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思辨情境的创设
2019-07-19吕吉主
吕吉主
[摘 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思辨情境是培育思辨能力的土壤,因此教師要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挑战性情境;紧扣核心概念,创设针对性情境;促进自我总结,创设反思性情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思辨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58-02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新兴课程,是由原有的思想品德课程改编修订的。这一课程要求着重培养学生思考辨别的能力。思考和辨别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课堂和课下的自主思维能力,这里同时包含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考查以及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引学生,让学生锻炼探究分析、选择对比和总结归纳的能力,这样有助于他们以后在具体的场景中拥有自主分析和正确评判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如果仅仅是给学生灌输“死板”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条文,很难让他们信服,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把握学生心理,创设挑战性情境
教学道德与法治课时,教师应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把握,并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向创设具体化的、有挑战性的思辨情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推理、分析的能力,让学生今后在类似的场景问题中能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而产生更为活跃的思维碰撞,实现对道德与法治课相关学习内容的消化理解与深入掌握。
在《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课的教学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对于学生而言,挫折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两个故事为学生创设了挑战性思辨情境。
故事一:
一对好友在沙漠旅行的过程中,虽然带有一个装满水的皮囊,但是却未发现皮囊始终在一点一点地漏水,等发现时只剩下半袋水了。其中一个人垂头丧气地说:“真倒霉,我们现在只有半袋水了,究竟该怎么办?”但是另一个人却说:“太好了,幸好我们发现及时,现在还有半袋水呢。”
基于这一故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提问:“你能够从中想到什么?”
故事二:
有两只青蛙同时掉入牛奶瓶中,虽然瓶中的牛奶并不是特别多,但是牛奶的高度足以将青蛙淹没。其中一只青蛙想:“这么高的瓶子,看来是再也出不去了!”于是它很快沉没于瓶底。另外一只青蛙看到了此情此景,并没有放弃,而是不断地提醒自己:“我肌肉发达,拥有非常好的弹跳能力,一定可以跳出这里!”于是它一次又一次地跳起,最终成功跳出了牛奶瓶。
基于这一故事,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提问:在我们奋斗的过程中,难免会遭遇困境,能够脱险的秘诀是什么?听完这两个故事之后,你能得出怎样的启示?
以上案例中,教师创设的思辨情境充满了挑战性,结合教师的系列提问,必然可以使学生更真切地体会到在应对挫折的过程中,应当具备的认知和态度。只有具备正确的认知和态度,才能够形成积极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行为反应。由此可见,只要准确把握问题的合理性,并结合恰当的契机,必然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提高教学实效。
二、紧扣核心概念,创设针对性情境
“严于思辨”的含义主要指以缜密的思维进行辨析。道德与法治课中有很多内容需要使用概念学习的方法,学生只有在对核心思想成分进行掌握后才能看清事物本质,将问题具体化分析,充分消化内容。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就旨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缜密严谨的思维能力。
以《青春飞扬》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紧扣文本的核心概念“自信、自强”为学生设计了如下情境:
首先播放视频片段《鹰的重生》。
师:通过这段视频,大家能够从中发现鹰的哪些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1:首先就是自信,它相信自己可以完成蜕变,并且努力去实现这一目标。
生2:面对挑战毫无畏惧,也能够承受所遭遇的痛苦和磨难。
生3:不畏困难,不畏艰苦,意志坚定。
生4:努力拼搏,积极进取,永不放弃。
生5:在这漫长的150天中,鹰具备持久的耐力和坚持的品质。
师:实际上大家从鹰的身上看到的品质,和我们人类做事时应当具备的品质完全一致。自信是坚定的信念,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完成某件事;自强是不畏惧的精神,不畏艰辛、不畏困苦。那么,自信和自强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生6: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够坚定信心、努力坚持。
生7:只有当人拥有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之后,才能够获取成功,而获取成功也能够提升自信。
师:是的,自信是保障自强的关键,同时自强也可以显著提升个体的自信。
对于《青春飞扬》这一内容而言,其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引导学生把握青春飞扬的力量,使学生可以树立自信、点燃热情,这样才能够在青春飞扬的过程中保持持久的动力。针对自信以及自强等相关概念的理解,是完成这一教学目标的关键。《鹰的重生》这段视频,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感悟和体验中,了解个体应当具备的自信和自强的品质,并实现对概念的深化理解与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提炼出如下结论:自信就是坚定地相信自己,自强就是奋发图强。教师基于此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如何准确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样,学生便能够获得更真切的感悟:自信和自强正如同鹰的双翼,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够像鹰一样展翅飞翔。
三、促进自我总结,创设反思性情境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指引学生对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种勇于反思的品质才是真正的、具体化的 “勇于思辨”。教师在其中就扮演着设置具体思辨场景的角色,培养学生 “勇于思辨”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尊重他人》这一课时,一位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以“融入生活,反思践行”为主题的活动——你能否做得更好?教师在背景音乐下这样导入:“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了无数人的关爱与呵护,其中既包括我们的父母长辈,也包括我们的老师和同学,这些关爱使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请你扪心自问:你是否曾经有过对他人不尊重的言行?是否曾经因为尊重他人而收获到温暖,获得快乐的体验?”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反思,并组织课堂交流。
生1:我们班有位同学因为牙齿长得不好看而遭受过我的嘲笑,我甚至还给他取了一个“大嘴猴”的绰号。取绰号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不尊重,我只顾自己高兴,却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实际上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我们不能践踏他人的尊严,应给予他人更多的尊重。
师:那么被取绰号的同学,你能不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呢?
生2:首先我非常厌恶这个绰号,当然也很讨厌我自己的牙齿,甚至做梦也会梦到被嘲笑的情景……(该生说着说着竟然哽咽起来,教师对他进行安慰。)
师:如果现在能够给予你一个道歉的机会,你愿意吗?
生1(此时非常羞涩,小声地对生2说):对不起!
师:能否大点声呢?
生1似乎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大声地说道:对不起!(此时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反思性思辨情境的辅助下开展了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反思和纠错,自主规范和约束相关行为,使学生可以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尊重他人,从而顺利达成育人目标。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不仅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载体,同时也是立足于素质教育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落点。思辨情境是学生进行思辨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具有挑战性、针对性和反思性的思辨情境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