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2019-07-22马蝴蝶
马蝴蝶
甘肃省妇幼保健院 730050
医院感染主要是由于患者或者医护人员在医院环境下出现的感染问题。对于新生儿而言,整体的免疫力与器官组织发育不完全,对于感染风险缺乏足够的抵抗力。面对这种状况,需要做好医院感染的防控管理,由此减少感染风险。本文研究观察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200 例新生儿,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观察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接收的200 例新生儿,其中男113 例,女87 例;其中早产儿为27 例。
1.2 方法
分析其医院感染情况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护理行为主要观察监护方式、插管、住院时长、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医院感染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口腔、眼部、皮肤等感染问题上。
2 结果
如表1 和表2 所示,医院感染总比例为8 例,其中3 例为呼吸系统感染,2 例为口腔感染,2 例为眼部感染,1 例为皮肤感染;护理行为危险因素主要集中在监护方式、插管、住院时长、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抗生素使用多、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与重症监护等情况都极容易导致感染风险,感染率相对更高。
表2:护理行为与医院感染率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操作有一定关系,与患儿自身的分娩情况也有关联。例如常见的早产儿、低体重儿自身会存发育不完全,免疫力低,由此面对外在影响而降低抗病能力。同时,因为羊水感染,也会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由此导致窒息。因为窒息影响也会引发羊水吸入,从而引发肺炎。在护理操作方面,由于气管插管与重症监护等处理,有关机械通气,多次吸痰处理。在插管中会对患儿鼻腔与喉部细菌传导到气管中,由此导致肺部感染。同时因为气管插管,空气没有经过鼻腔组织的过滤处理,容易刺激呼吸系统而引发疾病。病房中由于床位紧张密集,如果消毒清洁工作不到位,更容易导致交叉感染。病房中家属与探视人员频繁走动,容易导致气流活动,由此导致空气中有更多的病原微生物。空气污染直接会导致患儿有更高的医院感染风险。同时病房中由于通风换气落实不到位,空气污染程度也相对更高。医疗废弃物、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等清理不及时也是引发感染的风险因素。
对于护理工作人员而言,日常护理人员手卫生以及有关无菌化管理装备的穿戴情况,是直接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在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无菌化管理。要做好病房卫生管理,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控制人员探访量与探访时间。要做好病房定期消毒清洁。要确保室内温度在24℃左右,湿度在55%左右。要做好仪器各设备工具的清洁消毒,做好医疗废弃物的清理。要做好新生儿每天的清洁沐浴,做好眼耳鼻口各组织器官分泌物的清洁。要做好排便管理,及时清理。要针对口腔做好对应的生理盐水清洁,每天2 次以上,防控口腔细菌滋生。要每天2 次做好脐带残端与脐窝的清洁,防控有关炎症。要尽可能的减少侵入性的操作,同时护理操作要柔和,避免对组织构成刺激与创伤。对于气管插管与吸痰管理,要落实一次性物品,提升管理效果。
在医院方面,要做好个案隔离管理,针对感染患儿要做好对应单独病房或者隔离区的设置,由此防控新生儿之间的感染传播。定期要做好微生物监测,对于不合格执行的情况要做好对应的消毒清洁强化管理。要确保室内空气、工作热源手、物体表面都符合有关无菌化管理规范。同时医护人员要保证每年做一次体检,确保医护人员健康状况,减少交叉感染。
要宝中等新生儿使用的床单被褥、衣物每天更换,及时清洁,同时要做好高温杀菌后使用。对于新生儿使用的奶瓶、滴管、奶嘴要认真落实个人使用,同时要做好每天消毒清洁。要落实好新生儿使用品的消毒清洁,做好消毒情况的抽样调查。要加强新生儿营养供给,在出生后的1h 需要及时喂奶,之后要保持4 至6h间隔的喂奶频次。如果吸吮能力差、病情严重,喂养难度大,可以提供管喂处理。要细致做好手部卫生,避免喂养管理中出现感染。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因为过度滥用而导致药物耐药性。因此,防控感染要科学护理。
必要情况下,要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新生儿家属对医院感染注意事项有基本的了解,由此来配合有关工作的开展。家属方面也需要注重个人卫生管理,避免交叉感染。要改变传统喂养工作陋习,注重家属个人无菌化管理,减少因为家属护理操作不当引发的患儿感染风险。健康教育要依据家属情况而定,保持通俗易懂,明确清晰,避免模糊笼统导致的执行困难。可以将书面方式与口头方式结合,达到双方面强调的功效。
综上所述,新生儿医院感染在一定程度上与护理行为有一定关系,要强化护理细节,做好预防性管理,由此降低医院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