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发现》教学设计
2019-07-16杨芸萍
杨芸萍
教材简析:
《童年的发现》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几年后在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胆的想象,体会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自豪和愤懑交织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在课前要求学生了解课文中自己不懂的科学术语,搜集达尔文的进化论知识及胚胎发育规律这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则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解题激趣,导入新课
1.激情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里有我们难忘的回忆;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奇妙的发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费奥多罗夫的童年,去看看他在童年时有什么发现。
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板书:童年的发现)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教师导入的语言要考虑与教学主题充分融合,“未成曲调先有情”,优美的语言能自然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轻声自由读课文,尝试运用“题目拓展”法概括课文内容。
2.检查反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鼓励学生对不理解的词、句进行交流,开展互助学习。
设计意图:新课程理念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运用,这样才能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课堂上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走近文本,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研读课文,理清顺序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童年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第1自然段中去勾画相关的内容,指导书写“胚”,理解“胚胎”)
2.学生交流。学生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
3.说一说。作者有了这个发现后的心情如何?(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去勾画描写作者心情的词语,练读第二自然段,在读中体会高兴、兴奋的情感)
4.想一想。令作者如此高兴的发现,他是怎么写下来告诉我们的呢?你能用作者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的句式总结一下吗?(引导学生按课文叙述顺序理清行文思路:课文先写了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写了发现的经过,最后写发现得到证实。板书:发现 经过 证实)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言感悟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和构成要素。本环节让学生通过勾画词句,通过朗读达到与作者共情的目的。只有让学生感悟到课文内容,才能做到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四、精读课文,品词赏句
1.发现的起因。(1)这个发现源于什么?(一个梦。板书:梦中飞行)(2)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从中你感到这是一个怎样的梦?(3)指导朗读,读出梦境的美好。(4)从这美妙的梦境中,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爱幻想)
2.发现的过程。(1)当“我”对飞行产生好奇心之后,和同伴们是怎么去解开自己的疑惑呢?(板书:请教老师 痴迷研究)(2)师生合作,朗读文中的师生对话。(3)从费奥多罗夫不断的追问中,我们看出他还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爱思考)(4)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痴迷研究”的部分。想一想:“痴迷”能不能换成“入迷”?为什么?你又体会到了什么?(所有伟大的发现都离不开执着的探索。板书:爱探索)
3.发现的结果。(1)这个发现容易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理解“绞尽脑汁”。(2)最后作者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规律)(3)这是作者最大胆的想象,我们一起来读读,读的时候要用什么语气来读?为什么?(4)这个发现正确吗?他是怎样得到证实的?(5)小结: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作者不是轻而易举就有了这个了不起的发现,发现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还要有追根究底的科学探索精神。
4.默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看看自己会发现些什么?(在读读、画画中写写自己的收获感悟)(1)作者的发现令他兴奋不已,可是他却因此遭到老师的驱逐,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作者明白了怎样的道理?(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2)对作者的遭遇你有何想法?(以文带文,引导学生阅读《哥白尼的故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以“发现”为线索,引导学生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养成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同时,透过课外知识的补充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进化论的相关知识。并以“形象”感悟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语言,体会费奥多罗夫童年天真可爱的形象,享受作者童年发现的快乐。通过有感情地读课文,学生不但理解了字词和课文资料,还养成了边阅读边思考的習惯,学得扎实到位。
五、推荐阅读,探索延伸
1.想一想。你从作者的发现过程中能发现什么?(生活处处皆学问,只要有探索求知的愿望,就会有所发现)
2.说一说。同学们,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请在四人小组中进行交流。(教师提示:发现可以是用眼睛看到的,也可以是耳朵听到的,甚至是用大脑想到的。让学生的观察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能力、习作能力的提高都将很有帮助)
3.推荐阅读。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重大的科研成果起初可能都只是一个小小的发现,或者是一个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老师推荐大家读一读《科学家传记百科全书》,相信你会被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感染,爱上发现,爱上科学。
设计意图:一节好的语文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的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发现时作适当的提示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明白观察就是多角度的,对他们的观察能力、习作能力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课外拓展延伸,既要立足于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