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分析
2019-07-22李静
李 静
昭通市绥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云南绥江 65770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月经紊乱、性交痛以及痛经等临床症状,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甚至可能引发不孕,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1-2]。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增加使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几率明显上升,为探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治疗方法,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将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对象,对以上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60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对象,依据入院顺序分为2 组并实施治疗,各30 例。所有病患均确诊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无其他严重疾病,均为自愿参与。对照组:患者年龄:25-43 岁,平均年龄为(34.4±3.2)岁。患病时间:5 个月-4年,平均为(2.7±0.9)年。观察组:患者年龄:25-42 岁,平均年龄为(34.3±3.7)岁。患病时间:6 个月-4年,平均为(2.8±0.7)年。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可行。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使用药物为孕三烯酮,用药量为2.5mg,1 周给药2 次。在月经第1d 用药1 次,3d 后用药第2 次。之后每周相同时间用药。连续治疗6 个月。
观察组实施手术切除治疗,在经期结束3-7d 内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取硬膜外麻醉。在原剖宫产切口部位进行切开处理,依据肿块大小合理设置切口长度。术中应充分暴露肿块,肿块暴露后进行完整切除。多发肿块病患可在原剖宫产切口上、腹中线旁开2cm 纵切口。两组均接受12 个月随访,调查复发率。
1.3 疗效评价标准[3]
治疗后盆腔触痛结节消失,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则为痊愈。治疗后患者盆腔触痛结节变软、变小,触痛症状减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未达到如上标准或检查显示卵巢中有囊性肿块为无效。以痊愈+有效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 检验,P<0.05 证明差异显著,有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效果更高(P<0.05)。比较两组复发率也显示观察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以及抢救胎儿的重要方式,但近年来有部分孕产妇因惧怕分娩疼痛而主动选择进行剖宫产,这使得剖宫产率明显上升。剖宫产属于创伤性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女性十分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多发生于女性盆腔脏器,盆腔外出现几率较低。剖宫产术后随着伤口愈合,子宫内膜细胞会快速生长,若破溃出血则可能导致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4]。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特点为包块、疼痛以及周期性症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方法较多,如药物疗法、手术疗法等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结节会被周围的纤维组织包围,故对甾体激素的反应较差,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此手术成为目前临床治疗该疾病的首选方案[5]。手术过程中彻底切除病灶是确保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比较两组复发率,观察组为0.0%,对照组为20.0%,差异显著。此次研究证实手术是治疗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疗法。在此次研究中因所有病患均存在剖宫产史,因此为降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几率,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医院应强化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提高阴道助产技术,增强妇产科处理质量,对孕产妇及其家属做好相应宣教,向其介绍实施剖宫产可能带来的并发症,让其可正确认识剖宫产的优缺点,避免盲目选择剖宫产。对接受剖宫产术治疗的病患也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伤口缝合后对腹腔、腹壁切口进行有效清洗,以免出现宫内种植的情况。月经来潮前也要避免进行宫腔阴道手术,以免出现子宫内膜碎物种植腹腔。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实施手术治疗的效果较佳,有利于降低疾病复发率,对维护患者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应用价值较高,对符合手术治疗指征的病患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