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9-07-22孔繁娇
孔繁娇
红河州石屏县中医医院 云南石屏 662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导致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病变,症状表现为肌肉无力、运动障碍肢体麻木以及腱反射减弱等。有60~90%的糖尿病患者借助神经功能检查,都有一定的神经病变,30~40%的患者没有症状表现[1]。神经病变会对感染、运动与植物神经造成影响,出现麻木、疼痛、自主和神经功能与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对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直接影响。现阶段,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通常认为此病的出现和神经生长因子减少、肾免疫功能变化以及代谢紊乱等不同因素有关[2]。最近几年,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方面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了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6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一组予以中医治疗,另一组予以西医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予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60 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全部患者都满足世界卫生组织拟定的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均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将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严重感染患者以及存在其他糖尿病并发症患者充分排除。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 组,对照组3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龄最小39 岁,年龄最大69 岁,平均年龄(50.21±6.43)岁;最短病程2年,最长病程13年,平均病程(7.58±5.26)年。观察组30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最小40 岁,年龄最大70 岁,平均年龄(50.56±6.63)岁;最短病程3年,最长病程14年,平均病程(7.84±5.45)年。两组患者病程等基本资料的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如降压药、降糖药以及维生素B1 等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中医治疗,方剂为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成分包括黄芪30g,桑枝、白芍、丹参、鸡血藤各15g,地龙、川芎、僵蚕、木瓜各10g,如果患者存在气虚偏重的症状,可在方剂中添加20g 的太子粉;如果患者存在血瘀偏重的症状,可在方剂中添加2g 的三七粉,10g 的桃仁;用水煎服,每天一剂,分两次服用,总计治疗1 个月。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表示患者治疗后的气短懒言与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气短懒言与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有一定缓解;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变化,甚至有加重的情况产生。
1.4 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 统计软件,计数资料如治疗临床效果表示用%,检验选择χ2,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10 例,有效12 例,总有效率73.33%;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21 例,有效8 例,总有效率96.6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表1: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分析[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表现以出汗、腹胀以及疼痛等为主,患者存在发热、麻木以及触电样等感觉异常表现,疼痛表现为灼痛、钻凿痛以及刺痛等特点,病程大于15年的患者会合并肠梗阻、便秘与腹胀等表现[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患者的正常生活有严重影响,也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需要对其充分重视,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现阶段,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药物尚不明确,通常借助对症治疗与病因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临床效果不明显。中医表示消渴时间较长,患者出现津液气血亏耗与血络,气虚不能行血,不通导致疼痛;肌肤麻木与筋脉失养是由于气血未达到四肢末梢引发的。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通痹汤治疗,方剂成分包括黄芪30g,桑枝、白芍、丹参、鸡血藤各15g,地龙、川芎、僵蚕、木瓜各10g,川芎与丹参有活血行气的效果,与白芍联合应用具有养血的效果,不伐正;木瓜、鸡血藤以及桑枝有舒筋活络的效果,鸡血藤有补血行血的作用;地龙与僵蚕具有祛风通络的作用,诸药联合应用,具有活血益气、痛痹止痛以及舒筋活络的效果。研究表示,益气活血痛痹汤选方十分缜密,可对于病机特点予以针对性的发挥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5]。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6.67%,说明中医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高于西医治疗,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中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