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地区荷斯坦牛遗传进展及特点分析

2019-07-15赵晓铎许诗凡刘光磊

中国奶牛 2019年6期
关键词:奶量乳脂产奶量

赵晓铎,许诗凡,刘光磊

(1.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2.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436)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影响奶牛养殖效益的众多技术要素中,奶牛群体的遗传素质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科学选配,可以不断提高奶牛群体的生产水平和繁殖效率,改善体型上存在的缺陷,延长奶牛的使用年限, DHI和奶牛体型线性鉴定是正确评价奶牛生产性状和体型性状的依据。根据牧场生产性状和体型性状的特点可以确定牧场的育种目标和改良方向。本文通过分析上海5个牧场的遗传进展情况,为下一步牧场育种方向提供参考。

1 选种选配的重要性

奶牛遗传素质是保证牛群健康高产的基础。培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但对于商业化奶牛场而言,如何执行科学选配,有针对性地挑选公牛和确定交配组合,则是改良自身牛群的关键。

选育具有产奶量高、奶品质优良和身体健康状况优良的个体和品种,并使具有高产、优质、健康的优良性状能够传递下去,使牧场以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奶牛育种的最终目标。

据多年的育种实践总结,牛群体型总分与305d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高峰天数呈显著相关(P<0.05)[1]。体躯容量性状和产奶量呈极显著相关。肢蹄性状与高峰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相关,与产奶量呈显著相关。尻部性状与乳脂率呈显著相关。泌乳系统和前乳房性状与高峰天数显著相关[2]。泌乳系统在使用年限中扮演重要角色,前乳房附着强健和后乳房附着高而宽的奶牛最不可能被淘汰,前乳房附着松弛、乳头着生位置差或乳房质地不良者,淘汰可能性很大。

2 上海地区牧场荷斯坦牛遗传进展分析

该数据来源于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有限公司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发展部,是2013~2017年上海地区5个规模牧场的DHI数据和体型外貌数据。其中生产性能数据每月采集一次,体型外貌数据为产后30~180d的头胎牛鉴定数据,由专职鉴定员完成。

2.1 生产性能遗传进展情况

从图1可以看出,产奶量总体是上升的,但在2017年有所下降。但是如果对比图2校正奶产量,可以看出,奶产量是逐步提升的。校正奶量为将实际产量校正到产奶天数为150d、乳脂率为3.5%所得的数据。校正奶量可用于不同牛只、牛群间生产水平的比较。

图1 2013~2017年日产奶量变化情况

图2 2013~2017年校正奶产量变化情况

图3 2013~2017年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情况

从图3可以看出,从2013~2017年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平稳,并且后期有所上升,这也是3.5%校正奶产量逐步提高的原因。

图4 2013~2017年高峰日变化情况

图5 2013~2017年高峰奶产量变化情况

由图4、图5可以看出,高峰日从2013年的71.03d提高到2017年的84.49d,提高明显,高峰奶量也从2013年的42.02kg提升到2017年的43.34kg。高峰日指奶牛在几次测奶中奶量最高时的泌乳天数,高峰奶量指几次测奶中的最高奶量。高峰日到来的时间和高峰奶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胎次奶量。据统计,高峰奶量每提高1kg,相对于头胎奶牛胎次产量可提高300kg,多胎次奶牛胎次产量可提高200kg以上[3]。在奶牛饲养中,及时到达泌乳高峰,并保持高峰奶量是奶牛饲养所追求的目标。通常情况下泌乳高峰到达的时间约为产后50d,而奶牛采食量高峰到达的时间较晚,约为产后90d。因此,为使奶牛产奶高峰及时到达并保持较高的产奶持续力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经产牛在上胎次泌乳末期适当增加膘情,注意干奶牛的饲养,进行必要的干奶期治疗。②头胎牛做好犊牛期及育成期的培育,掌握好适时配种月龄。③做好围产期的管理,保持环境干净、卫生,防止乳腺炎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④加强泌乳早期的营养,适时调整日粮配方,保持饲料的全价性及较高的营养水平。

图6 2013~2017年体细胞数(SCC)变化情况

从图6可以看出,体细胞数从2013年的39.58万/mL下降到2017年的23.96万/mL,虽然降幅较大,但仍未达到理想水平。乳房炎、挤奶次数、应激、季节、胎次等都有可能造成体细胞数升高,但乳房炎是目前所知引起体细胞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如果牛群体细胞数超过20万/mL,预示着牛群存在不同程度的亚临床型乳房炎。1987年,美国国家乳房炎委员会(NMC)指出,如果大罐奶体细胞数超过20万/mL,那么牛群中6%的乳区存在感染[4]。大量文献表明:体细胞数和乳房炎存在较高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平均为0.7[5]。乳房炎是奶牛群中防治花费最多的疾病,体细胞数减少可以有效避免乳房炎的发生。

