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7-13陈美莲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落地决策经营

陈美莲

一、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了实现经营战略指标,保证财产安全,确保财务数据体现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确保经营活动落地可执行,保证经营过程中实现企业在内部采取有限的“他控”、必要的“互控”、全员的“自控”等一系列方法、手段与措施的总称。

民营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管控,包括下列控制要素。

(一)风险评估

是企业及时发现、全面分析经营活动中与经营战略目标相关的潜在风险,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案。

(二)内部监控

是企业对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360 度无死角监控检查,一旦发现内部控制漏洞,迅速加以改进。

(三)信息与沟通

是企业快速收集、有效的归纳、外部和内部控制相关联的风险信息,确保有效信息在企业外部、内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从而快速决策的结果。

(四)控制活动

是企业根据自身承受风险评沟通估的结果,采取具体的控制方案及手段,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范围之内。

(五)内部环境

是企业落地执行内部控制的最基础条件,一般包括人力资源构架、权责利分配、内部审计制度、企业文化融入、治理结构落地、机构设置合理等。

二、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具体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安全状况差

资产安全是企业的命根子。也是企业资本运作的根本保障, 目前部分企业的资产安全状况不敢恭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很多企业内部控制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内控制度,违规担保,引发诉讼爆炸,造成重大经济担保损失及预计负债;(2)通过各种手段,非法转移资产,侵占挪用公司财产;(3)公司管理层内控失衡,忽视信用审查,盲目赊销,造成大量的坏账损失;(4)企业没有核心竞争力,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无效投资损失;(5)成本、费用控制松弛,没有一系列的内控程序,导致严重失控等;(6)存货、设备及公司资产闲置疏于管理,没有合理利用及发挥资产最大价值,造成大量的损失。

(二)经营无效率

某些民营企业决策机制不健全,人、财、物的管理没有划分权、责、利。管理分散,决策程序繁琐,错过了最佳决策时机,或者决策草率, 没有把控潜在风险茫然决策,决策的随意造成决策责任无人承担;上市后出现“第一年盈利、第二年亏损、第三年巨亏现象,上市前后业绩的巨大反差恰恰反映出企业经营无成效。

(三)违规违法现象屡见不鲜

对募集资金的投向没有经过专业外部投资团队及内部程序审核把关投资、随意操纵公司报表数据、造假、偷税等违法经营行为,设计回避监管的关联交易、不及时披露重大信息等违规现象严重;由于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人员利用内部控制的大漏洞,使得公司资产个人使用,资产利用率没有发挥极致,贿赂,贪污公款,与企业外部不法人员勾结,非法侵占企业资产的现象也时常发生。

(四)大量非法侵占资金

现金流是企业的空气。利润是企业的面包。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各种关联中发生的往来交易款项,代偿银行债务、担保、代垫费用、代为投资等方式占取上市公司的大部分资源,使得公司的资金没有用于公司经营,很多公司由于资金被占用,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导致走向倒闭。

三、完善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控制预算的目的性

民营企业传统的预算控制由于没有形成一种权、责、利的内部互相监控系统,从而也影响了预算风险控制实质功能。预算的目的在于重视对人才潜能的激励与人性弱点监控,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落地执行的法宝。

(二)全程监控经营过程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战略思想和激励制度的转变,特别是互联网时代,实行网络平台线上线下店铺运营、必然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改造成适应市场环境,以实现“面向全球竞争市场、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实时把控潜在风险、快速应对日日更新市场、作出最佳时机决策”等方面全方位的管理需要。

(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设立风险报警机制,风险报警系统是通过对企业经营数据过程中全面掌控,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巨大潜在风险,分析其产生的根本性原因,并汇报给决策层,为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决策者可以通过预算系统发现风险萌芽初级阶段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经营失败;投资者可以据此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企业未来的成长性,并做出投资决策。债权人可以通过这个系统做出适合企业信贷决策并进行借贷控制,合理使用财务杠杆;为了实施风险落地执行,具体操作如下:一是根据民营企业基本情况和全球同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设立一套适合企业财务风险报警的核心标准;二是估算财务风险报警指标的“报警预警值、标准值、未来期望值”;三是向管理层提出预警报告和相关解决措施。

(四)财务系统集中统筹与监控

伴随着互联网的市场经济的发展、财务集中控制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必经之路,是财务数据监控有力手段,是支持企业战略目标落地执行的有效工具,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大平台优势,为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财务数据集中控制提供了技术战略性解决方案。基于企业价值链集中管理模式的信息化系统(ERP、CRM 、SCM、)就是财务数据集中控制、集中管理的有效方式。

(五)强化审计监督

1.强化内部审计的执行力度

民营企业内部监控既是监督内部控制环节的中坚力量,也是内部控制的不可缺失组成的一部分,内部审计落地执行对保障资产的安全、完整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2.重视外部审计监督

外部的审计监督即指民间审计监督,这种监督弥补了内部监督的不足。外部审计监督的审计建议对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漏洞,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具有重要价值。

(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并强化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

首先,明确各部门权、责、利的确定与划分。依据制衡性原则,明确公司法人义务,明确公司各部门,各职能单位的责任义务,促使各部门之间交叉协作,互相监督。同时确定法人责任,将董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它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能区分化,明确职能。监事会加大对各个部门的监督工作,避免公司内部出现腐败、贪污的情况。其次,加强管理者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提升内控人才培养机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能否有效的落地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和管理者的重视程度够不够,能不能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深植每一位管理者的心中。因此就需要强化每一个管理者内部控制的思想意识,使其主观上认同,客观上执行这一制度。同时还要加大企业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将现有的内部控制法规条例进行分解,定出相应的课程,开展对人才的培训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够真正的将之推行下去。再者,要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每一个公司都要根据自身公司的战略方向确定一些符合实际情况的要素指标,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升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民营上市公司还要明确两个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从普通员工到管理人员都要将这两个制度执行下去,这样不仅仅对投资人起到了辅助监督的作用还对管理着提出了更深的要求。

(七)完善内部控制规范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条例存在一些,但大多都过于泛泛,没有具体化、针对化。几乎所有的相关法规条例都是普适性的,对于特殊的群体也没有对应的制度。不仅仅控制着盈利的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对一些非营利的企业也有控制。同时针对上市企业的法规少之又少,缺乏有效的控制力。例如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中,依据财政部门的规定,这一规范准则是适用于所有的国家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上市公司的。但其中相比较而言上市公司是有区别于其它的团体组织的,因为其具备更多的受益人员在社会乃至国家当中具备更高的影响力,因此就有必要针对上市企业单独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对其的约束能力。基于此点我们可以发现,建立有效的上市企业和各特别性质企业上的内部控制规范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加快推动相关法规条例,使针对上市企业及各特殊性质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相关条例得以实现和推广。

结语

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执行能力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处在互联网时代复杂环境下的上市公司,更加迫切地需要内部组织优化、风险管控、信息公开化、资源共享、有效沟通等“内部互控”。唯有双控齐下, 既强调“内部互控”,又不忽略“外部监督”;既合理搭配、优质设计、又加强了落地执行,才有助于提升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管理能力和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落地决策经营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化繁为简,医保支付价可“落地”
法律何以难落地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