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早期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2019-07-19李俊滔杨宇华
李俊滔,杨宇华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0)
脊髓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创伤疾病,该病主要指的是脊神经细胞受损后引起的不可再生情况,患者发病后常会出现损伤平面以下不同部位的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并大多伴有二便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针对脊髓损伤患者,随着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及应用,当前多采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常采用针灸治疗以刺激患者脊髓神经,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外,还常联合康复治疗方法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及肢体运动功能的提高[2]。然而,在针灸及康复治疗上,大量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干预时机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获得准确的结论,本研究进行了相应的试验探究。2016年5月—2018年6月,笔者于术后早期采用针刺联合功能康复治疗脊髓损伤3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64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4~75岁,平均(42.8±3.1)岁;15例患者为腰骶髓损伤,9例患者为胸髓段损伤,8例患者为颈髓段损伤。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11~74岁,平均(42.2±3.4)岁;13例为腰骶髓损伤,11例为胸髓段损伤,8例为颈髓段损伤。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参考文献[3]的标准。主要行诱发电位检查,完全脊髓损伤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皆引不出,不全脊髓损伤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表现为潜伏期延长及波幅降低。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试验标准
①有完整的临床资料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者;②患者本人或者家属了解本研究的目的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②存在严重的肝肾功能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4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椎弓根固定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手术后立即给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2个月给予针刺联合康复治疗。
针刺治疗取穴:大椎、腰俞、灵台、命门、脊中、筋缩、哑门。受损脊髓节段的穴位作为针刺穴位。加减:上肢瘫痪者,加刺曲池、合谷、手三里及外关;下肢瘫痪者,加太冲、伏兔、太溪、足三里、三阴交、风门、督俞。操作方法:上述穴位均采用28,29及30号的华佗牌针灸针进行针刺,每次可连续针刺9个穴位。针刺方式主要采取提插捻转补泻方法,针刺后留针20 min,1次/d。
康复治疗干预,操作方法:①呼吸训练。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训练方法,在具体训练中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训练方式。比如对出现胸腰段损伤的病患嘱咐其进行胸式呼吸,而患者如果为颈段损伤则可以行腹式呼吸训练。②关节训练。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患者主动、被动活动关节,在关节训练时注意保持患者脊柱的稳定。③排尿训练。指导患者术后进行间歇导尿及诱导自行排尿训练等。④机体训练。嘱咐患者定期坐起及翻身,采取主动渐进性抗阻法行肌力训练,此外还可进行坐起站立训练及步行训练等。
两组均以连续针刺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间隔4 d,共治疗2个疗程。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量表总分为42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神经功能越差。此外可应用肢体运动能力(FM)评价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肢体功能越佳[4]。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脊髓损伤中医临床诊疗指南》[5]的相关标准。显效:患者NIHSS评分改善超过80%。有效:患者NIHSS评分改善在40%~80%。无效:患者NIHSS评分改善低于40%。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8.2 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FM评分对比
见表2。
表2两组脊髓损伤患者治疗前后NIHSS、FM评分对比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脊髓损伤的主要病因为车祸致伤、挤压致伤及高空坠落致伤[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及高层建筑数量在不断增加,这使得脊髓损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5]。脊髓损伤的患者常会出现巨大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甚至还会使部分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非常关键。
针对脊髓损伤疾病,通常是借助手术治疗方法来改善患者的损伤情况,促进患者的康复;但是单纯行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欠佳,原因是人体脊柱神经不具备再生能力,手术疗法虽然可以让患者恢复残余功能,但是需要术后长时间的康复[6]。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中医治疗理念的推广,针对不同程度脊髓损伤患者,临床中常给予患者行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疾病。其中针刺治疗主要通过刺激机体局部组织,促进脊神经细胞轴突延伸,这样可以避免肌肉萎缩发生;而康复治疗主要是通过呼吸训练、关节训练、排尿训练及机体功能训练等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促进患者排尿能力的提高及机体功能的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7]。对于脊髓损伤的患者,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机的针刺及康复治疗改善效果不同,越早进行治疗效果越佳;早期针刺及康复训练可以缩短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8]。如果针刺与康复治疗的时间比较晚,患者会因术后长时间卧床出现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肌肉功能退化情况,此时进行治疗难以获得良好治疗效果,且患者也容易出现关节萎缩、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同时并发症的发生也常会让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巨大影响,这样也势必影响针灸及康复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不利。
在本次研究中,具体探讨了在不同时机对脊髓损伤患者行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干预的效果,在研究中设置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在患者术后即刻进行,对照组治疗在患者术后2个月后进行。在研究中显示:治疗后神经功能、运动功能、二便功能的评分改善上,改善幅度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早期针刺及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改善价值显著。此外,结果中还显示在2个疗程的治疗后,临床治疗有效率上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这也提示早期行针刺及康复治疗脊髓损伤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脊髓损伤者行手术治疗后,尽早给予患者针刺及康复治疗干预,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