图7 2013~2017年平均胎次变化情况

由图7可以看出,胎次由2013年的2.29胎次下降为2017年的2.15胎次,说明牧场还未对牛群的长寿性重视起来,其中,乳房炎抗性与生产寿命在遗传上呈正相关,提高牛群利用年限,是牧场未来育种改良的重点。

2.2 体型遗传进展分析

表1 2013~2017年体型评分平均值

图8 2013~2017年各性状体型总分进展情况

由图8可以看出,体躯容量从2015年得到最高分91.2分后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牧场育种方向由注重大体型公牛转变为选择体型适中的公牛。肢蹄、泌乳系统、棱角性有所进展,这也是近几年持续不断改良取得的成效。

图9 2013~2017年体型性状进展情况

由图9可知,体型性状中的体高提升放缓,尻宽和尻角度、腰强度保持平稳。尻部主要与奶牛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可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难易和产后恶露排除。从2013~2017年尻角度和尻宽能够保持稳定,可以减少对繁殖工作的影响,提高奶牛的繁殖力和产奶性能。

图10 2013~2017年乳房性状进展情况

由图10可以看出,后乳房高度、后乳房宽度提升比较大,后乳房高度从2013年的5.9分提升到2017年的7.0分,后乳房宽度从2013年的6.4分提升到2017年的6.7分,后乳房高度,即后乳房腺体组织最上缘与阴门基部之间的距离,后乳房的高度是乳房容量重要指标,后乳房附着高度越高,说明乳房发育越好;对后乳房附着高度的评分,乳腺上缘距阴门之间的距离越近越好。后乳房的宽度是乳房容量的重要指标,指后乳房腺体组织的上缘在奶牛后裆之间的附着宽度。后乳房和高峰产奶量与产奶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和0.23[6],这两个性状越优秀,代表乳房结构越好,产奶量越高。乳房性状改良效果越好,体细胞数也会越低。

乳房性状的缺陷性状是前乳房附着,前乳房附着的遗传力比较小,在0.29,前乳房附着差会造成乳房下垂,通常会对乳房造成损伤,因此在后续改良中需要对前乳房附着进行重点改良。

图11 2013~2017年肢蹄性状进展情况

由图11可以看出,肢蹄性状中后肢后视由2013年的6.5分提升到6.7分。后肢后视是与肢蹄耐久力有关的性状。站立姿势端正的奶牛,其底部磨损比较均匀,内蹄和外蹄比较均匀。对本性状的评分,鉴定员站到奶牛后部,观察其后肢站立姿势及两飞节间的距离和弯曲状况。两飞节间的距离很宽,两后肢呈平行状态站立的牛只,不仅其肢蹄耐久力好,且蹄部磨损均匀,蹄病发病率低,而且,两后裆之间空间比较大,可为具有一个宽大的后乳房提供足够的空间。肢蹄性状中最主要的缺陷是蹄角度偏低。蹄角度与地面夹角小的牛只,蹄冠薄使蹄璧变得长而平展,极容易引起蹄损伤、蹄变形等蹄病,严重影响奶牛的耐久力和运动能力,进而影响采食效率及生产性能的发挥,缩短利用年限。影响蹄角度的因素主要是饲养管理和遗传[7],饲养中若营养不平衡和矿物质补充不足,可影响到蹄壁的结实度,从而引起蹄角度发生变化;奶牛运动场地面过硬或坡度过大,可造成蹄磨损严重和磨损不均,引起蹄壁变薄,角度发生变化;奶牛后肢姿势不正,使蹄底磨损程度不均匀,引起蹄角度的变化;奶牛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使蹄部角质硬度变小,而造成磨损严重,引起蹄角度变化;蹄角度硬度同时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上海气候炎热,尤其夏季高温高湿,对奶牛应激很大,而且蹄角度遗传力为0.15[8],遗传力较小,因此需要格外重视对蹄角度的改良。

3 结论

通过对2013~2017年的上海5个牛场DHI数据和外貌鉴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牧场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有明显的提升,高峰日和高峰奶量提升明显,群体体细胞数下降很大,这与乳房性状的改良,尤其是后乳房宽度和后乳房高度的改良密切相关,未来育种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生产寿命、蹄角度、前乳房附着,在公牛选择中需要关注生产寿命性状的改良。蹄角度、前乳房附着改良遗传进展缓慢,需要重点关注,这样才能更有效改良牛群缺陷,使牧场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奶量乳脂产奶量
乳脂品质及其通过饲粮措施进行优化的研究进展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宝宝饱不饱,衡量有四招
抚触护理对新生儿排便、奶量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体重与产奶量变化规律研究
Should a colonoscopy be offered routinely to patients with CT proven acute diverticuliti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metaanalysis of best available evidence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提高奶牛乳脂率的几方面措施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