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教育对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效果
2019-07-16许晓洁庞振红张贞丽洪仁华
许晓洁,庞振红,张贞丽,洪仁华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广东 湛江 524037)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代名词,关怀照护更体现了护理的实质价值[1]。长期以来,受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影响,护理教育侧重于理论传授和技能训练,忽视了关爱患者、关爱生命等人文素质培养[2]。为探讨如何帮助护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较高的人文素质,为将来从事护理工作打好基础,我科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8年4月8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我科实习的护生68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64人,男性4人,年龄18~23岁,中专学历58人,大专学历10人,学制均为3年,实习时间8个月,在我科实习时间为6周。将2018年4月8日至2018年8月31日在我科实习的护生34人设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临床护理教育;将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在我科实习的护生34人设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教育。两组年龄、学历、学制、实习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根据学校实习大纲及本院护理部实习教学内容,制订临床教学计划,包括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运用沟通技巧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运用急救技术对急危重症患者实施抢救及护理。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教育。(1)教学计划:了解护生对人文关怀的认知,因材施教,制订人文关怀教育方案。从服务礼仪培训开始,包括语言、举止、态度等方面,使护生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结合理论教学,讲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疾病相关知识,给护生传授人文护理的理论知识。(2)教学形式:采用集中培训和分组练习方式,如人文理论授课、病例讨论、演示、护理查房等教学模式,提高护生人文认知、能力和素质,培养护生沟通能力,使其理解患者的痛苦。(3)具体方案:①人文理论授课:带教教师以每周一小课的方式,定时进行理论讲授,除了讲解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疾病相关知识外,还要给护生传授人文护理的理论知识,将人文关怀理论与护理理念相结合,在丰富护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人文素质。②病例讨论:利用早交班或下午巡视时间,每天半小时,让护生就临床案例进行情景模拟,分析和评价案例涉及的人文关怀事件,分享自己的感受,以增强护生责任感。条件允许时,可在床边结合案例进行讨论,让护生直面临床,以巩固理论知识。③演示:通过轮流演示,让护生适应临床情景,学会调整心态,改变不好的观念,大胆关心和安慰患者,把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提升自身人文关怀能力。④护理查房:每3周组织查房一次,随机小查房数次。选择护理问题较多的典型病例,主讲人查房前仔细阅读患者病历,了解患者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心理素质,模拟几个情景。如操作失败时如何主动向患者道歉;当患者需要裸露部分身体时,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当患者出现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时,如何巧用肢体语言与其沟通;当患者打寒战时,如何安慰患者。(4)效果评价:采用量表测评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评价。采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3](Caring Ability Inventory,CAI),对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进行测评。该量表包含耐心(10个条目)、理解(14个条目)和勇气(13个条目)3个维度、37个条目,总分由3个维度得分相加而得。采用7级评分法(1~7分),1分代表完全反对,7分代表完全赞同,其中第13个条目为反向计分,其他均为正向计分,总分为37~259 分,耐心 10~70 分,理解 14~98 分,勇气 13~91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越强。根据国际关怀能力评定标准,结合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得分情况,将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分为低(<203分)、中(203~220分)、高(>220分)3个等级。该量表由马语莲翻译修订,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25,有良好的信度。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各占50分,两项相加即为个人最终的考核成绩,满分为100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比较与分析。
2 结果
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各维度得分、总分以及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考核成绩比较(,分)
表1 两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考核成绩比较(,分)
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组别 勇气85.12±3.24 67.56±3.11 26.399 0.000总分241.76±5.42 198.65±5.72 27.085 0.000考核成绩93.91±2.90 78.44±3.81 19.387 0.000理解90.41±2.88 75.35±4.12 15.114 0.000耐心66.24±1.99 55.74±2.86 18.733 0.000
3 讨论
3.1 理论依据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而后有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泛爱”和佛家的“慈爱”等。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论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南丁格尔提出“以照顾为中心”模式,将关怀照护理念引入护理学,人文关怀的本质体现在“人权平等、人格尊重、人性自由、人情博爱”方面。
卫生部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将人文关怀融入对病人的护理服务中[4]。护理工作不仅是完成护理操作,还包括心理安慰、情绪安抚和情感支持,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护士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人性的温暖。通过人文关怀教育,培养护生主动关心患者的意识,把护理的科学性与人文性紧密结合,使护理有深度、有温度。
3.2 人文关怀教育可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指护理人员秉承人性、德性,融体力、智力、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等为一体的内在素养外化为自觉的创造性的服务于患者的实际工作本领和才能[5]。本研究开展前对护生进行人文关怀能力测评,发现有的护生性格腼腆,比较内向,不知道怎么与患者沟通,缺乏勇气,影响关怀能力的发挥。因此,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人文关怀教育作为提升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载体和手段,比如讲解沟通技巧、加强服务礼仪培训、讲解正确处理护患关系的方法等,将人文知识贯穿护理教学各环节。引导护生理解、关怀患者,如有些患者长期患病,看不到亲人,会出现哭闹甚至过激行为,还会将怨气移到护士身上,护士要学会运用人文知识和肢体语言,将爱心与细致倾注在患者身上;当患者出现尿潴留时,帮其拉好屏风遮掩,轻声告诉他“排尿是身体本能,只要你放松就可以了”;在患者出现呕吐不适时,递上纸巾,扶住患者的肩膀,嘱咐患者深呼吸,帮助其擦脸。有研究表明,我国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略低于国外,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注重理论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学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现象[6]。临床实习是护生向专业护理人员转变的重要阶段,可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开展床边教学,将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结合起来,使护生在实习期间以带教教师为榜样。在带教教师引导下,护生将正能量与温暖传递给患者及家属。中专护生年龄小,社会阅历少,对于在何种情况下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缺乏经验,而这将影响良好护患关系的构建。对于人文理论知识,可采用集中授课方式,向护生传授基本理论;对于特殊病例,可采用讨论法,让护生各抒己见,提高认识;通过演示,把人文关怀推向规范化;通过护理查房、情景模拟,使护生尝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人文关怀服务。近年来,护理人文关怀逐渐由概念转变成实践[7]。在临床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把人文关怀、爱心和责任感融入护理工作,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认知,培养护生勇气。如表1所示,以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调查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实验组护生理解、勇气和耐心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根据国际关怀能力评定标准,对照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属于低水平,实验组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属于高水平。说明人文关怀教育可显著提高护生人文关怀能力。
3.3 教学效果评价及反思
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双重作用下,通过个体不断学习,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与发展起来的[5]。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培养护生人文关怀意识和人文关怀能力,是在医院“解放思想,创新护士培养模式”观念指导下进行的尝试。但关于教学效果评价,除了利用人文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对护生进行测评外,还需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来保证学习效果。本课题利用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查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护生主动关心患者的意识。实验组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注重人文关怀教育在临床教学中的渗透,对护生人文关怀行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未有明确的评价方式,这是我们今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