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院校“体医结合”课程设置探究
2019-07-19宋福杰
宋福杰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健身作为一种生活方式风潮正盛。而培养健身教练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为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健身人群设置运动处方的责任。那么,在“健康中国、体医结合”的大背景下,将医学部分内容学引入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将是大势所需。因此说,随着健身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体育服务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既懂体育理论、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又懂得运动医学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
关键词:健康中国 体育运营与管理 体医融合 职业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5(a)-0177-03
2018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最终使体育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探究体育主动适应健康中国建设,加强体育与医疗融合,提升体育健康服务水平成为理论与现实关注的焦点。然而,现实体医融合的思想观念缺失,技术互补孱弱、业务流程分离,人才培养匮乏等困难,导致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尚未形成[1-3]。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面对差异化的人群,只有根据个人健康需求和身体机能短板,将医学标准与科学运动指导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健身才能获得更好的运动效果,使人在健身中的健康获益最大化。
展望新时代,体育和医疗融合能够汇聚健康促进合力,成为解决全民健身的技术核心、体育科学服务健康的关键环节[4]。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疾病关口前移。因此,深入挖掘体育和中医融合的历史经验,以革新现实体育与医疗分离的思想观念,构建体育与医疗技术、业务、人才融合界面,寻求健康服务模式新格局,最终促进体医融合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一剂良方。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健康生活方式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有力促进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增长。体育产业是国际公认的21世纪最具活力的绿色、健康产业。2015 年全球体育产业年增加值已接近15000亿美元,近三年来我国体育产业增长迅速,占GDP的比例不断攀升,对比统计如下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较快,但与产业发展的目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也可以说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体育产业从体育彩票、健身休闲、商业性体育竞技演出、体育设施开发利用到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体育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等方面正悄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增长点,推动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5]。
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引发了全球新兴产业产生及发展的浪潮,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传统产业间的融合和经济发展服务化渐渐成为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重要特征,传统划分产业的界限越来越不清晰,传统产业之间的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产业正在爆发式增长,产业融合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体育运动需求的意愿不断加强,体育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以其融合发展的新理念呈现出巨大的潜力与价值。以传统体育产业与服务产业融合形成的体育服务产业正逐渐上升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在社会经济转型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体育产业与服务业融合形成的体育服务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背景下,既懂体育理论、体育产业发展特征又懂得运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旺盛。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则是:一方面,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规模日益扩大,尤其是体育服务产业急需既懂体育专业知识又懂运营管理的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对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脱节,高校院所的人才培养体系要么注重理论研究,要么仅仅注重某一项技能,融合在一起的培养模式还较少。市场的需求反过来促进了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调整,近年来许多体育专业的高职院校也逐渐开设了体育运营与管理、体育产业管理等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积极尝试培养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1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定位及特点
我国职业院校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顺应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而创立,以培养具人一定体育专项技能,全面掌握体育服务产业的基本服务、销售等日常管理运营的理论知识与技能为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具备一定的策划、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优良职业操守、健康个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些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体育运动需求的意愿不断加强,体育服务产业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因此劳动力市场对专业素养高、懂体育会管理的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人才主要从事化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产品或服务营销、体育专业俱乐部管理、体育赛事的策划与推广、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管理与服务等与体育服务产业相关的业务岗位或管理岗位[6]。
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既要懂得体育运动专项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又要掌握体育服务产业相关的管理技能,所以我国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能够在体育服务产业相关的企业或机构从事体育活动、比赛或服务的组织协调、经营管理以及体育产业相关新产品或服务的研究开发工作。设立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大量适应社会上的有關行业, 如健身俱乐部、体育策划等工作的专业人才,满足我国体育服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将中医课程之一《推拿按摩学》融入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可行性探析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推拿按摩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内容,至今已经存在几千年的历史,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手法不断增多,治疗范围不断扩大,对其研究日渐加深,理论日臻完善。因其独特的治疗手法、显著的疗效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治病、防病、保健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推拿疗法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也没有针灸对皮肤及表皮组织的损伤作用,手法简单易学。能够达到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达到养生、保健和治疗运动损伤的目的,因此,将《推拿按摩学》引入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中,将会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
能够到俱乐部健身的人基本都是比较注重健康的人,主要诉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减脂,增肌和康复。以减脂为例,减脂的原理是能量负平衡,即消耗能量大于摄入能量。摄入就是每天从食物中摄入到身体里能被身体利用的能量,而产出主要包括3个方面,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效应,每天活动消耗的能量。基础代谢约占60%,因此提升会员的基础代谢是减脂的关键。通常情况讲,健身教练会以抗阻增肌为主,因为肌肉活动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最为显著。任何轻微的活动均可提升代谢率。相同重量的肌肉消耗的能量远大于相同重量脂肪消耗的能量。而女性由于受到睾酮分泌量少的限制,增肌效果不會很明显,睾酮是人体内主要的合成激素,促进氨基酸的摄取,促进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这时候,该如何去调整这个矛盾呢?如果能将中医的经络理论引入到运动处方中,必然会起到更显著的效果。中医将肥胖的病因归因于湿、痰、水、瘀。先天因素占据一部分,更多的是后天五脏六腑的虚弱,人体正气不足,肝脏、肾脏、脾脏、胃虚弱,注定会导致基础代谢下降。如果能通过疏通经络,让气血畅通无阻,脏器正常工作,基础代谢提升,必然能达到减脂的效果。脾虚湿阻型,以中医SPA开背,肩颈治疗等手法,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对于脾肾两虚型,采用限盐、开背调理肾经和膀胱经的方法促进代谢提升;对于阴虚内热型,采用走罐等属于湿热型的手法,内热重的人可以刮痧走罐;对于胃肠积热和胃肠湿热型,可以采用食疗配合刮痧、走罐等泻法为主的按摩手法进行治疗;对于由于内分泌紊乱,各种激素,尤其是胰岛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瘦素等异常引起的肥胖,用针灸、拔罐、穴位点压等方法刺激经络来调整,将会使之趋于正常。如果私人教练能够掌握这些基础常识,那么必然会让客户做更少的运动,而减脂效果也将更好。
综上,本文以《推拿按摩学》为例,对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定位与特点,中医引入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探析,可以看出,体医结合既符合国家政策,也适应社会需要。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势必会对健身教练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寻找并开发更多适合体医结合的课程。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师资培养,提升创新能力等手段,积极探索适合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的有效模式,以促进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随着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日臻完善,将会促进体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应用型高技术人才培养的效果,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田媛,肖伟,姚磊.全民健身对接健康中国建设的主要问题与突破点[J].体育文化导刊,2018(2):7-11.
[2] 张鲲,杨丽娜,张嘉旭.健康中国:“体医结合”至“体医融合”的模式初探[J].福建体育科技,2017,36(6):1-3,10.
[3] 郭建军.体医融合推动健康革命路径探讨[J].慢性病学杂志,2017,18(11):1189-1192,1197.
[4] 董传升,汪毅,郑松波.体育融入大健康:健康中国治理的“双轨并行”战略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2):7-16.
[5] 张茂林.高校体育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J].运动,2013(2):61-62,97.
[6] 马会清.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3(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