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优化教学探索
2019-07-16孙跃青
孙跃青
摘要:由于种种原因,虽然新课标的改革已经深入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学仍然在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更影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可以说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当然,小学数学教学从根本上也影响着整体数学教学的发展,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
1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以往的教学模式当中将教师作为中心,这样的教学方法重视为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学习当中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当中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对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此外,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关注灌输知识,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与思维,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问题。而且,小学生在分析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利用大量的做题训练强化记忆,动脑能力不高,缺乏对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2 小学数学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教师,没有兴趣做什么都是事倍功半。在小学数学课中,由于数学学习内容大多是定理性质公式计算,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教师一节课“满堂灌”的形式也无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课堂内容单一枯燥,无法让学生喜欢上数学。另外,小学数学课堂过于严肃沉闷,让小学生反感甚至抵触,这在数学重要的启蒙阶段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将数学拉入人生学习的黑名单,留有这样的负面印象,再要提起数学学习兴趣则会难上加难。
(2)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沟通。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使用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内心合作参与的欲望来进行同学间的思想情感交流。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合作交流。而现实情况往往是学生缺乏主见,总是跟随教师的思想,教师则认为让学生合作学习学生才会聚到一起合作交流,但这样有时却不能起到合作交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小组合作明确分工到个人,自主合作、共同探究,而不是合作形式滥用,导致合作交流受限。
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我们知道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关系,他们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重,如果方法太枯燥、单一、陈腐,很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以及数学课堂产生厌烦的情绪,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学习信心丧失,进而影响教学效率。因此,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教师要在教学中努力运用一些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需要,创设一定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成长。
(2)联系新旧知识,充分发展学生思维。联系旧知识,进行联想和比喻。教导每一种新知识,尽可能复习相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绕道而行,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转移规律,在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教导学生加减各部分的关系时,先考虑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然后指导学生从35+25=60得出来: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个方程式的实现值实际上是前一个方程式的加法数,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求和加法的公式为一个加法一另一个减法。这样通过温故知新,使新知识融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思维也发展了。
(3)游戏教学策略。游戏属于一种动态的形式,与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相符合,與此同时,游戏的娱乐性与学生的心理相符合,教师能够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转变为游戏的内容,通过游戏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的获取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习小学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好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图形特点,并且让学生们可以灵活应用。
从小学生对事物本身的认知情况来看,教师能够组织学生展开“图形大变形”的游戏,就是为学生们提供许多图形卡片,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让学生按照所提供的图形,展开拼图,让学生亲自动手体会每一个图形的特点,而且通过图形的拼接了解到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能够拼为一个正方形、两个直角三角形可以拼为一个长方形。经过这样的操作可以了解到,长方形的长与宽不相同,正方形的长与宽相同,让学生了解到知识的本质,从而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运用。
4 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尽量结合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方法上遵从灵活、生动、幽默的原则,增强用教学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赵敏,张慧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中华少年,2018(2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