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精准扶贫研究

2019-07-19张宇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2期
关键词: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

张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对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战提出的进一步新要求,明确了新的任务。该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结合我国精准扶贫现状,以“X镇”为例,分析了乡村贫困的原因,总结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中图分类号 C93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2-0019-3

Abstract: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proposed in the report of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is a further new requirement for Chinas current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taking X town as an example,analyzing the causes of rural poverty,summarizing the problems in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and proposing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2018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9月,财政部印发《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通过涉农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农村脱贫领域的公益性项目。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贫困地区的精准脱贫问题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环节。就整个农村大环境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更加富裕,而精准扶贫则是落实到具体贫困户、贫困村,农村贫困问题,二者本质上都是解决农村问题。

1 乡村振兴战略下精准扶贫的基本概况

精准扶贫主要是指对处于不同环境、不同贫困程度的贫穷地区、贫困农户,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精准识别,有针对性的帮扶、管理的扶贫方式。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旨在推进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把中国乡村发展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乡村振兴战略从大环境来讲是一个系统性的发展乡村战略,其目的在于农村、农民实现富裕;而精准扶贫是从扶贫具体措施来讲,其目的是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彻底摆脱贫困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说,精准扶贫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脱贫才能实现集体富裕。在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下,扶贫工作的完成不仅仅意味着脱贫,甚至可以说是进一步达到共同致富。

对于精准扶贫工作,目前需要重视的是居民收入水平低而导致的绝对贫困,城乡贫富差距过大而引起的相对贫困,都需要找出解决的办法,没有主次之分。要想做到精准扶贫的同时实现乡村振兴,势必要做好脱贫工作,但脱贫要做到全面又岂是易事。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长期的,很难短时间摆脱,要攻克困难,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一项挑战。我国目前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是少数地方针对性不强,识别不准确,扶贫质量低等。因此,今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通过深度调查,建立贫困人口大数据,确定贫困人口,有针对性地进行扶贫,真正把扶贫资金用在贫困户上。同时,要注意不能一味地将政府扶贫资金重复性输入贫困户,而是利用资金为贫困人口创造脱贫环境,提供工作条件,助其脱贫,真正做到造血而非输血,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脱贫,从而加速实现乡村振兴。

2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X镇”精准扶贫工作研究

2.1 “X镇”镇域情况 “X镇”地处3县交界地,占地100km2,其中耕地面积6000hm2,总人口4.28万人,以粮食生产、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木材加工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有853户贫困户,1833口贫困人口,5个省扶贫村。经过一系列扶贫措施,截至目前,“X镇”贫困人口剩余147户,375人。近几年,“X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着力培养“造血”功能,用好政策资金,探索了产业扶贫、金融扶贫、沉睡资源再整合扶贫、劳务输出等工作方法,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2.2 致贫原因

2.2.1 信息閉塞,无致富产业 由于“X镇”农村各方面建设并不完善,很多村民文化水平较低,信息闭塞。大多数农民未接受过教育,思想保守,文化素质低,对科技农业不了解,无法充分利用,丧失了脱贫致富的机会,仅仅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收入增长十分缓慢。村民们不愿意接受新事物,不愿意支持政府扶贫新政策,也不主动地获取外界致富信息,在政府扶贫过程中,总是处于消极被动状态,加大了扶贫工作的难度。

2.2.2 因病因老致贫 农村发展机会少,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去外地务工就业,村里多为老人和孩子,老人多疾病、没钱治疗,从而导致越来越贫困,相当一部分贫困农民得了大病没钱看病,有的可能会因治病而倾家荡产,也有的人会因治疗费太高而放弃治疗。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只能靠着政府的保障金维持基本生活,无法预留生病住院的费用,逐渐的恶性循环会导致贫困户一直摆脱不了贫困。当前,“X镇”政府也在下大力度给予这类贫困户更多的补助政策,但也很难解决这一类贫困户的问题。

