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下商务英语专业职场能力提升策略研究①

2019-07-16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张亲青樊继群

中国商论 2019年2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职场校企

淮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张亲青 樊继群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社会对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熟练掌握外语沟通技巧的商务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同时,行业升级速度的加快、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的差距越拉越大。高等院校要真正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就必须紧跟职场、瞄准行业,校企合作就必须向纵深空间和人才的全程培养发展。2017年12月,中央政府推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校企协同,合作育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政策引导,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1]。

1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现状及共性问题

1.1 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高校与校企合作的方式大致有三种方式,各有不同特色和侧重:(1)双元制。该模式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学生在校企合作实践中具有双重身份:其在以学徒的身份接受技能训练和岗位实践,并以学生的身份在学校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教育。(2)学徒制。在此种模式下,企业和学校的角色一般是不同步的,学生在学校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学时,取得相应学分后,进入企业实习环节,以学徒的身份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时间的实践任务,可以参加相关的行业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获得相应证书,并可以折算为学校的学分。(3)“校企冠名班”合作培养。该种模式比双元制更进一步。企业与学校签订联合培养合同,联合招生,学校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企业在师资、资源、资金方面给予学校支持。

1.2 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共性问题

就目前而言,虽然校企合作采取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校企之间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合作深化,校企合作的普遍共性问题如下。

1.2.1 合作模式单一,无法适应行业新变化

目前很多高校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内容多为企业来访、招聘宣传、公益讲座、学生参观学习企业等。学校和企业缺乏深度的沟通和合作,企业不愿花时间与精力协助学校培养人才,学校也没有能够积极研判企业的需求调整办学和培养思路,学生也没有在校企合作中认清市场和行业现状,其专业热情和就业忠诚度大打折扣。

1.2.2 课程内容陈旧,企业对教学的影响力较弱

首先,大多数高校课程设置落后市场行业需求。有些高校虽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有企业参与,但由于学分、学时、考核方式、教材等限制,来自行业和市场的意见很难完全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内容创新性不足,体系性不强。其次,商务英语专业属于新设立专业,目前国内理论教学界对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和办学方向仍有不同的认识,很多高校均沿用传统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导致教学内容商务知识不足或语言技能较弱。再次,由于不少高校在外聘教师学历和职称上有一定的限制,加之学校教学课酬和企业薪资差距较大,在目前高校很难聘请优秀的企业导师长期稳定地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最后,教育方法陈旧被动。现有的校企合作模式对学生的培训仍然是以课堂为主,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中心,学生依旧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由于专业学生数量原因,企业很难以手把手的方式同时对大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这种被动的教育方法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效果,也大大挫伤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

1.2.3 专业岗位实训机会有限

商务英语专业涉及酒店、外贸、文秘、行政、旅游、翻译等多种岗位,这些岗位实践性较强,难以通过课堂模拟的形式教授学生相关的行业知识和从业技巧。而单个实习企业无法为众多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岗位。大多数就业岗位接纳实习生起步实习周期为半年,这与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或实习教学时间安排有很大的出入,学校方面很难作出大幅改动。

2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新近毕业生职场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2.1 商务英语专业新近毕业生职场能力要求

职场能力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在职场环境中熟练完成本职工作,能够灵活处置工作中出现的突发情况并能够不断适应行业新需求新变化的能力。目前已有不少学者针对外贸相关专业毕业生职场能力展开调查,认为外贸外语类人才应具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2]。也有学者将诸种能力高度浓缩,分为外贸任职资格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3]。根据笔者实习单位及毕业生工作单位回访,市场及行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场能力要求大致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作为英语类专业中的一个新兴的分支,商务英语专业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英语应用能力,简言之就是能够使用英语完成商务类的交际需要。(2)跨文化交际能力。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密切。然而各国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地理等原因,文化各不相同。文化的差别会带来不同程度的误解甚至是冲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战略眼光,才能自如地行走在不同语言文化之间。(3)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大部分毕业生会从事外贸类的工作。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顺利完成国际贸易业务能够熟练掌握市场调研、客户开发、产品推介、商务谈判、制单跟单、报关报检等外贸实战操作能力。(4)批判性思维能力。Ennis,Robert H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反省性的思维[4]。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作为英语类专业的学生批判性思维尤其重要。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能明辨是非,思维活跃、反应敏捷、逻辑缜密、多向思维、团队协作能力。(5)创新创业能力。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应用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一。随着外贸形势和形态的不断发展变化,对外贸从业人员专业应用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5]。

2.2 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专业新近毕业生职场能力提升策略分析

根据笔者调研和省级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经验,旨在提升商务英语专业新近毕业生职场能力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发力。

2.2.1 校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人才培养符合企业需求就要求企业能在一开始就深度参与培养标准的制定,让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现企业需求和行业意志。人才培养的修改不仅要体现具体课程、学时的变化,更要体现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6]。这种修订不应是小修小补,而是要广泛听取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对课程、实践内容、评价方式、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办学定位等微观宏观问题进行变革式的调整,以有效避免课堂教学明显滞后于市场行业发展的窘境。

2.2.2 举办创业导师行业认知讲座

通过前期校企合作摸索性实践,我们发现针对大一新生展开行业认知和专业向导类讲座对商务英语专业职场能力提升有积极的先导意义。在实践中,高校很难邀请企业导师来校承担一个学期的课程,但是这些来自企业一线的从业人员有热情也有时间为学生做入学行业认知讲座。因此企业导师进课堂这一环节最好安排在大一学生的行业认知或专业教育环节,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并感受到本专业的榜样力量。

2.2.3 校企共建创客空间

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一个主要的就业出口就是国际贸易。目前很多国际贸易业务均是在跨境电商平台上操作完成的,这就意味着面向国际贸易的职场能力训练可以远程在线完成。同时对于企业来说,跨境电商业务员也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企业完全可以把平台账号交给学生,远程指导学生完成跨境电商业务操作,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在专业学习的同时尽早参与到就业职场训练。组建创客空间能够积极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尽早为求职就业做好准备,也可以让企业提升业务利润和工作效率,在创客空间建设中甄选培养储备人才资源。

2.2.4 校企合作置换课程建设

校企合作纵深发展就需要对现有课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校本课程向企业转移的校企合作合作课程置换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校企置换课需要企业和学校充分沟通,精选出实践性强、更新换代快、企业优势明显的课程,并根据企业实际将课程大纲、教材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修改。

2.2.5 完善校企学业评价体系

学业评价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对专业教育质量有着总结和监督的作用。因此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企业参与学生学业评价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学生的专业学习水平和职场能力,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标企业的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专业学习和实践训练重点,提升职场竞争力,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语

校企合作是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高校可以在课程设置、行业认知、创新创业等多个方面有效提升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场应用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专业兴趣、增强就业竞争力,确保专业办学较高的就业忠诚度。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职场校企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职场剧需要去除虚伪与虚荣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