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传播生态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策略

2019-07-16王鹏军

青年时代 2019年16期
关键词:微传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王鹏军

摘 要:互联网的变革改变了信息不对称的格局,给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诸多机遇;但网络信息的多样性、来源的模糊性、内容的复杂性,甚至一些负面、有害信息深刻影响心智尚未成熟的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他们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心理健康。微传播生态下,高校应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积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加强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

关键词:微传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微传播生态的流觞

1964年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发表著作《理解媒介:人的延伸》(Understanding Media),他用天馬行空般的想象力,预测未来媒介的发展。在麦氏看来,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和其它电子媒介的出现,在各种现代交通方式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global village)。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麦氏的预言竟一语成谶,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微传播”时代,互联网不仅带来了社交网络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还改变了人类的交流方式和社交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微传播的核心特征就是“微”,即传播的内容是“微内容”(一句话、一个表情符号、一张图片等);传播体验是“微动作”(通过简单的按键操作、鼠标点击就能完成选择评价、投票功能);传播渠道是“微介质”(通过手机使用各种APP如微信、微博、QQ等介质);传播的对象是“微受众”(小众、对象性传播)。作为的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微传播集合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的特点,在互联网平等、去中心化和反权威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个人性、即时性、互动性,将各种APP打造成为信息交流的平台——微博在2010年投入使用后,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为中国各类信息的集散地和网络舆情发酵中心;微信经过腾讯控股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在2011年一经推出,就以其良好的应用性、功能的齐全性等特征很快占领市场,并取代微博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社交软件。

根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其中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段的网民占到26.8%,受过大学教育的网民占到18.6%。毋庸置疑,网络已经成为中国当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参与活动、社会交往的最主要的途径和通道。

微传播生态下的信息涌流带来的是一把“双刃剑”——在信息多元化的趋势下,微传播实现了信息的交叉传播,多视角、多观点、多立场可以并存,从而开启了传播的个人主义时代,新媒体的繁盛可以进一步推动青年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但由于信息开放、多元,真假、优劣、积极与消极、低俗与高雅都混杂在公众的视野中,信息的多样性和来源的模糊性,使得心智尚未完善的大学生变得困惑、迷茫,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不可自拔,微传播生态为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

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的首要问题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他指出:“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着力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对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等要求的认识、把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政治观念与行为,[1]包括大学生的政治意识、观念立场、人生追求、道德准则、法律修养等各个方面,属于思想政治素质在具体学习生活领域的日常运用和思想行为理解。

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出生于00后的医学生们,他们大多处于18-22岁的年龄,正在思想形成、思维确立、价值多元、政治认识模糊的特殊阶段,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与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伴随着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都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影响,引起困惑、苦恼与不解,甚至形成片面认知,最终误入歧途。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建构与完成更是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驾护航,需要在科学的教育模式中内化与外行。“内化就是个人真正接受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变成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支配、控制自己思想、情感、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2]只有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可以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

微传播时代,各种媒体以其海量的信息资源和便捷低成本的交流方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并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和手段,这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但由于其天然的虚拟性和无屏障性,对医学生这个特殊的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一)微传播生态影响医学生的三观

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中指出“媒介即讯息”,他认为媒体是人体和人脑的延伸,并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发展成为一个地球村。在微传播生态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作为人对周围环境、自身发展和处理周围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态度,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并决定医学生的日常行为和表现。大学生的三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可塑性比较强,微传播时代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很容易对他们原本沉淀不深的传统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形成强大的冲击,甚至在西方国家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有部分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倾斜甚至完全被颠覆,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思潮的倾向。

大学生是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他们获取信息、资讯和知识的方式、渠道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不同,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在当前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方式陈旧、手段比较单一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政治教育者的权威话语权受到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高地和社会舆论的制约力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与规范难度日益加大,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猜你喜欢

微传播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公共领域视野下的高校微传播研究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