2.2.3 收入低且来源单一 在农村,农民靠土地生活,主要的收入来源便是出售农产品,但由于农产品的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益低,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劳动力,最终的产量和效益却不是很多,有时候遇到自然灾害可能会颗粒无收,非但没有收益反而造成巨大损失。从另一角度来看,农产品的功能性单一,其替代品很多,因此价格上下浮动幅度较大,农民很难通过出售农产品获得较高收入,仅仅解决生活温饱。

2.2.4 多子女教育问题 X镇地区,平均每户至少有1~2个孩子,有的甚至生育2~3个孩子,虽然国家现在放开二孩政策,但是对于比较贫困的农村来说,孩子越多生活压力可能会越大,贫困程度越严重。多子女家庭负担不起孩子上学费用,很多孩子过早的就辍学打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缺失加之经济条件的缺乏使得相当一部分孩子误入歧途,发展成不良少年,影响社会治安。多子女的抚养问题使得本就条件困难的贫困户不堪重负。

2.3 扶贫措施

2.3.1 产业扶贫 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在能源的再利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是清洁能源,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我国提倡节能减排是为了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的启动,正是响应了这一号召,“X镇”镇政府认识到这一点,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扶贫的主力项目,通过大力开发太阳能,带领贫困户脱贫。先由5个省重点贫困村与电力集团合资建设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项目,通过与村里基础条件较好并且房屋处于向阳位置的农户签订协议,建设分布式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利用政府资金投资,安装完成后并网发电,每村贫困户每年会获得一定的收益。同时,全镇非贫困村贫困户计划由该电力集团担保融资发展光伏扶贫产业;对非贫困户,镇政府与电力集团合作,保证每户每年可以增加收益约2000~3000元,从而增加农民群众福祉。

2.3.2 金融扶贫 向大型公司企业发放贷款,接受贷款的企业承诺帮扶固定数目的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无偿帮扶金。企业既可以轻松从银行低息贷款,贫困户就业问题又可以得到解决,同时贷款的利息也将作为扶贫资金来使用,减轻政府扶贫资金压力。一些积极致力于带动或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大企业,肩负起社会责任与使命感,积极参与精准扶贫项目,在镇政府扶贫办的安排下,该类公司对接贫困村,开展帮扶工作。公司在承担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增收责任的同时也解决了其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2.3.3 沉睡资源再聚合扶贫 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对于扶贫资金进行整合集中,将村内的闲散土地、闲置宅基地、闲置坑塘进行整理再开发利用,以承包经营的方式发展特色淡水养殖及果木与花生间种。形成集观光、采摘、垂钓于一体的生态观光项目。将土地承包给果木种植户经营,村委会与承包户签订合同,承包户前3年土地按照12000元/hm2向村集体缴纳承包费,后3年按照1200元缴纳,坑塘水面按照1.5万元/hm2缴纳,并承担项目的管理与维护。条件是承包户需优先雇用受帮扶贫困户,让其在果园赚取劳务报酬。前期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及果木种子均由镇政府统一采购,由村集体及承包户负责管护,年底与受扶持贫困户一起享受分红,该项目辐射带动周围贫困村连片治理,大力推进了扶贫工作进展。

3 农村精准扶贫实施存在的问题

3.1 扶贫措施一刀切 目前,我国采取的扶贫战略是,促进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同时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实现脱贫的战略。主要是通过省一级的领导,实行分级负责管理,政策层层下达,基层政府往往接收到上级政策进行执行,采用的是一套扶贫策略,未经过实际调查研究,有的地方未结合本村村情制定政策,采取一刀切的扶贫措施。因为每个贫困地区的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各不相同,基层政府未以某一区域为单位进行扶贫措施的实施,忽视了到村到户针对性的实施,过于注重资金的机械性输入,没有进行系统的调查,所以效果不佳。

3.2 输血式扶贫仍未改善 农村扶贫工作中,由于扶贫机构组织庞大,层级较多,在扶贫实践中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对于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理上,没有统一的管理,各部门按各自的渠道下拨,资金使用分散,缺乏监督机制,造成扶贫资金滥用、误用。很多情况下仅仅为了解决眼前贫困,机械式的输血式资金投入,一味的盲目输入资金使得贫困户产生了依赖性,扶贫资金一旦用完,仍然进入贫困状态,很难彻底摆脱贫困。

