%)以及碘伏(0.5%)严密消毒。常规的铺孔巾将穿刺点暴露,把前臂和手在无菌巾中置入,同时铺无菌大单将全身进行覆盖;第四,对无菌探照头罩放置好并取无菌藕合剂于探头涂抹适量,穿刺点的附近进行涂抹部分,并于探头罩上无菌罩。局麻穿刺点,利多卡因(2%)0.1-0.2ml皮内注射。穿刺前,超声引导下对于血管穿刺点再次的定位,依照血管深度对导针器合理选择,同时于探头上进行安装;第五,展开穿刺操作,成功穿刺后分离导针器,将穿刺针撤除,并固定好插管鞘,置入导管,撤出以及撕裂插管鞘,生理盐水正压封管[4-5]。无菌纱布和透明敷贴加压止血,明确好导管的部位;第六,加强置管后的护理,包括观察穿刺点是否存在红肿、渗出物以及硬结等问题,定期的更换敷贴等。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表达,计数资料采取(n,%)表达,分别使用t、X2进行组间对比。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在80例患者中,有65例患者为一次置管成功,15例患者为二次置管成功,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是100.00%;平均的置管时间为(165.40±2.31)天;置管期间,有3例患者分别出现了心律失常、出血较多问题,并发症发生率是3.75%,但是并发症程度较轻,实施相应的处理后患者得到良好恢复;置管后没有患者产生并发症问题,并发症率是0.00%。统计情况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于超声引导下实施塞丁格技术效果良好,一方面可以有效的将穿刺期间出血量减少,而且节省穿刺的时间,另一方面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率,给患者的治疗带来更高的安全可靠性,减轻患者的痛苦,进而实现置管成功率的有效增强。在应用超声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对于患者的血管部位、解剖结构等进行清晰的观察了解,整个操作环节都能够良好的直视以及实时引导,更加有助于将穿刺精确性提升,达到更好的穿刺成功率。另外,可以进行上臂穿刺置管,使得肢体活动对导管形成的摩擦以及牵拉问题大大的削弱,防止产生静脉炎问题。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化疗的次数较多,同时会需要诸多的置管治疗,所以会明显的降低血管条件。而基于超声引导下,能够在血管腔部位精准送进穿刺针,进而提升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结果显示,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是100.00%;平均的置管時间为(165.40±2.31)天;置管期间和置管后的并发症率分别是3.75%、0.00%,取得到了良好的成效。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进行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的方式,将其应用到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可以将置管成功率有效的提升,不会形成显著的并发症问题,安全可靠,因此可以大量的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李雪岩,姜翠娥.非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与传统PICC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07):246-248.

胡华琼,刘爱华.弹力粘贴绷带在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血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3):129-130.

毛美芬,徐文亚,高雪娟,贺春华,陈华.B超引导下赛丁格技术在乳腺外科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10(08):31-32.

蒋国琴.不同置管角度对恶性肿瘤PICC化疗患者静脉异位及并发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9,11(01):106-108.

梅朵卓嘎.超声引导下塞丁格技术应用于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时的探讨[J].西藏医药,2017,38(01):70-71.

猜你喜欢

PICC置管
PDCA循环管理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
生理节律对PICC置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PICC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