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2019-07-19孙续波
孙续波
【关键词】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思考与建议
从建设新农村到美丽乡村建设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是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如乡村建设规划不够;资金投入整合不够;基础设施配套不够;主导产业发展不够;乡村治理合力不够等问题。因此,文章针对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几点思考。
一、注重前瞻性,做到乡村规划到位
规划决定建设的标准与品位。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聘请专业团队,按照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中所涉及的内容和各地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详细的规划,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主要布局,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不走样。乡镇要统筹安排,每年打造一两个村,逐年建设,久久为功,形成气候。
二、注重效益性,做到资金整合到位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一定的财力支持,要将扶贫开发、林业绿化、文体设施等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整合,优先安排给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集中投放打造示范点,并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使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和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投资乡村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美丽乡村建设投入机制。
三、注重统筹性,做到设施配套到位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先决条件。要從政策、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补齐不配套的短板,积极打通断头路,改造水泥路;在建设好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同时,要兼顾好非贫困村的建设扶持,确保均衡发展、共同步人美丽乡村行列;文化活动广场要配套文体设施设备,完善服务功能;中心村屯要优先实现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示范引领其他村(屯)迈向综合配套、规范建设。
四、注重持续性,做到产业支撑到位
产业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造血工程和持久动力。要尽快出台全县乡村产业培育与发展专项计划,制定相应的推进措施和信贷政策,引导资金资源更多流向农村,实现乡村集体经济减债增收。要积极引导乡村开拓农业生产经营新模式、新业态,比如乡村旅游、农业采摘、电商微商、节庆活动等,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探索实现“一村一品”、规模化发展之路。同时,结合产权制度改革,打破原来产业小、分散的局面,积极引进农业产业化企业,走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规模发展之路。
五、注重系统性。做到综合治理到位
美丽乡村不仅要硬件建设好,而且要软件过得硬,建管并重,在加强职能部门力量的同时,要在“管”和“治”上下功夫,通过自治、德治、法治、监治、综治“五位一体”综合治理,确保村民的文明素养、法律意识得到全面提升。在自治方面,要结合村屯实际,修订完善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将孝老爱亲、门前三包等内容纳入其中,规范和引导群众实行垃圾分类,配合推动垃圾矿化闪蒸工作,同时建立四会组织,推进移风易俗,教育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在德治方面,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教育,设立红黑榜,开展德孝村、诚信村、仁善村创建和道德模范评选,树立和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典型引导群众、教育群众;在法治方面,要与扫黑除恶、法治建设年结合,深入推进法律进农村行动,强化案例教育,对屡教不改人员予以严惩;在监治方面,公共安全是治理的重点,要有效监管生产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重大活动安全、重大疫情安全、全面落靠责任、预防监管、管控机制;在综治方面,要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多种手段,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全面推进平安甘南建设,实现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六、切实坚持一项制度,促进长效常态化管理
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维护美丽乡村良好形象,拓展美丽乡村深厚内涵,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建立健全长效常态化管理制度,从组织领导上、人员力量上、经费保障上加以明确和落实。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良好的物质基础。要以开展志愿者行动、坚持环境整治制度、发挥“三支队伍”(即生活垃圾收集员、河道保洁员、道路保洁员)作用、落实考查考核办法、推进生态文明创建活动等措施,使美丽乡村永远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绽放出艳丽多姿的生态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