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文言训练的创新实践

2019-07-18柳生魁

新课程·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亮点创新实践高考

摘 要: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高考文言复习训练,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迁移,又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积累。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回归教材达到三个境界的提升,让学生讲解,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学生命题的形式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做到了有目标、有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对知识点做到深钻细研,烂熟于心,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质疑问难”环节的设置,跟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互相补充,两者相得益彰。

关键词:高考;文言文训练;创新实践;亮点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高考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高一、高二的文言学习中,对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掌握和积累显得分散而凌乱。即使老师在每篇课文上完以后,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但在学习完之后的很长时间内学习其他内容,学生不能及时巩固和复习所学的知识点,使得学生对文言知识有些生疏,乃至遗忘。高考文言复习训练,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迁移,又是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由于个别学生对文言本身就有厌学情绪,再加之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所以复习的难度较大,导致考试时得分不高。在高考文言文复习训练中,如何使学生既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又能很好地积累和巩固新知识,是老师在高考复习时都要思考的问题。

结合我所带学生的学习实际和我的教学实践,在高考文言文的训练中,我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教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我是这样具体实施高考文言训练的创新实践的

1.回归教材,达到我的复习训练要求。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必修五册中的我指定的部分文言文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达到三个境界的提升。第一境界,借助课文部分注释,能翻译课文;第二境界,借助课文少量注释,能翻译课文;第三境界,不看注释,能翻译课文。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所以我要求大部分学生要达到第三境界,只有极少数学生达到第二境界。这样,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课本中的文言知识。

2.对于复习材料中每课时学习的知识点,包括重点和难点,我都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讲解给老师和同学听,学生不懂的或者没有说到的地方,老师再进行补充和讲解。课后检测题做完之后,也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这样,对每课的知识点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3.注重文言材料的训练,讲求训练效果。这是高考文言训练的重中之重,也是我有效训练的创新实践。首先,对全班同学依据语文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根据文言知识点,分别设立实词组、虚词组、特殊句式组、文化常识组、人物性格形象组、内容概括分析组和翻译组七个小组。其次,每篇训练文章进行训练前,七个小组由老师随机指定,然后小组同学在自己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按照高考题型,每人出一道本小组题目,在小组内交流解答,最后由小组长牵头,全体小组成员选出代表性題型或者重组两道题,用于全班同学的交流作答。第三,全班同学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各小组根据文言高考题的顺序,出示题目,让其他小组同学解答,如果有解答不上或者答错的,可选定其他命题小组任意一个同学解析。

通过文言训练的创新实践,也通过专题训练的检测,我和同事都发现这种创新训练的效果比以往老师提问、学生作答,或者老师指导下的阅读理解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这种文言训练的创新实践有以下亮点

1.回归教材学习时,做到了有目标、有要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回归教材学习“三境界”的提出,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方向,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很多的文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有获得感、成就感。

2.对于每课的知识点,学生的讲解要经过自己的理解、内化和表达才能呈现出来,这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对知识点深钻细研,而且要烂熟于心,再加上课堂检测的巩固加强,学生就能很牢固地掌握知识点。

3.各知识点小组的随机划分,打消了学生依赖和偷懒的思想,学生有机会能对各种题型都进行尝试。再者,命题的前提是学生要真正把文章读懂,才能设置问题、确定答案。这样,细化了训练文本的内容,使得学生不仅要仔细阅读理解文本,还要做好本命题组的命题工作;既要做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还要做到对本组任务的重点突破。通过本人、本组内部的问题消化,能突破本组的知识点;通过对其他知识点小组问题的准备,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训练文本中的所有知识。

4.创新训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他们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命题人,又是答题者。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能积极主动地做到对训练文本的深入理解,这种创新训练实践的深度和广度,是我们以往在文言训练中从没有达到过的。

5.“质疑问难”环节,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解惑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跟学生阅读理解的过程互相补充,两者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柳生魁,男,1973年9月生于甘肃省永登县。永登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199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班主任至今。在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善于学习、创新和实践,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

编辑 段丽君

猜你喜欢

亮点创新实践高考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