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①

2019-07-1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洪水峰白永亮

中国商论 2019年21期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电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 洪水峰 白永亮

1 跨境电商业务的迅速增加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跨国电子商务(诸如亚马逊、ebay、速卖通等)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已经达到20万家,2017年跨境电商交易额为7.6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贸易额约9.0万亿元。2014年《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监管通知》和《海关监管方法和规范纳入通知》等条例的颁布,表明在创新型业态和贸易方式具有创新性的跨境电商得到政策层面上的认可。各大品牌厂商、电商平台、传统零售企业均纷纷进入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第一部综合性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商法》的正式颁布,意味着跨境电商进入了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和消费理念的不断提升,我国网购市场规模在社会总零售中占比稳中有升,进口交易在跨境贸易中的占比也逐步增大。

伴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高速健康的发展,相关人才的匮乏日益成为制约跨境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2017年跨境电子商务产业人才管理研究》分析报告中指出,未来3年我国跨境电商相关领域人才缺口将达到450万人,并将在2017年以39%的速度增长。目前这一差距在继续扩大,人才的短缺一直是跨境电商行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由于国际贸易形势的严峻和订单的分散性,传统的外贸企业不得不转向跨境电子商务,急需相关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跨境电商进入了精细化运作的时代。在新时代平台壁垒提高,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新手卖家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2 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2.1 培养目标与专业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无法突显

当前,国内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院校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培训等方面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主要归纳为以下不同侧重点:一是着重培养技术型专业人才,使其具备构建电子商务系统、安全性和解决方案的能力;二是重点培养跨境电商市场业务人才,提高开拓市场的拓展能力;三是培养跨境电商综合管理人才,全面锻炼管理人员的综合管理能力。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国内高校关于跨境电商培养目标和定位极具差异性,致使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导向不明确,严重影响跨境电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2.2 培养方案与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不匹配

当前,国内相关院校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向基本分为技术型、交易型及管理型三个类型,每个类型都各具特色,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无法进行统一。跨境电商专业的培训计划主要集中在技术技能和商业技能。大部分院校的学制设置为四年,第一学年是通识课课程,以计算机和英语为主;第二学年是必修基础课,以电子商务理论知识为主,可以从宏观上把握电子商务的基本内容;第三学年是必修专业技术课程,在此阶段主要学习电商商务实操技术,进入相关电商企业开展教学实践实习,以模拟实验和社会实践的形式配合相关的教学实践;第四学年是主要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因为培养方向无法统一,很多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课程,仅仅是将技术和商务课程简单堆砌,而且门数繁多,这也导致在有限的学习时间,无法开展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这种培养方向不统一的状态决定了其培养方案难以融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要求的现状。

2.3 课程设置无法体现创新创业要求

(1)创新创业课程基本都是以公选课的形式存在,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具有强制性,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我国高校关于创新创业的教育起步很晚,创新创业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还处于“摸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表现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覆盖面窄,无法高度融入跨境电商专业的教学。另外,公选课形式不具备强制性,教师要求不严格,学生对其也不够重视,教学目标难以实现。这样的发展现状还无法构建一个完备的专业—专长—创业教学体系。

(2)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依旧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缺乏实战。目前,国内开设电子商务或者国际贸易专业的院校,基本都搭建了电子商务实验教学平台,然而教育实验终究只是理论性实验,实验内容仅为演示型实验、模拟型实验。这类实验教学平台多为预先设置好条件,确定实操步骤,进行离线操作,通过演示、示范性操作模拟各类电商交易流程。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只能初步了解固定的交易过程,无法全面考虑到各种市场变化的因素,无法深入到真实的跨国电商交易过程。并且关于专业认识、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环节一般也是通过参观、座谈等形式开展,少有直接进入创新型企业参与创新创业的实战,创新创业能力无法得到实际锻炼,创新创业的培养目标在课程上无法找到落地出口。

2.4 传统单一的教学无法满足创新创业要求

当前,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方法方式几乎完全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为教学以讲课、考试为主,老师关注如何讲好一堂课,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少,学生表达自己创新创业思维的机会少,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动脑的积极性,难以真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业能力。此外,创新创业相关实践课程也均在实验室中完成的,老师依赖于模拟软件,且其自身缺乏实战的经验,停留在理论层面,对学生的指导也只能是结合创新创业的理论“依葫芦画瓢”。教学模式的落后和教学老师经验的缺乏,使得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其要求。

2.5 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得到保障

2.5.1 缺乏具有创新创业丰富经验的师资队伍

目前,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任课教师主要为有计算机、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的教师,其知识构成主要是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电子商务理论知识,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大部分教师都缺乏动态多因素复杂环境下的实战操作与管理经验。此外,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关的创新创业孵化条件,未形成比较全面的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器。同时,在教学案例来源陈旧、讨论单一,创新培训、创业指导和实习指导等教学活动取得的成效甚微。师资队伍的缺乏成为创新创业教育无法得到保障的重要原因。

2.5.2 缺乏时间、资源、技术对创新创业的支持

从时间方面看,学生在校四年时间,实际投入到创新创业训练的时间有限,基础必修课耗费一年,专业必修课耗费一年,专业技术和教学实验耗费一年,毕业论文约需半年,实际投入创新创业的时间可能就是毕业实习的半年间,在企业进行实战训练,这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来说远远不够;从资源来看,学生在校期间,很难获得落实创新创业思维和想法的资源,在公司实习期间,也只能学习公司的创业经验,而且能真正获得这种资源的机会相对较少。从技术来看,创新创业不仅需要理论知识,还需专业技术的支持,专业技术涉及诸多方面,诸如操作电商平台的计算机技术、商业谈判的话术、运营管理的技术等,人力资源的整合,聚拢拥有各种技术人才的难度大,很难获得专业技术的支持。

2.5.3 缺乏创新创业资源平台支持

目前,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已经预设好的实验系统,内容比较固定,缺乏灵活性。更加复杂、灵活、开放、现实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非常欠缺,现阶段在很多大学园地设置有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孵化器,但是缺乏共享机制,准入门槛也有要求,难以满足现实要求。

3 新形势下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创新跨境电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培养过程、培养目标、师资培训等环节进行重构。

3.1 构建由专业到专长、由专长到创业的培养过程

通过“岗位引导,项目驱动”,培育并实现由专业到专长、由专长到创业的培养过程。根据电子商务创新创业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具有一定电子商务基础,可独立承担网店运营、网站推广、客服、美工邓岗位,具备运营、客服、美工、文案、营销、IT技术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培养具有经营思维的复合型电商创新创业人才。

3.2 采取校企合作,共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

加快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人才共养,培育出具有高素质和高就业前景的人才,以满足社会及企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模式,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赢,而且也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实际机会,并使学校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有效接轨,使企业获得稳定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3.3 培育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结构体系

制订“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人才培养方案,培育一批既懂国际商务规则,又懂信息化技能的师资队伍。首先,可以选拨、聘任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教授作为院校的专业合作带头人;其次,可以选派相关跨境电商企业的实操专业人才作为院校的兼职教师;最后,相关院校派遣专任教师定期到跨境电商企业实践,来快速地培养“骨干教师”,加快各院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针对高等院校和高职高专等不同的专业建设目标,根据院校实际问题与传统课程体系,融合课程改革建议、综合实训项目方案以及人才共同培养方案,制定更加符合学生情况、符合未来就业需求、符合教学改革方向,以培养新式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现代跨境电商课程体系。

猜你喜欢

跨境电子商务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加快农村电商全覆盖
电子商务模式创新的相关研究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农资电商逃得过地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