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疫伦理融入高职学生生命教育实践路径研究

2019-07-16张志斌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伦理生命高职

张志斌 ,朱 磊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卫生分院,江苏 常州 213002;2.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生分院,江苏 无锡 214028)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灾疫频频发生。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埃博拉病毒疫情,2015年我国“东方之星”邮轮在长江沉没,2016年印尼苏门答腊锡纳朋火山喷发,2017年哥伦比亚泥石流,2018年11月美国加州山林大火和12月印尼大海啸……每一场灾疫都伴随着生命的离去。灾疫伦理就是倡导以科学的姿态直面客观事实,致力于消除存在的风险,引导人类求取理性生存之道,实现生命福宁[1]。灾疫伦理教育是以灾疫为主题而展开的伦理教育,其实质是人类的存在选择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教育。当前高职教育的聚焦点应在学生生命价值的建构而不仅仅是职业技术的准备和专业技能的养成,实施生命教育已成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2]。从高职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层面来看,开展灾疫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和守护生命的情怀,养成热心环保、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科学理智地应对灾疫与灾疫救助。灾疫伦理教育是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教育,探索灾疫伦理教育在学生整全生命价值建构中的意义,探寻灾疫伦理融入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有助于创新高职生命教育工作。

1 高职灾疫伦理教育的缺位及思考

生命教育不是一种教育模式,而是教育理念,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和为了人的生命的实践活动,是最体现人文关怀的事业[3]。

当前,众多高职院校尤其是卫生类职业学校对生命教育比较重视,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但是这些缺乏灾疫伦理的生命教育其实是不完整的,不能称之为整全的生命教育。学校开展灾疫伦理教育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珍爱生命和守护生命的情怀。受多元文化的影响,许多高职学生生命观念不清晰,缺乏主体责任意识。高职院校应在生命教育过程中积极引入灾疫伦理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灾疫伦理教育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热心环保、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灾疫全球化和日常生活化的趋势,迫使当代灾疫防治必须以灾疫伦理教育为整体社会动员方式。灾疫伦理教育的个体目标是培养公民厉行节约、俭朴生活的生活观念,社会目标是引导当代社会成为一个崇尚节约生存、俭朴生活的社会。最后,灾疫伦理教育有助于高职学生科学理智地应对灾疫与灾疫救助。高职院校开展灾疫伦理教育,在具体做法上应着力于引导高职生认知灾疫[4]。灾疫前预防,应以引导人人善待、敬畏、关爱生命,为重建生境而努力为根本任务;灾疫中救助,应以如何更人性、更有效地拯救生命为重心;灾疫后重建,应以如何更卓有成效地使所有生命获得生理和心灵的康复为要务。

2 高职学生灾疫伦理认知情况

2.1 灾疫伦理认知情况

我们对2014—2016级在校高职学生灾疫伦理认知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981份,通过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检验,分析结果。

被调查高职学生对灾疫尤其是灾难(如地震、龙卷风等)的认知较为明确,而对灾疫伦理几乎都缺乏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灾疫的认知有明显差异,认知状况与入校时间呈正相关,即入校时间越长认知越好。在增强人们灾疫意识的有效方法选择中,“开展灾疫教育培训”选择率最高(见表1)。

表1 不同年级学生对增强灾疫意识的有效方法的选择(%)

调查结果还表明,男女生对增强灾疫意识的有效方法的选择差异有显著性。除“开展灾疫教育培训”外,女生多选择“参加灾疫志愿服务”,男生多选择“亲身经历灾疫”(见表2)。

此外,在防灾、应灾和减灾方面的具体行动的选择上,不同年级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高年级学生偏爱奔赴灾区一线的实践行为,而低年级学生热衷于一些理论学习活动或本地的活动。

2.2 灾疫伦理融入高职生命教育的路径

2.2.1 以人文德育类课程为主要途径,加大灾疫伦理生命教育力度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人文德育类课程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对此,要加大灾疫伦理生命教育力度,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色,使灾疫伦理生命教育具有较强针对性。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院将灾疫伦理融入人文德育类课程教学中,从基础理论课程、医药卫生专业课程入手,把握好灾疫伦理融入生命教育的契合点。在哲学与人生、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生涯规划、护理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引入灾疫伦理,丰富生命教育的内容,让高职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灾疫伦理的核心价值。另外,基于医药卫生专业特色,将灾疫伦理与相关课程(如基础护理学、康复心理学等)内容有机整合到一起,并且编写特色化校本教材,面向全体高职学生开设选修课,拓展灾疫伦理教育,实现生命教育目标。

2.2.2 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拓展渠道,挖掘生命伦理教育深度根据院校的特点与专业特征,将灾疫伦理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如开展“感恩的心”“生命的托付”“责任与义务”等主题班会或第二课堂活动,将灾疫伦理融入其中,进一步挖掘灾疫伦理生命教育的深度。另外,基于“三生教育”与灾疫伦理教育的密切联系,学院积极开展应急消防救护演练和防灾、救灾宣传等系列活动。

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艾滋病防控、健康教育工作,学院与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围绕“青春健康、防控艾滋”开展了系列活动,发放防艾资料,开展“国旗下讲话”和专家讲座等主题教育,举行知识竞赛、手绘海报评比、征文比赛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也可以利用微信平台推送防艾知识,呼吁学生热爱生命,关爱艾滋病人。

2.2.3 以新兴媒介为传播平台,拓宽灾疫伦理生命教育广度当今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融入灾疫伦理的生命教育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积极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探索教育新路径[5]。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与广大学生共同分享灾疫伦理相关教育内容;利用微视频、情景剧等丰富灾疫伦理生命教育的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平台;还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向更多人介绍灾疫伦理知识,宣传灾疫救助的道德规范,弘扬灾疫后重建美德,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引导作用。

3 灾疫伦理融入高职生命教育的成效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人文德育类课程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借助新兴媒体,积极探寻灾疫伦理融入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1)灾疫伦理认知水平显著提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灾疫的认知没有明显差异,这与他们在校参与过灾疫伦理相关课程的学习有关。学生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意识增强,为创建平安校园做出贡献。

(2)逐步具备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不同年级学生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灾疫伦理知识教育前后,学生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

表3 教育前后学生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具备情况(%)

(3)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较好。不同年级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2014级掌握并会运用的学生占50.4%,基本掌握并会运用的学生占47.3%,基本掌握但不会运用的学生占2.3%;2015级掌握并会运用的学生占42.5%,基本掌握并会运用的学生占43.7%,基本掌握但不会运用的学生占13.8%。是否为独为生子女对学生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无影响,但教育前后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

显而易见,通过灾疫教育,学生灾疫自救和施救能力、应急救护技能的掌握水平都有明显提升,这与课内外灾疫教育以及平时学院组织的应急演练、艾滋防控讲座等密不可分。

表4 教育前后学生应急救护技能掌握和运用情况(%)

总之,通过开展灾疫伦理教育,提高了高职学生对人文德育类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探寻灾疫伦理融入高职生命教育的路径,探索开展多种有针对性的灾疫伦理教育活动,构建学院整全生命教育的基本模式。

猜你喜欢

伦理生命高职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华语科幻电影中的“伦理性”想象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