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合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有效性

2019-07-19蔡景发

活力 2019年7期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蔡景发

【摘要】初中数学是连接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的纽带,在整个数学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数学学习中占据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很多重要的数学方法也在初中数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进入课堂教学,在为传统教学方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形式,点缀了数学课堂。但教师不能生搬硬套地拿来使用,而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出适合本班学生学习水平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对象与教学方法和谐、融洽地发展,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交融中思维得到拓展,兴趣得到爆发,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创新能力。把新内容的学习融入情境,能够缩短学生的经验与新知识的距离,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迅速在数学的世界里成长起来。例如,教学《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一课时,在讲到“组成三角形的条件”时,教师让学生用手中提前准备好的长度分别为5厘米、6厘米、13厘米的小棒搭建三角形,并問学生,“这三根木棒能否搭建一个三角形?”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都肯定回答“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亲自验证,结果发现这样的三根不能组成三角形。然后提出“符合怎样的条件才能组成三角形呢?”的问题,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引出新内容的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教学《勾股定律》时,运用“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发现家里的地砖铺成的地面,反映了A、B、c三者面积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而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数量关系”引入正题,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创设有效的情境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新知识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深挖教材内容,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触点”,以此创设情境。

二、有效的教学过程

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效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情感及能力都有所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倡导的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在推导“同底数的乘法法则”过程中,教师设计问题,“根据幂的意义,试着推导102×103的结果?(-3)3×(-3)4=?am×an=?用语言叙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让学生先自主思考,再合作交流,使学习气氛活跃起来,就连平时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也被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所感染,纷纷投入合作学习。学生经过讨论交流,最终归纳出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经过自主与合作学习,不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参与度,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还让学生在知识、情感以及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积极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目标,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效的课堂练习

教师一定要重视数学练习课的教学,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让学生真正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在数学认知上有新的突破,超越原来的思维局限。很多初中数学教学经验表明,“分层练习”是一种有效的课堂练习方法。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不同的接受能力,对于同—个知识点,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灵活运用,有的还没有理解。这种“梯形”的接受能力决定在数学练习中教师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避免出现有些学生因为题太简单而沾沾自喜,进而不思进取,而有的则因为太难失去对数学学习信心的现象,我们可以先把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成三组,A组是优等生,B组是中等生,c组为学困生。在练习时,让同组的学生坐在—起,方便教师检查、指导。让A组学生做一些开放性的试题,B组学生做一些在基础知识上适当拔高的试题,c组学生则做—些课本上的基础题。接下来,教师要对各组练习完成情况进行评判、讲解,讲解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对于A组的学生主要以点拨为主,B组以数学方法为主,c组则要细致讲解。在此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先让学生寻求方法,学生实在不会,教师再出面解决。最后,进行分层评价,对于不同组的学生,教师采取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A组评价倾向于“你这一方法很有新意”“这个想法很独特,很有个性”等中性评语。B组的学生主要用“还能再想出别的方法吗”“相信你一定能解决出这道题”等鼓励、催人向上的语言。而对于c组,则以鼓励为主,“有进步,继续努力”“今天做得比平时要好”等。分层评价,能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独特关怀,促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

通过了解可以看到,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会比较偏向于公式运用的熟悉度与概念的掌握,但由于刚从小学阶段过渡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其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发展都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在课堂上常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好动等情况。针对这些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重点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锻炼,这样不仅能够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保证整体的课堂效率。例如:数学教师在讲解等腰三角形这一理论知识时,首先可以邀请几位学生上台画出等腰三角形的平分线,然后让学生讨论分析其中的规律,最后得出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一知识点。

结语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从创设有效的情境、有效的教学过程以及有效的课堂练习等方面着手,全面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进而让学生在教师科学、有效的方法指引下,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