3.3 扶贫法规不健全,监督功能缺失 扶贫政策法规不健全的根本原因是有关扶贫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扶贫部门没有具体标准来参照实施,也没有具体法律条文约束行为,导致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工作的实施难以把握,扶贫资金使用难以规范。政府监督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缺失,主要表现在政府内部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监督贫困治理工作,对扶贫项目前期监督、中期执行以及后期跟进反馈没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未形成绩效考核体系。

4 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设

4.1 因地制宜搞好经济开发 全面开展贫困村代表的经济的开发工作,可根据村域环境,进行集生态、观光、旅游、采摘于一體的项目开发建设。以贫困村本身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基础,种植特色果木、药材、花卉,并将适合不同季节生长的植物进行套种,做到四季常青,四季有收益。在坑塘内进行特色水产养殖及开发垂钓园区,同时配套农家乐、农耕体验、农博园等特色项目,同时利用上级扶贫资金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将其租赁给蔬菜种植大户自主经营,向租户收取一定的租金,将租金分给贫困户,可以帮助其实现脱贫。不单单解决贫困户的生活问题,而且带动非贫困户发家致富。

4.2 用活金融扶贫政策,大力推进富民生产贷 富民生产贷作为一种贷款方式,对扶贫工作可以说是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大力推进富民生产贷的帮扶作用。企业的运转势必需要大量资金,而获取资金的最佳途径就是向银行贷款,政府提出可以给企业低息贷款的政策,唯一的条件是解决一定数目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对于企业来说,解决就业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富民生产贷无疑是最好的扶贫项目。既能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同时积极督促贷款户及时兑现对帮扶贫困户的补助。

4.3 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扶贫工作是暂时,是帮助贫困户学会如何自主脱贫,不能让贫困户产生依赖心理,而要把提高贫困劳动力技术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作为扶贫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来抓,将“输血”变为“造血”,“授其鱼”不如“授其渔”。贫困户通过接受培训具备了就业能力,可以独立解决自身贫困问题,所得收入可以保障生活,扶贫工作才意味着成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根据X镇已掌握的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不能将就业范围局限,聘请就业培训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

4.4 完善扶贫法规,加强扶贫监管 笔者建议,尽快制定反贫困法。反贫困法的内容必须完善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确定好具体贫困标准和最低贫困线,对于扶贫资金的下拨、使用以及后期的监测制定明确的规定。严格规范扶贫部门的职责,制定完善的扶贫政策体系。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保证扶贫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把项目的整个过程,资金的使用以及项目进展状况进行公开,使贫困户能够有效地监督整个扶贫过程,更有利于贫困户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有助于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将贫困地区贫困户作为监督主体,把贫困地区群众的综合评价和扶贫工作的效果作为对扶贫部门、扶贫干部的绩效考核标准,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支持与配合,促进扶贫工作的有序进行。与此同时,应加大违法犯罪惩处力度,保证扶贫工作精准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喜杰,董阳.国家治理能力视域中贫困县退出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06):64-72.

[2]汪三贵,刘未“六个精准”是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习近平精准扶贫系列论述评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40-43.

[3]丁赛,李文庆,李霞.民族地区精准脱贫退出机制的实施、效果及问题——以宁夏永宁县闽宁镇为例[J].宁夏社会科学,2017(05):141-146.

[4]刘司可.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湖北省廣水市陈家河村152户贫困户的问卷调查[J].农村经济,2016(04):45-49.

[5]侯莎莎.精准视阈下的贫困户脱贫绩效评估[J].甘肃社会科学,2017(02):251-255.

[6]董峻.乡村振兴战略透出“三农”新希望[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17(10).

[7]黎沙.我国精准扶贫的实践困境及对策研究[J].南京:南京大学,2016.

[8]刘彦随,周扬,刘继来.中国农村贫困化地域分异特征及其精准扶贫策略[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31(03):269-278.

[9]侯莎莎.精准视阈下的贫困户脱贫绩效评估[J].甘肃社会科学,2017(02):251-255.

[10]完善现行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05):42-50.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