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培养
2019-07-21王晓燕
王晓燕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是新理念对师生关系的要求。要使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其关键在于:真正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培养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笔者认为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长期以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赶时间或省心、省事,常常无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拿着教学参考资料,根据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介绍,分段分层地概括段落大意和主题思想,分析作品的写作特色,一路介绍下来,只是生硬地肢解作品。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接受的是教师师对作品的解读,而不是学生对作品的自主阅读。如学生学会拼音这个识字工具后,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借助课文注音读通读顺。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应该是点拨、启发、激励学生,重点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阅读、理解、品味、感悟。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带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一是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們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笔者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一边讨论,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
如教《贴春联》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默读课文,仔细体会课文中贴春联的含义和特点。画出直接评价春联的两句话。”由于抓住主要的问题来设问,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学生学习情绪极佳,很快便弄清课文的大概意思,并把握整篇文章的脉络。
二是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笔者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多数学生就会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学生们的语文阅读能力会很快提高。阅读教学前,笔者会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很高兴的,不仅能从讲述者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而且还增加了这些学生学习兴趣和在书本中没见过的知识。这是事半功倍的一件事情。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爱迪生曾经说过:“自信是成功第一秘诀”;刘秀同志也讲过:“有志者事竞成”;笔者一直把这话作为引导学生的方向。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笔者听”的传统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笔者要求学生查字典,解决字、词、句、篇的一些疑问,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让他们提前查找相关的资料;还让他们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地阅读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大家都知道,绝大部分学生是由于语文基础差、底子薄,对语文没有多大兴趣,语文成绩才非常差。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局面呢?笔者认为应该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课堂上,尽量出些较容易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语文也不是很难”的感觉。笔者一直以来都在课堂上进行这样的试验,每道题都让学生回答或在黑板上板书,如果其他学生有什么不同意见,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无论是对或错都无所谓,直到没人回答为止,然后再给予点评。对的表扬,错的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根源,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了,自信心有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增强了,阅读能力的成绩自然也提高了。
三、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笔者们要学会阅读,要喜欢阅读,当笔者们看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要去思考它的内涵,去思考它的写作方法,去思考作者的思路。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要领,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
结语
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另外,“应当说书读得越多,写作才能越有灵感”,笔者们语文教育者还要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加强阅读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