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3杨玉艳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单位制度

杨玉艳

一、前言

公共事业单位是以非营利的组织,以公共服务为宗旨。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业务相对简单,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也相对滞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对事业单位的管理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事业单位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来提高管理水平。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1.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公司里面的财务信息不仅可以反映该公司在一定阶段的运营情况和财产情况,同时,根据公司里面的财务信息,可以制定有效的财政政策,通过内部管理,可以使得公司的工作流程变得更加的清晰,同时,分离不兼容的职位,相互制约,防止内部员工虚报账,伪造、篡改、财务信息,从而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2.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事业单位大部分是由财政拨款所得,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一笔资金进行合理的资产分配问题是事业单位所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与制度相适应。优秀的内部控制制度能跟踪、规范各类收支行为,确保收入及时入账,让使用的费用更合理。避免金融工作的随意性,导致国有资产的不当流失,从源头上保证金融资金的安全和完整。

3.维护单位正常运行,实现更好地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也迎来了快速发展,国家机构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机构分类、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这些方面加强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措施,规范了单位的正常运行,适应了单位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未建立内部控制,或是内控制度建立不合理

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是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和工作,就目前来说,利用内部控制来实现内部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目前内部控制对有些单位来说,是只知道如何建立内部控制,但不知道要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如何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都是没有办法做到的;一些单位采用财务管理制度代替内部控制;一些单位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它只是改变了其他单位的内部控制,而没有满足实际单位的要求;虽然有些单位已经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导致重要的要求没有得到遵循。

2.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导致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解是肤浅的,更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实现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保证,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对公共机构来说相对较新。什么是内部控制,如何建立内部控制系统仍然是空中楼阁,缺乏针对性。一些事业单位从领导层开始,对内部控制就了解的不太深,从心底不认同这个制度,遵守公司原有的规章制度,不愿接受新的内部制度,目前,财务部门已经发布了一系列的制度,从每年部门预算再到财政部集中支付制度,没有建立内部控制系统。

3.部门预算控制编制不科学,预算控制薄弱

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的实施,内部控制有所改善;但在实践中,大多数公司和单位的预算经济成本仍然控制的相当薄弱。表现为:首先,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范围广,没能完善项目且未达到零基预算。比方说,在事业单位编制第二年的经费预算时,必须要有各个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同时,在目前对预算的基础上,财务人员可能会增加或减少,而且某些项目预算的编制没有科学论据,导致缺乏权力,对部门预算的约束力也很低。其次,预算执行随意性强且数额大,资金往往跨项目使用,但是,预算的执行可能不符合预算批准和支出安排。

四、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内控水平的几点重要举措

1.完善内部控制环境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是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又一重要措施。事业单位需要改善内部治理环境,确保在做出经济活动决策时,能够相互制约,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垄断权力造成的经济活动失误,给公共机构的经济活动带来风险。此外,还要尽可能完善机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全体员工的意识,内部控制意识的态度,并贯穿于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参与氛围和内部控制活动,让内部控制的工作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2.强化预算管理

加强预算管理是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重要举措。业务部门经理需要注意预算管理的作用,实现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状态的核心,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相关人员需要提高日常预算意识工作,介绍科学方法,例如:零基预算、细化预算,确保符合实际情况,避免与实际工作断线的情况发生,确保预算执行有序,避免经常发生变化,确保预算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因此,预算管理实施,建设设置一个预算超支预警系统,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将评估和预算执行做到位,从而激发全体员工参与预算管理的热情,以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3.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每个工作都有其风险,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内在的。事业单位作为一个重要的部门,应该更加重视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所有的领导和员工都应该有敏锐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在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给予应有的重视。由于金融风险是机构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如金融资本的方向,如何利用最有效的资本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所有这些都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建立事业单位风险评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风险必须做好防范工作,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它告诉我们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在大数据支持下,我们积极应对潜在风险,确保未来公共机构的顺利发展。

4.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部控制制度应符合制度本身的特点。例如,在财政活动中,收入和支出由两条线管理,使用政府采购模式,并使用国库的统一管理进行账户管理。这些都是基于内部控制系统。不仅如此,还应严格管理一些重要岗位,积极采用责任制管理制度。每个人都应该承担责任,明确责任。运用制度约束员工,运用指标判断绩效,实现奖惩分明,建立完善合理的员工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是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必由之路。执行内部控制依赖于强大的监督业务部门经理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的活动整个过程的动态监督,加强责任管理,建立优化经济活动。

五、结语

总之,机构的内部控制活动和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是新时代的管理要求。制度不仅限于意识形态的进步,也包括在实践中的应用。目前,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落后。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要与时俱进,加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单位制度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看错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协办单位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