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及其对策
2019-07-13陈惠仙
陈惠仙
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建设,建立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对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会计秩序混乱,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以致管理失控,资产流失等。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推行的难点、制度完善的对策与措施进行了研究。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等方式来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各项管理活动和权力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财务内部控制是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单位资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工作。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对提高行政运行效率、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具有重要作用。
(一)提高行政运行效率
建立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以及监督机制,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不断发展和保持职能正常高效运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财务内部控制能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帮助单位适应外部环境和管理要求的变化,从而推进单位行政效率,更有效地制止了行政事业单位各种贪腐事件的发生。
(二)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国家掌握着巨大的资源,而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承担着管理和使用的职责,行政事业单位具有管理公共事务、公共资源的权利,在履行各项职权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经济活动,缺乏财务内部控制就会导致发生各种违规违法的行为,加大执政风险的同时,也会造成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的流失,甚至巨额损失。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有一套严密的制约机制来杜绝人情交易和暗箱操作。
(三)节约行政管理成本
由于外部监管力量有限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难以受到时时刻刻和全面的监督,关键还是要自己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刚性标准,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其单位性质的特殊性,管理者更重视政绩,缺乏基础会计知识,从而容易忽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会计工作得不到单位管理者重视,有的单位不制定规章制度或者制定了制度而不重落实,忽视对单位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分管财务的管理者往往缺乏必要的会计知识,不知如何对会计工作进行监管,还有可能对会计工作进行错误的指挥,进而产生会计风险。比如:管理者认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核算,财务人员配备不足,出现出纳兼任稽核等现象,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造成单位资金管理失控;还有单位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而直接使用上级或有关部门的制度,甚至以工作经验代替内控制度,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脱节,这样财务人员可操作空间较大,管理较为随意,最后出现舞弊事件。
(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001 年,我国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其中指出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执行标准,对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自身通常会参照这些法律法规,制定出适合自己单位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变化较快,制度跟不上变化,让大多数单位自身建立的会计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办法做到引导和制约单位,从而使会计操作不规范频频发生。例如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简单甚至漏填,记账凭证无法按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制作,重要的业务事项无法清晰的表达等。此外,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及规范修订并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三)监管者执行不到位
首先,内部监管问题。由于我国现行体制的原因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较少,因此往往存在着“一人多岗”的情况,有些单位甚至由由其他科室人员代办会计行为,没有配备财务专职人员,会计中不相容职位的设定形同虚设;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设科室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管的会计部门或岗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会计岗位职责和制度,缺少对会计考核的参照指标,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违法行为难以防范,容易导致风险的产生。其次,外部监管问题。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个数众多,假如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自己监督机制,等到审计、纪检、财政等部门的审核时,工作量不仅繁重,而且难以监管。这种情况下会计风险行为随时都有可能产生,等到产生后再来监管已经为时已晚。因此,缺乏内部和外部的监管容易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
(四)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会计人员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高低与否、是否具有必要的专业知识、从业经验以及必要的责任感至关重要。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敷衍了事,对一些不了解的业务大而化之,粗心操作会使得会计信息的失真。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方法单凭管理者的喜恶,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机制让会计人员得到充分的专业学习和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个会计从业者提高理论与实践水平的必要前提。在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认识,许多会计人员只把继续教育当成一个强制性任务而没有真正的开展学习。当会计准则和制度更新时,一些单位会计人员没有及时的去学习钻研,单凭着经验进行会计工作容易导致会计风险发生。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的对策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财务工作中,由于各种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其要面临诸多风险,只有通过有效的手段来解决这些风险,才能够更好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进行。
(一)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加强对内部财务工作的重视。作为一名管理者,应对会计基础知识有必要了解,能够凭借相应规章制度对分管财务的管理人员进行规范,督促他们组织开展会计基础以及法规方面的培训的同时也能更清晰掌握各项资金的流向。可以采用通过增设考核指标调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将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列入考核范围等,从而使财务工作得以有效监督,防止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二)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制度是一个单位运行的基础,好的制度能给单位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让其顺利运转。各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相关制度,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符合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事、管人的机制。重要部门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更加详细的财务内控制度,按制度办事,真正的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三)落实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
1.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遵照《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配备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职责进行合理调配。编制充足的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内部财务审核部门,招录一些专业的审计人员来进行内部审核工作,通过平时的工作交流中监督发现的问题来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
2.外部监督。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各单位会计资料的内容,范围和程序进行检查,着重对会计舞弊和重大错报漏报进行风险排查,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监督模式。
(四)加强会计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
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能力不足,因此提高会计人员尤其是会计管理者的业务技能、政治素养和廉政意识至关重要。首先,控制财务风险的重要保证往往依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因此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核算、计量、填报报表的方法,更应注重提升自身会计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手段增强会计人员培训积极性。其次,设置新招录人员的专业门槛。对于单位新招录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应的会计知识,而且要加强对其专业理论水平的考核。符合会计人员上岗的条件才能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最后,加强法制教育,可以通过定期举行会计从业人员法制廉政风险教育培训来加强单位会计人员的法制水平和廉政意识,充分发挥其发挥风险控制作用,增加会计人员责任感才能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
四、结语
健全的行政事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能够有效规范单位内部行为,能合理的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以及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确保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安全有效使用。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单位管理的好坏,各业务部门在日常工作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执行者,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有着不可缺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