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分析
2019-07-22李亚楠
李 菲 陈 珂 李亚楠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昆明 650032
骨盆骨折在高能量外伤中是病情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一半以上的患者会伴发合并症,主要以多发伤为主。在临床上外科手术是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法,为了在术中更好的操作,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会对患者实施麻醉剂,但是在术后麻醉消退之后,患者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会使患者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产生一些变化,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次研究以60 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分析,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目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 例骨盆骨折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经X 线和CT 确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男21 例,女9 例,年龄在27-6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8)岁。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在26-62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8)岁。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对患者实施常规生理护理和基础护理,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做好各项监测工作等。
1.2.2 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内容如下:一是术前护理。护理人员要为患者开通静脉输液和输血的通道,给予急救药物,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对患者进行输液、补血,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等现象[1]。术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患者介绍骨盆骨折手术的必要性以及术后的注意事项,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可以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二是术中配合。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肢体与患者进行接触,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来鼓舞患者的精神,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全面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记录患者静脉压的变化情况[2]。在手术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对术中可能发生的症状进行观察,避免增加对患者的损害程度。三是术后监护。术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的监控,如果发现患者出现红肿的迹象,要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伤口感染;对引流液的颜色、管道的情况检测,避免出现不良事件加重患者的病情;术后2 周,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完成每日的活动量,对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等功能进行锻炼,有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VAS 评分情况,分为两个时段术后2h、术后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评分进行测评,分值越高,疼痛程度越强。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主要包括:褥疮、肺部感染、腹部胀痛、便秘。
1.4 统计学分析
对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 软件统计,其数据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独立样本t进行检验;其数据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用独立样本χ2检验,检验标准为P<0.05,表示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 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2h 和术后24h 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VAS 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显著(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n(%)]
3 讨论
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有研究表明在骨盆骨折患者中采用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满足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需求,从而起到显著的效果[3]。该护理模式可以对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开展不同需求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在术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患者的顾虑;术中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观察,确保手术可以顺利开展;术后对患者进行24 小时的检测,指导患者合理的运动,从而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缓解患者的疼痛[4]。由相关数据显示,采用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其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骨盆骨折患者中采用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本次研究中充分体现出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