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康复教育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2019-07-15季建琴袁亚芳

健康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效能量表心脏

季建琴,袁亚芳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 心内科,浙江 绍兴 312000)

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日趋增高,药物、介入或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但仍无法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心脏康复是心脏疾病的健康管理理念,目的在于延缓冠心病进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反复住院治疗[2]。当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对心脏康复的参与率和依从性均不高,加上传统的护理健康教育对于康复行为缺乏有效干预,使得心脏康复的效果得不到保证[3]。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标准化护理流程,可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护理效率[4]。本研究尝试建立规范化的心脏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将心脏康复的随意性减至最低,并参照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自我效能的变化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评价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00例。纳入标准:⑴符合1997年WHO冠心病诊断标准;⑵意识清楚,无交流障碍;⑶日常生活可以自理;⑷住院期间和出院后均有照护者。排除标准:⑴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Ⅳ级等心脏恶性事件;⑵合并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⑶伴有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难以沟通。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则,将入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接受心脏康复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心脏康复教育

1.2.1 第1 阶段 主要在院内对患者实施康复教育,目的在于协助患者了解心脏康复的知识,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整个阶段分为7个有序的步骤:①入院后对患者进行系统评估,针对个体制定康复教育计划,鼓励其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责任护士向患者讲述冠心病的基础知识,康复理疗师指导其进行简单、安全的活动,以及正确的饮食指导;③病区医师向患者介绍正确的药物服药方法;④责任护士与病区医师一起向患者讲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的自我管理;⑤康复理疗师向患者讲述冠心病患者运动注意事项;⑥科护士长向患者讲述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影响;⑦患者住院期间,反复强化上述健康教育内容,叮嘱其填写康复日志,详细记录血压、血糖、血脂、服药情况、饮食状况、运动情况、各项检查项目的结果等等。

1.2.2 第2阶段 时间为出院后的第1~2周。患者于门诊复诊期间,康复护理路径团队成员继续对其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未能及时复诊的患者,可通过电话随访、微信等方式进行,内容仍然以活动指导、饮食指导、服药指导、自我管理为主,特别嘱咐填写康复日志,并参照运动测试结果,进行运动评估,制定出个性化、安全性好的心脏康复运动方案。

1.2.3 第3阶段 时间为出院后的第3~6周。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微信等方式,康复护理路径团队成员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持续追踪,健康教育内容同上,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心脏康复运动方案,以及鼓励患者坚持康复计划,增强其恢复的信心。

1.2.4 第4阶段 时间为出院后的第7周之后。仍然通过门诊复诊、电话随访、微信等方式,康复护理路径团队成员继续上述健康教育,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追踪和调整心脏康复运动方案,目的在于通过持续改善生活方式和正确用药,协助患者坚持心脏康复,达到最终提高二级预防的能力。

1.3 评估指标

1.3.1 中国心血管患者生活质量量表[5]该量表包括6个条目,分别是一般生活、体力活动、工作状况、病情状况、社会心理状况和医疗状况,评分范围为0~154分,分数越高,则生活质量越高。

1.3.2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6]该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整个量表共10个条目,按照likert 4点计分法,给予1~4分,评分范围为10~40分,分数越高,则自我效能越好。

1.3.3 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 本研究设定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吸烟等。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记录患者的相关指标: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体质指数(BMI)和吸烟数,计算血压达标率、吸烟率。血压达标标准为:收缩压 90~140 mmHg,舒张压 60~90 mmHg。吸烟参照WHO制定的标准:每日吸烟≥1支,即为吸烟。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比较(t=1.861)、自我效能评分比较(t=0.8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量表总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改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总评分和自我效能评分的比较分)

注:*与研究组比较,t=15.702,P=0.001;#与研究组比较,t=13.863,P=0.001。

2.2 干预前后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 干预前,两组患者吸烟率、血压达标率、LDL-C、HbAlc和BM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吸烟率、LDL-C、HbAlc和BMI均下降,血压达标率上升,且研究组改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患者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3 讨论

心脏康复具有延缓冠心病进程、预防冠状动脉再狭窄、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7]。当前,临床上的心脏康复健康教育大多以口头说教为主,效果不甚理想。护理人员对心脏康复的认知程度、有无心脏康复培训经历以及能否发动患者参与心脏康复是心脏康复能否产生效果的重要因素[8]。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科学的医护管理模式,以期望在标准化的护理流程中实现精细化、程序化的医护计划。本研究的临床护理路径是参照2007年ACC/AHA的心脏康复与二级预防指南制定,具备一定的权威性,故可作为规范化的心脏康复路径。

心脏康复健康教育以最终的“行为”改变为目的,而“知识”是改变“行为”的基础,“信念”则是改变“行为”的动力。本研究将“生活质量”的改变视为“行为”改变,将“自我效能”视为“信念”,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将“知识”转化为“信念”、实现“行为”改变的手段。在患者住院期间,首先对其进行系统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教育计划;之后院内1阶段的康复教育,均严格遵照既定的康复路径表完成,随意性大大减少;每1次实施教育前都对之前的学习内容给予评价,有效保证了教育质量,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学到了有价值的心脏康复知识。为确保自我管理的长期有效,需给患者进行随访支持[9]。本研究的院外3阶段康复教育中,研究组患者得到了持续有效的康复管理,保证了已经获得的康复知识得以牢记,通过门诊复诊,动态观察危险因素指标的控制,并根据变化调整康复计划,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信心,改变了患者的“行为”,并且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均呈现更加显著的改善。

心脏康复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实现对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控制,减缓疾病的进程,以达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10]。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6个月的心脏康复后,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得到了更加有效的控制,这表明“行为”的改变是“高危因素”被控制的有效前提。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康复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提高心脏康复的效果,具体表现为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的提高,以及相关高危因素的控制。

猜你喜欢

效能量表心脏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心脏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卖内管委派制的作用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