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9-07-19钱玉兰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诗词鉴赏诗词教学意义

钱玉兰

[摘   要]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独领风骚,它凝聚着中华文学的精髓,再现着历史,见证着文明,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在初中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作法、导入法、想象法和示范法,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习回归欣赏本真;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爱美、懂美、尚美。

[关键词]诗词鉴赏;诗词教学;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6-0014-03

诗词鉴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途径,对激励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教学的难度较大,想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探索。

一、初中诗词鉴赏教学的问题与困境

1.重知识轻感悟,重解释轻欣赏

由于诗词是用简短的文字表达较多的内容,而学生习惯于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对诗词进行赏析,所以出现了把诗词教学等同于一般文言文教学的情况。学生习惯于教师在讲解诗词时先逐字逐句地进行翻译,然后才对诗词进行具体的讲解,分析其内在的蕴意,这造成了学生对诗词的鉴赏仅停留在文字层面上。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将翻译好的诗词代替原文作为诗词鉴赏的基础文本,而应以原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鉴赏,一方面注重作者原创,另一方面不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

2.重教学轻解析,重字词轻文学

在中学诗词鉴赏教学中,有一些教师缺乏语文本位、文学本位的意识,往往过于重视对诗词字面意思的解释,忽略了对诗词整体的解读分析,这在无形中限制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诗词多是诗人为了抒发胸臆而作,其大多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感情,只靠单纯地解读,是不能体悟到这些情感的。如果教师不能带领学生走出这样的误区,诗词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重内容轻联系,重静态轻运用

学生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他们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时,很难深化自己对诗词的审美体验,无法单靠教师的讲解进入教师所预设的情景中。教师在组织诗词教学时,不仅应该注意诗词内容间的动态联系,还应该注意诗词内容和学生社会经验的有机结合,在遵循基本的教学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情况下,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二、诗词鉴赏教学方法

1.创作法

可以这样说,高明的诗人在用创造性的语言去概括、表现生活的同时,也深深把握住了读者的欣赏心理。

我们都知道诗词是一种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还表现出一定的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的创造性特征。诗词中的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抽象,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而意象产生的过程,既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抽象思维的过程。诗词内容精简、篇幅短小,从表层看,它朴素、简单,但实际上,它内蕴丰富、奥妙无穷。因此,教师对诗词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讲解诗词的大意上。

学生如果不能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诗词的鉴赏便与“鹦鹉学舌”无异,失去了灵魂。

那么,什么是二次创作?如何进行二次创作?二次创作的目的是什么?二次创作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二次创作的结果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应该弄明白的。二次创作的方式主要是由教师选择所教诗词中的重点词汇,与学生在同一起点上共同研读、交流探讨这些词汇,引导学生由外及里,逐步进入诗歌的意境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学生领悟到作者的情感之日,便是完成二次创作之时。

余映潮的《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是这样设计《沁园春·雪》的教学的:首先强调要多角度欣赏《沁园春·雪》的词句。其次强调教学中要注重以“朗读为线,分步品读”。 “分步品读”有三个步骤,步骤一要求“朗读,感受课文内容”,步骤二要求“朗读 ,理解课文文意”,步骤三要求“朗读,欣赏课文语言”。这样的朗读过程,让学生对诗词的熟悉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也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于想象中重现诗句中所描述的壮观景象,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2.导入法

教师想要引导学生介入情感,首先就要向学生介绍作者所处的年代、有关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思考与体会,让他们不要用现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的思想观念。

由于诗人的特殊经历和所处的社会背景等原因,有时某种景物会使他们产生特殊的感受,而这些感受常常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之中;由于某种情绪会萦绕于诗人心中,从而成为诗人的创作中永远难解的情结。

同时代诗人的创作往往表现出惊人的相似,因此在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构思、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展开联想,不仅让他们通过这些相似作品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而且让他们将这些作品互相滲透、互相对比,以获得更为丰富的诗词知识和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带着他们自己的主观感情去感受作品,以获得美的享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就能使诗词这个艺术宝库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这为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进行学生的审美教育做了很好的铺垫。

余映潮在《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中讲《沁园春·雪》的教学创意时提到,首要步骤就是“导入”,导入的内容涵盖了作者基本介绍,创作背景等。在鉴赏前先让学生对作品及作者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然后才是分步朗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诗歌鉴赏前需要做好铺垫,明确做铺垫的方式以及做铺垫的过程与导入之间的关系。

3.想象法

诗词本身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凝练性,越是经典的诗词作品,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就越大。

在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首诗词形成相同的鉴赏结果,而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积极地推测研究,甚至质疑,这样才能有透彻的理解和深刻的领悟,才能透过纸面看到纸背。这样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品质。

在课余,注重培养学生对实物进行合理巧妙联想的能力。当然,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联想,教师要用实例,示范性地教学生如何对事物进行联想,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想。就以我们常见的钢笔为例,如果把它看成一件工具,强调的则是它的使用价值或具备的功能;如果把它看成一件商品,强调的则是它的生产工艺、设计特点等;如果把它看成一件文化用品,强调的则是它的文化属性、历史变革过程等。

