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问题情境中建构概念
——以“倍的认识”为例
2019-07-17◇马宇
◇马 宇
【课前思考】
一 教学现状
提起“倍的认识”,很多教师的头脑中会出现如图1这样的图像:
图1
也会出现这样的句式: 把2 朵红花看作一份,黄花里有3 个2 朵,我们就说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3 倍。由此可见,在“倍”概念的学习中,教师过于关注概念表述的“精确”,而忽略了其实质和实际的背景。
二 理清概念网络
“倍”的产生源于比较,在小学阶段,如果以“倍”概念的构建作为一个观察点,往前看,我们可以看到一、二年级的“比多少”,因为“倍”和“比多少”的共同点都是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不同的是“比多少”重点关注多出的部分——儿童可以利用已知经验数出来,而“倍”关注的是多倍量整体——儿童需要先圈,再数出圈的个数;往后看,我们可以看到“分数”“比”,因为在生活中或儿童继续学习数学中,会发现两个数量的倍数关系不仅有整数还有分数;不仅同类量有倍数关系,非同类量也有倍数关系——比如, 速度=距离÷时间。
三 借问题情境形成概念体系
由于建构“倍”概念,需要儿童实现从绝对数量的比较到相对数量比较的飞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儿童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兼备的问题情境,以促使儿童经历一个主动建构、层层递进、内化深入的思维过程,在头脑中逐步形成关于“倍”的概念系统。
一 问题情境向前面延伸: 激活经验——让
【课堂实践】儿童获得概念意象
在课始,我们把学校的烘焙课程搬到了数学课堂,通过比较香甜的蛋糕和比萨的数量,既营造了温馨的学习环境,同时促进儿童主动将一年级学习过的“比多少”和本节课要学习的新概念“倍” 进行关联,并在此基础上让儿童初步理解“倍”。
【片段一】生成“倍”的认识
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生:蛋糕。
师:还准备了一些比萨,比萨的块数比蛋糕多一些,可能是几块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图2)
图2
师:在这三幅图中,哪一幅中比萨多出的数量最与众不同?你是怎么想的?
生1:第二种,因为比萨比蛋糕多出来的是双数,其他多出来的是单数。
生2:第一种,因为多出来的比萨最少。
生3:第三种不同,因为比萨多出来的和蛋糕一样多。
(大多数同学都表示同意生3 的意见)
师:既然多数同学都觉得第三幅最特别,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6 和3 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吧。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展示) 层次一:3+3=6,6=3+3,6-3=3; 层次二: 二三得六,2 个3 是6,6 里面有2 个3;层次三:6 是3 的2 倍。
教师抓住层次三追问:2 在哪里?[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圈一圈(如图3)]
图3
师:谁有问题要问他?
生1:为什么要3 个圈在一起?
生2:因为蛋糕就是3 块。
师:你们知道他把几块看作1 份了吗?
生:把3 块看作1 份。
师:明明是3 块蛋糕,为什么要说成是1?
生2: 因为比萨都是和蛋糕比,所以要把3块蛋糕看作1 份。
师:把3 块蛋糕看作1 份,比萨就有这样的2 份,我们就说比萨的块数是蛋糕的2 倍。
师:通过刚才研究比萨和蛋糕“比多少”的情况,我们知道了其中还会出现1 份和几份的关系,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倍”(板书课题)。
【片段二】巩固“倍”的认识
课件出示图4。
图4
师:比萨挺调皮的,看,现在比萨的块数是蛋糕的几倍?
