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问题

2019-07-13周倩倩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外包内审胜任

周倩倩

一、内部审计外包的可行性

第一、政府政策支持。《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要求,内审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求,合理配置内部审计资源,除涉密事项外,均可通过购买社会审计服务来达到审计目标,为内审外包提供了依据。

第二、存在供给市场。近年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数量攀升,拥有CPA 证书的人数也逐年增加,意味着市场中具有高标准的审计人才。注册会计师拥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具有开展内审业务的能力。

第三、存在需求市场。内部审计的系统性对内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在某些专业领域,如工程项目审计,内审人员并不擅长,便需要委托外部机构来完成审计任务。

二、内部审计外包的优点

(一)提升内部审计独立性,促进审计结果公正客观。很多企业将内审部门和其他部门平行设置,严重削弱了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些内审人员怕得罪领导,思想顾虑太多,未能反映出实际发现的问题,导致审计报告失真。而外审机构独立性强,自然也不会受到管理层意志的干扰。此外,外审机构受到行业监管机构的监督,需要严格地按照法律法规出具审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为内审的独立性提供了保障,有利于促进审计结果的公正客观。

(二)提高审计专业水准,保障内部审计结果质量。目前,多数企业缺乏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以财会、审计为主,对其他专业领域,如数据分析、工程项目等缺乏深刻认识,导致其难以对专业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审计质量不高。而会计师事务所是专业的服务机构,拥有各个领域的专业人才,外审人员经常接触不同的行业,不但熟悉不同行业业务流程、经营管理的风险点,还能熟练地运用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有着强大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有利于保障内审工作的质量。

(三)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设立内审部门,培训内审人员需要支付办公场地费、雇佣费、培训费等,消耗大量企业资源,分散有限管理精力,导致企业不能集中力量发展主业。如果将内审外包给中介机构,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费用,把有限资源和管理精力投放到主要业务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外审人员的经验比内审人员丰富,更能系统地排查风险点,找出管理漏洞,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

三、内部审计外包存在的问题

(一)外包决策过程不够科学。目前,多数企业尚未建立内部审计外包制度,缺乏对内审外包方式、范围、决策的规范制度,如未建立内审外包决策组织,对外包项目的风险和机会缺乏系统的评价,导致预期的审计目标无法实现。同时,也未建立外包供应商选择的规范制度,虽然也进行了招投标流程,做出了相应评估,但评估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地关注到外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审计专长领域等是否与外包审计项目的需求相一致。

(二)外包质量缺乏有效评价。一方面,外包审计质量难以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仅根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很难对审计质量进行合理的评价。实务中,多数企业也只是通过比较审计项目的实际完成时间和计划完成时间来衡量外包审计质量,未能从审计过程质量、结果质量及合同履行情况等方面综合评价审计外包的质量。另一方面,有些内部审计师对自身胜任能力缺乏自信,严重依赖外审人员的审计结果,盲目听取他们的意见,缺乏对审计外包质量的评价。

(三)核心商业机密容易泄露。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决定了其涵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是核心业务流程、财务管理等高风险领域,而这些高风险领域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如果将内审外包,外审人员将不可避免地接触到企业核心商业机密,并将重要事项记录于审计工作底稿。尽管外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能从一定程度上约束审计师的行为,但当竞争对手或其他利益相关者以金钱诱惑他们时,也很难做到完全保密。

(四)内部审计资源容易浪费。内部审计人员对企业竞争战略、风险管理、核心业务流程等非常熟悉,而外部审计师在短期的审计工作中,很难对企业有着全面深刻的认识。内审业务外包后,内审师很容易模糊自己在外包审计项目中的立场,他们往往认为,外包的审计项目是外包机构的职责,跟他们没有关系,所以他们基本不参与外包审计项目。如果闲置的内部审计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内部审计外包对策分析

(一)建立健全外包决策过程。企业可以从外包形式、外包内容、外包商选择的决策上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外包决策过程。首先,外包形式包括全外包、部分外包、合作外包、审计管理咨询,企业可根据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专业胜任能力、外包风险、管理层是否支持外包等因素决定外包形式;其次,外包内容有财务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内控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企业可以从成本效益原则、内审人员是否胜任、管理层意图等方面决定外包内容;最后,外包商选择的决策上,企业可从外包机构的声誉、胜任能力、规模大小、审计费用等综合考虑。

(二)严格控制外包服务质量。首先,企业需建立合理的外部审计机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中介机构的合同履行情况(包括审计范围、审计时限、审计收费、审计保密性、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等)、审计过程质量(包括审计方案可操作性、审计证据充分适当性、审计工作底稿清晰性和完整性、审计报告是否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建议等)、审计结果质量(包括重大审计发现数量、审计节约金额数、审计意见或建议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审计建议的采纳和整改反馈数等)三个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其次,要与外包服务机构积极地沟通外包服务质量的评价结果,以便他们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最后,要建立外包服务机构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地调整中介机构备选库名单,将评价不合格的机构剔除出去。

(三)建立机密泄露追究制度。一方面,企业除了对内部员工进行保密教育之外,还应当在外包合同条款中明确中介服务机构的违约责任,针对保密性签订补充协议,协议中应明确如果外包机构泄露了企业商业机密将面临的巨额赔偿金以及行业监督机构对其的严厉惩罚,以此来强化中介机构的廉洁自律意识,降低商业机密泄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如果商业机密泄露,企业应根据保密协议规定追究责任人,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四)建立内外审计沟通机制。《内部审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协调能力。对于外包的内部审计项目,如果企业能建立内、外部审计协调沟通机制(如定期地与外部审计人员召开例会),有利于改善内、外部审计人员之间的关系,能高效率地传递企业各方面的审计信息,进一步促进了内部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外包内审胜任
基于分级审核模式的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研究
聚焦内审转型升级 提升增值服务水平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加强工程结算内审的思路
新监管框架下银行的风控和内审体系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提升历史教师胜任力应关注三维素养
企业竞争中供应链管理的作用
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外包风险及应对措施分析
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