4.示范法

鼓励学生独立进行诗词鉴赏。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完成对诗词的浅层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来完成有一定难度的深层理解。教师给学生提供鉴赏的范例,让学生自行解剖、把握、模仿,这样一个“研究—分析—模仿—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自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鉴赏的过程。这样习得的知识会比教师传授的更令学生记忆深刻,也更有价值。学会学习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试想一下,如果教师带着一首他和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的诗词进课堂与学生一起来学习,那么这样的教学在学生的心里会留下什么样的感受和体会呢?当然,这样做的风险和挑战也是不可忽视的,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这样就给了学生一次模仿教师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如果能够坚持做下去的话,教出来的学生所具备的学習能力又会是什么样的呢?笔者认为这样一定能够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三、中学生诗词鉴赏教学的意义

1.提高欣赏能力,激发审美情趣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诗词是一种非常纯美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凝聚了我国经典的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伟大魅力。通过诗词鉴赏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积累一定的诗词知识,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诗词的能力,最终提高他们欣赏诗词的能力。学生有了欣赏能力,自然对事物就有自己的认知,比如在学生的眼里,秋天是丰富多彩的,有位学生对秋天的认识是这样的。

大地的烹饪师

是天上那轮太阳

他掌握的火候

适时又恰当

不然

它怎会将

一个湿漉漉的夏天

烤得又黄又香

在这一创作中,学生把秋人格化了,并融入了感情,在描摹秋中欣赏秋。

2.发展形象思维,回归欣赏本真

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要根据诗词文意,依靠一定的联想想象,进入意境之中,“亲身”体会其中的情景,发挥个人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而领悟诗词中的奥妙。

诗词鉴赏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体会诗词的意象和意境。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尽可能地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通过设置一系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课程任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可让学生尝试进行诗词创作。而学生初步创作的重点就是写,随意性比较强,也比较灵活。比如笔者收集到的一位学生写给某位教师的诗。

假如你是蝴蝶,我就是那朵小花

你辛勤地为我传粉,又悄悄飞走

没等我说声谢谢

那只蝴蝶

美丽的

在教学《关雎》时,笔者请学生结合平常所学,谈谈对诗中“君子”“淑女”的理解。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明确君子是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淑女是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联系文意思考、创作。有学生写道:关雎相伴飞,淑女随君子。举止堪优雅,唤得爱人心。也有学生说,生活中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各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仍“求之不得”,无法像诗中“君子”得琴瑟之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亘古不变的,愿每一个“淑女”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君子”,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3.陶冶思想感情,爱美懂美尚美

诗词用极为经典的语言,承载不同历史时期的作者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和思想寄托,比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要想让学生具备可以通过简短的诗词语言与作者进行思想上和情感上的交流的能力,教师需要带领学生进行大量的学习与实践锻炼,通过长期的学习积累,陶冶学生的思想感情,塑造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诗歌的学习是一个审美过程,而审美体验具有模糊性,可以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者说诗词的意境是很难用语言来表达的。所谓“道可道,非常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在教学中,教师容易让学生过多地使用现代汉语复述诗词的大意,甚至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翻译诗词的大意,忽略了再优美的语言也不能与精练的原文媲美这一事实。这样的教学会使诗词鉴赏失去意义,因为学生只可以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不到诗词的意境。不少语文教师在错误的诗词教学观念的影响下,走进了诗词教学误区,把诗词变成了“非诗”,在诗词教学中,他们追求的是让学生理解诗词表达的意思,而不是让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

笔者搜集到了一篇有关鱼和猫的故事,引人深思。

鱼和猫

鱼缸。

一条鱼,游。日升日落。

她总是不明白,为什么她如此拼命地游,为什么她日夜不息地游,为什么总也到不了故乡,总也找不到海的方向……

猫咪。

鱼缸旁,看。一天到晚。

他也不明白,为什么鱼总是拼命地游,为什么她看不到,其实她根本游不出鱼缸。“救救她吧!”他伸出爪子,打翻鱼缸……

笔者引导学生阅读这个小故事,领会这个小故事的深刻内涵,并让他们尝试把这个小故事改编成诗词,由此体会到简短的诗词中的美是多种多样的。

诗词是文学苑里的一朵奇葩,精彩纷呈,经典的作品浩如烟海,流派众多,关于诗词的文论数不胜数,各有特色。这些都决定着教师应该相应地转变和更新观念,对于陈旧的观念,教师应该更新,而对于错误的观念,教师应该摒弃。

[   参   考   文   献   ]

[1]  刘彩霞,刘春. 新课标下初中诗歌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4):76.

[2]  施春花.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古代诗歌鉴赏[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7(11):97.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5]  刘树仁.试论分层递进教学模式[J].课程·教材·教法,2002(7):32-35.

[6]  余映潮.这样教语文:余映潮创新教学设计40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景   行)

猜你喜欢

诗词鉴赏诗词教学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探析
中职语文诗词教学之我见
诗词教学:共构言语与精神的春天
巧用比较分析方法突破诗词鉴赏难题
以趣入境走进诗意
从《雨霖铃》课堂实例看信息化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