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有效治疗方法

2019-07-22刘江涛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积水

刘江涛

【摘 要】目的:探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30例采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并对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患者22例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皆成功夹闭瘤颈,意识均有好转,无死亡。22例术后通过比较减压窗张力指标来看,皆存在程度各异的降低现象,大脑意识也有好转。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患者GOS评分改变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结合其疾病阶段、脑积水程度等情况采取对应治疗方法,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皆有较好效果。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脑积水

【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脑积水多发生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与颅脑损伤之后,伴随着脑积水的发生,患者会加大持续性昏迷的发生率[1]。如果治疗方法采取不当,甚至会直接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现本文就提出对该类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做出分析。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对象 我院自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合并腦积水颅脑疾病患者共计52例,其中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30例、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22例。患者男性有28例、女性有24例,年龄自18岁到70岁,均值年龄42.5±3.1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 入组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在其动脉瘤破裂之后3~14天内行手术治疗,手术开始之前,先予以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使颅内压得以控制。之后再施以全麻插管麻醉,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30例患者当中,对18例患者采取夹闭动脉瘤的处理方法,解剖侧裂池,促使脑脊液得到极大程度的释放,再做侧脑室额角外引流处理。另外有5例患者则把翼点确定为是入路,接受改良Paine`s点穿刺脑室的处理方法;另外采用Ommaya囊植入术治疗2例患者,做脑室外的引流处理;还有5例患者则借助于显微镜,将终池板造瘘打开,于侧裂池释放出脑脊液,颅压正常下降,做动脉瘤的夹闭处理。

1.2.2 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 入组患者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将右侧枕角确定为是治疗的穿刺引流点,阀门系统的放置位置为耳后头皮下,分流管远端置于腹腔。低压管适用于腰穿压力小于140mmH2O的患者,中压管适用于腰穿压力高于140mmH2O的患者。术后患者常规予以抗生素采用预防感染。

1.3 治疗效果评价 采用GOS(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价治疗前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的效果,评分1~5分,1分代表死亡、2分代表植物生存、3分代表重度残疾、4分代表轻度残疾、5分代表可恢复正常生活。

1.4 数据统计学处理 以()作为计量资料数据的代表,使用t检验方法。统计学软件使用SPSS19.0,P<0.05认定为差异存在显著性。

2 结果

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皆成功夹闭瘤颈,意识均有好转,无死亡。22例术后通过比较减压窗张力指标来看,皆存在程度各异的降低现象,大脑意识也有好转。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数据示。

3 讨论

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皆为颅内动脉瘤的几种常见并发症状,颅内动脉瘤合并发生脑积水的因素可能有:血液阻塞、覆盖了蛛网膜粒,导致发生急性脑积水;大量动脉瘤血块集聚到了基底池当中,对导水管出口、第四脑室造成压迫及堵塞[2]。当蛛网膜下腔发生大出血之后,由于所产生的红细胞分解物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蛛网膜,继而出现纤维化、粘连的问题,随着血液、蛋白质与炎性增生问题的发生,又会直接阻碍到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3]。

结合以患者具体的疾病症状,我们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采取各不相同的方法予以治疗,对轻、中度积水患者施以开颅打开蛛网膜下腔、脑池释放脑脊液减压治疗后并未获得满意疗效者,经翼点入路改良Paine`s点行脑室穿刺治疗;对脑室穿刺不满意的患者,借助于显微镜打开终板池造瘘,能够得以控制脑内压,使池中淤血清除的更为彻底。对于中度和重度脑积水、脑室出血的患者,经脑室使用尿激酶彻底溶解血凝,再采取Ommaya囊置入脑室外引流术治疗。以上方法皆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实验结果表明: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皆成功夹闭瘤颈,意识均有好转,无死亡。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脑室外引流术治疗效果确切,从而阻滞由于脑室外引流的发生而引起感染与再出血问题。

颅脑损伤伴脑积水患者由于存在显著的颅内压增高问题,当血性积液得以引流,如果还是未见患者的疾病症状做何改善,神经功能也并未见有良好恢复,可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患者颅内压予以降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4]。实验结果表明:22例术后通过比较减压窗张力指标来看,皆存在程度各异的降低现象,大脑意识也有好转。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患者GOS评分改变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以上来看,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积水患者结合其疾病阶段、脑积水程度等情况采取对应治疗方法,使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患者,皆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罗有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脑损伤后合并脑积水手术治疗68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5,(8):1066-1068.

刘秀,孙圣凯,陈孝储等.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特征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J].天津医药,2015,(11):1315-1318.

呼铁民,于淼,张继伟等.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夹闭术与介入治疗的近期预后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26):3192-3195.

赵刚.颅脑损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采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124-124.

猜你喜欢

颅脑损伤脑积水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护理路径对老年颅脑损伤后智力缺损及精神异常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
车祸致颅脑损伤伤残鉴定分析
颅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特点与损伤部位相关性研究
早期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分流对颅骨缺损并脑积水的治疗效果观察
脑积水的影像诊断技术进展
去骨瓣减压术后继发脑积水治疗体会
脑出血后脑积水和其他原因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再手术率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