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可以这样做
2019-07-16张晓燕
张晓燕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为主。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以“减负增效,精心设计学科作业,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模式”为主旨,结合低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力求尊重教材、讲究实效,从“唱想”“拼搭”“整理”“逛买”“涂画”几个方面设计了实践类特色作业,和各位数学同仁们交流探讨。
实践类特色作业一:“唱想”
学习快乐的数学,研究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的特色数学作业,让学生心情愉悦地“唱想”数学作业,一直是教师们孜孜不倦追逐的理想,在教学中我们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体会“分”与“合”的关系,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在“分与合”的巩固练习中,学生已经操作理解了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有顺序地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或者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为了让学生能更熟练、有条理、完整地说出10以内数的分与合,在实践类特色作业设计中,我在学生熟练知晓1至9数字的手势表示方法的基础上,帶领学生编做“10以内数分与合的手势歌”,让学生边说边配合数字手势,愉悦开心地歌唱“分合手势歌”,不仅快速学习巩固了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实践类特色作业二:“拼搭”
设计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拼搭”数学作业,让学生学会从“形”的角度观察生活,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认识触摸几何体的活动中,体会比较、分类的方法,经历有顺序地数数的过程,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在一年级“有趣的拼搭”活动作业设计中,我让学生通过拼搭几何体,组建各种美丽造型,再将这些造型拍摄打印出来,形成作品集。教师对作品集中评比,评选“优秀拼搭设计师”。通过有趣的拼搭,学生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这些物体的名称和主要特征,能通过实际触摸体会平面、曲面。“有趣的拼搭”实践类特色作业引导学生展开空间想象,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拼搭中体会着几何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实践类特色作业三:“整理”
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学会“整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总复习中,我设计以下实践类特色巩固复习作业:要求学生从杂乱的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四堆物体中数出各类图形个数。如何做到在数的过程中不重复也不遗漏?学生一开始手足无措,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将这些物体重新整理,有序地摆放好(如下图)。学生通过回忆本学期学习过的几何体主要特征,再次直观感知辨认实物,快速巩固识别这些几何体,并正确有序地数出各类图形的个数,初步感受着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实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学生的初步估计意识以及数感得到培养。
此项实践类特色作业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活动中学生获取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初步的估计意识,还有效地发展了数感。
实践类特色作业四:“逛买”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实际生活经验缺乏,我设计出让学生“逛买”的实践类特色作业,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帮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问题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此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进一步了解了购物的过程,认识了人民币,能从数学角度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购物活动中各类数学问题,积累了购物的经验。
在实践类特色作业中,我模拟了“小天鹅超市”购物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了要想成功购物,必须知道“买了哪两样东西?这两样商品的价格分别是多少?怎样付钱?”问题,需要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现实生活场景中的数学问题。
在“逛买”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自己总结解决类似现实生活问题的方法,会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组成各种不同的金额进行购物,能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减运算,解决在购物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实践类特色作业五:“涂画”
涂画和游戏是低年级孩子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在熟悉左右的游戏之后,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左右这种常见的位置关系,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我设计出让学生自由主动的“涂画”实践类特色作业。
在此项实践类特色活动作业中,我带领学生进入“涂画”活动现场,帮助同学们总结出了解决现实情境问题的方法:首先我们要分清左、右;其次要明确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第几个表示物体排列的次序,指其中的某一个。
作业作为常规教学的重要环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趣味游戏、实践操作、动脑创新等多方面“发力”,开辟一块属于孩子们的“作业乐园”,让孩子幸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