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设计练习巩固数学知识
2019-07-15程英
程英
【关键词】数学教学;练习;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9)11-0113-01
练习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收集反馈信息、及时改进教学方案的一个必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习题蕴涵的信息和条件,巧妙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一、巧设图文练习,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
很多数学教师觉得读题能力是语文方面的问题,对学生读题没有足够重视。实践证明,讀题能力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读题能力差,就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所以,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训练学生先读懂题意再解题。低年级题目大多是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会读题,能读懂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分析与题目和问题有关的信息,舍弃无关的信息。
比如,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笔者设计了三张连续的图文信息题:公交车开始行驶时有25人,第二张图片中显示又上车6人,第三张图片中有9人下车,图中出现了车站、路况等信息,关键让学生重点分析最后车上有多少人,关注每次上下车人数的信息,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确如何从图文中找到关键信息,理解题中所给信息,从众多信息中挑出关键信息,明确题意,从而解决问题。
二、巧设条件练习,培养推理能力
数学中解决问题就是要找到有用的信息,从而分析推理,进而解决问题。小学生很容易形成给的信息都需要使用的习惯,如果有多余信息或条件,学生解决问题时会显得更为迷惑。所以在练习题中教师可以给出多余条件或是缺少条件的问题,让学生明晰在解决问题中和现实生活中一样要从众多条件中选择有用的信息,学会对现实生活中各项条件进行取舍。
如,学习“工程问题”时,设计了“一条公路1000米,由甲工程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工程队修建需要30天,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的习题,学生很容易让题目中1000米迷惑,去计算乙工程队每天修多少米,发现除不尽,而不好解决问题,忽视本题从单位“1”出发解决更容易,所给1000米是一个多余。
三、巧设对比练习,培养分析、辩解能力
对比练习是指通过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培养学生分析、辩解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对学习易混问题的对比练习,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全面研究和分析,引导学生从问题中相互联系的地方,分辨存在的差异,巩固知识,深入反思,促进学生分析题目,有效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能力和辨析题意的能力。
如,学习“分数”一课内容时,设计了“一堆煤有9吨,用去了三分之一,还剩多少吨?”和“一堆煤有9吨,用去了三分之一吨,还剩多少吨?”;“水果店运来橘子400千克,香蕉是橘子的二分之一,运来香蕉多少千克?”和“水果店运来橘子400千克,橘子是香蕉的二分之一,运来香蕉多少千克?”等问题的对比练习,加深学生对分数和单位“1”的理解。设计的这些问题学生很容易混淆,不细心就容易出错,引导学生在比较中进行区分,使学生明白看似一样的问题,一字之差会导致解法完全不同,意义也完全不同,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辩解能力,加深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
四、巧设开放练习,提升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开放题,是指解决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不是唯一的问题。既然答案不是唯一的,就要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是前所未有的新想法。这样的练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例如,学习“行程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龙家距离学校800米,小文家距离学校1000米,问小龙家和小文家相距多少米?”这样,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思维。通过分析发现,可以分为小龙家和小文家如果在一条直线上,有两种情况:在学校同一侧可以用减法,在学校两侧可以用加法。如果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可能情况更多,需要应用后续的知识才能解决。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引发学生了的情感共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