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两优华占在寿县高产栽培措施的研究

2019-07-19李信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种植表现高产栽培

李信

摘  要:隆两优华占是隆平高科、中国水稻研究所以“隆科638S×华占”配组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在各地种植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强等优点。近些年在寿县示范推广,整体性状表现优良。试验表明,该品种在寿县种植,适合在5月8—15日播种,以适当延长水稻植株的生育期,便于积累更多的有机物,提高产量,移栽密度以90万~120万株/hm2为宜。

关键词:隆两优华占;种植表现;高产栽培;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S51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93-2

寿县地处淠史杭灌区的下游,属于农业大县,是我国首批商品粮基地县。目前,主要的农业生产模式为水稻、小麦轮作。其中水稻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万hm2左右。气候属于亚热带北缘季风型湿润气候,冬夏时间长、春秋季节短,年均温在14.8℃左右,最冷的1月、最热的7月均温分别在0.7℃、28.0℃左右。近些年来,为了确保寿县地区水稻的安全生产,当地农业部门积极引进优良水稻品种进行示范种植。隆两优华占属于籼型两系杂交水稻,是隆平高科、中国水稻研究所用“隆科638S×华占”配组选育的产量高、品质优、抗性能力强、适应范围广的水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15026。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常作为一季中稻种植[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寿县长岗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示范田内进行。土壤类型为黑粒土,平均养分含量:有机质22.1g/㎏、全氮0.8g/㎏、有效磷19.8mg/㎏、速效钾112mg/㎏;

1.2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隆两优华占,供种单位为隆平高科。试验用肥包括45%复合肥(15-15-15)、尿素、氯化钾等,均购自市场上的农资公司。

1.3 试验设计

1.3.1 播期试验 结合寿县水稻生产实际,设计5个播期处理,分别在2018年5月1日、5月8日、5月15日、5月22日、5月29日播种。秧田播种量为150㎏/hm2。各播期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6.7m2[2]。秧龄30d时进行移栽,移栽的株行距均为20㎝×25㎝,各处理移栽的密度均控制在105万株/hm2。根据各处理水稻进程,统计不同播期下的全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间,分别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3.2 移栽密度试验 结合寿縣水稻生产实际,设计4个移栽密度处理,分别为60万、90万、120万、150万株/hm2。各播期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为66.7m2[2]。各移栽密度处理的播种时间均安排在5月12日,播种量为150㎏/hm2。6月11日统一按照试验设计的要求进行移栽。根据各处理水稻进程,统计不同移栽密度下的全生育期和水稻成熟时间,分别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4 试验管理 除了试验设计的要求有所不同外,其余的施肥、灌水、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3]。施入45%复合肥600㎏/hm2作为基肥,移栽后1周左右在药剂除草的同时施入尿素150㎏/hm2作为追肥,当幼穗进入分化3~4期后施入氯化钾75㎏/hm2、尿素45㎏/hm2作为追肥[4]。水分管理上,前期要保持浅层水,为水稻的分蘖打好基础,后期适当增加灌水量,田间以湿为主,切记不要过早脱水。播种前可将种子浸泡在强氯精溶液消毒,对稻曲病、纹枯病、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6月底、7月底、8月中下旬、9月中上旬、9月底分别选择阿维菌素、毒死蜱等进行病虫害的防治[5-6]。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时间的影响 根据表1可以看出,不同播期处理下水稻的生育进程、有效穗数等经济性状以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随着播期的延迟,隆两优华占在寿县的全生育期有所缩短,最大的差异可达到13d;有效穗数、穗粒数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千粒重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理论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实际产量也是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态势,其中产量最高的处理为5月15日播种,产量为9873.16kg/hm2,比播期为5月8日的处理产量增产1.1%,差异不显著,但极显著高于其他几个播期处理,增幅在12.8%~23.7%。

2.2 不同移栽密度的影响 根据表2可以看出,不同的移栽密度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隆两优华占的全生育期、产量3要素等经济性状以及实际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隆两优华占的全生育期逐渐缩短,最大的差异可达到20d;有效穗数、穗实粒数、理论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以移栽密度为120万株/hm2的处理为最多,分别为252.3万穗/hm2、189.2粒、12936.23㎏/hm2,实际产量以移栽密度为90万株/hm2的处理为最高,达到9799.65㎏/hm2,其次是移栽密度为120万株/hm2的处理,达到9597.30㎏/hm2,2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2个处理与其他2个移栽密度处理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增产幅度在9.4%~16.2%。

3 结论

通过在寿县地区安排了5个不同的播种时间和4个移栽密度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隆两优华占水稻在寿县地区的生育期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播期试验中以5月8—15日播种的处理产量较高,全生育期适中;移栽密度试验中以90万、120万株/hm2的2个处理的产量水平较高。因此隆两优华占水稻在寿县地区栽植适宜的播期在5月—15日,适宜的移栽密度为90万~120万株/hm2。

参考文献

[1]左言龙.隆两优华占水稻在岳西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7(2):19.

[2]章翠华.隆两优华占在浦城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稻麦科技,2016,34(3):51-52.

[3]蓝丽芬.隆两优华占在浙南山区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7(8):281-282.

[4]杜振巍.隆两优华占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6(8):38-40.

[5]吴勇生,符兴铁,谭善生,等.引进水稻新品种在泸溪县的比较试验[J].作物研究,2016,30(4):359-361.

[6]严兴康,庞爱军,唐艳军,等.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7(5):17-20.

(责编:杨 林)

猜你喜欢

种植表现高产栽培
超级稻早稻中早39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深两优0858水稻在玉林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