生:2 倍,因为虽然比萨放乱了,但蛋糕还是3 块,比萨也应该把3 块当1 份,有这样的2 份。
师:“几倍” 说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与位置无关。
二 问题情境往宽处打开:多元表征——让儿童掌握概念本质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3 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因此,帮助儿童掌握“倍”概念的本质,不仅是引导他们说出具体情境中两个量的倍数关系,而且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变式,需要儿童通过观察、发现、归纳,灵活运用多种形式去表征,诸如摆学具、画图示、说关系、列算式等,才能建构起对“倍”的深刻认识。
【片段三】提升“倍”的认识
小组合作:画图表示比萨的块数是蛋糕的3 倍。
师: 大家能想象出这幅图是什么样的吗?小组同学先商量一下,再把想法表示出来。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2.交流展示。
组1:我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蛋糕去掉1块,这样6 里面有3 个2,比萨是蛋糕的3 倍;另外一种是蛋糕不动,再添上3 块比萨,比萨也是蛋糕的3 倍。(图略)
组2:我们的方法是这样的。(如图5)
图5
组3:他们组画的太麻烦了,我们可以画一个图表示。(如图6)
图6
组4:我们同意第三组的想法,不管蛋糕有几块,只要比萨有3 份蛋糕那么多,比萨的块数就是蛋糕的3 倍。
师:你们真了不起!请认真观察这几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师:一般情况下,我们往往以较小的数为标准,把它看作1 份,较大的数正好有这样的几份,我们就说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几倍。
【片段四】深化“倍”的认识
师:现在我们把神奇的圈圈请上大屏幕(如图7),红色部分是绿色部分的几倍?
图7
师:观察图8,绿带子的长是红带子的几倍?
图8
生:绿带子的长是红带子的5 倍,因为形状虽然变了,但还是把绿带子看作1 份,红带子有这样的5 份。
师:观察图9,现在绿带子的长是红带子的几倍?
图9
生:还是5 倍,虽然红带子换了位置,但还是把它看作1 份,绿带子有5 份那么长。
师:观察图10 的变化,让带子细一些、再细一些,你们有什么发现?
图10
生:带子越来越细,最后变成了线段。
师:在这条线段上,你能找到哪些倍数关系?
生1:5 倍,把前面的一小段看作1 份,后面的线段就有5 份,后面线段的长是前面线段的5 倍。
生2:6 倍,我也把前面的一小段看作1 份,整条线段的长就有这样的6 份,所以整条线段的长是前面线段的6 倍。
生3:3 倍。
学生上台介绍,教师出示课件,如图11。
图11
师:如果给大家足够多的时间,相信你们能找到更多的倍数关系。(如图12)
图12
师:请看最后一条线段,后面线段的长是前面线段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生:1 倍,因为前面和后面线段的长都是3份,所以可以说后面线段的长是前面线段的1倍,也可以说前面线段的长是后面线段的1 倍。
师:同学们分析得真好!在讲几倍时,我们经常以较小数为标准,但当标准由较小数变成较大数时,我们又该怎样来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个问题有挑战性,让我们再回到甜蜜的烘焙乐园。
三 问题情境朝后面整合:深度思维——让儿童形成概念体系
孤立的数学概念是不存在的,为了营造儿童生成概念体系的外部环境,我们就要立足于数学知识的逻辑结构,让儿童看清知识本质、理顺知识关系。由于“倍”隶属于“两数之间的关系比较”,与“比”一起架构起两数“倍比关系”的表示方式,因此本节课中儿童对“倍”的认识,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份”或“几个几”上面,还要让学生感悟到“倍”与“比”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凸显‘标准’学习‘倍’”“变换‘标准’引‘分数’”的学习途径,让儿童通过深度思维沟通“倍”“比”的联系,逐步形成有关“比率”的概念系统。
【片段五】完善“倍”的认识
1.逆向思考,沟通倍与分数。
师:刚才我们以蛋糕为标准,说比萨的块数是蛋糕的2 倍。 如果现在以数量多的比萨为标准,蛋糕的块数是比萨的几倍呢?(课件出示图13)
图13
生1:2 倍。
生2:1 倍。
生3:1 倍也不到。
师:如果以比萨的块数为标准,蛋糕的块数正好是它的一半,我们就说蛋糕的块数是比萨的半倍,半倍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这是一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
师:还是以比萨为标准,去掉1 块蛋糕,蛋糕的块数是比萨的几分之一?
2.延续情境,初步认识“比”。
师:大家知道吗,到了六年级,我们刚刚分析的蛋糕和比萨的数量关系还可以写成1∶2,读作:一比二。这个比又表示什么意思呢?和“倍”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以后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