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3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12期
关键词:会计核算事业单位管理

刘 莉

前言:事业单位往往是以提供精神产品或者劳务等无形产品为主的组织部门,单位性质较为特殊。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在某些层面上也可以视为物质产品的消费部门,具备特殊性、生产性的消耗特点。涉及到的经济活动往往需要以降低实际消耗成本为主要目标,以确保单位发展效益。而事业单位中的大部分固定资产源自政府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政府财政资金配置合理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针对于此,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强度,是管理人员必须予以重点践行的工作任务。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一)过于侧重固定资产购置问题

事业单位针对年度预算问题,往往会将固定资产购置工作视为工作重点,以期可以获得更多的财政拨款资金,因此事业单位通常会出现“重购置、轻配置”问题,并给固定资产购置方案的可行性带来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中,某些事业单位并未针对固定资产购置方案的合理与否进行实践检验,导致固定资产购置决策往往存在盲目性、随意性情况。最重要的是,在固定资产配置机制的选择方面,管理人员并未针对现有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导致固有资产闲置、使用过度问题普遍存在。

(二)固定资产核算信息化程度不高

当前,部分事业单位在实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过程中,仍旧会受到账实不符、账卡不符等不足影响,使得会计信息核算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难以利用会计信息将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化情况直观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部分事业单位依然会使用传统的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对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工作显得较为忽略。另一方面,清理固定资产过程中,部分事业单位可以隐瞒资产清理收入实际情况,贪污腐败问题频频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事业单位并未采取信息化管理手段,因而导致上述问题的频繁出现。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匮乏

部分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造成不利影响。再加上部分事业单位没有成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依然使用“谁使用、谁管理”的工作模式,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经常会出现分散现象,未针对固定资产实行跟踪管理策略,导致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大幅度降低、资产闲置问题频繁出现。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分析

(一)深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确保最终管理效果

事业单位唯有真正地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够有效缓解固定资产管理现状问题。为此,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要深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为最终的管理效果奠定基础保障。一方面,加强采购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充分掌握自身的固定资产整体存量,根据单位自身实际需求,编制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购置方案,从而有效避免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超需购置固定资产的问题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事业单位中的财务部门、物资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形成全面共享,从而加强固定资产的配置合理性。

(二)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

在健全与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支出内容,制定不同固定资产管理细则。

首先,确立科学、合理的总则与细则内容。在总则内容方面,主要以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使用单位承担的责任为主,根据预先设定的管理目标,加强对固定资产购置、配置效果,确保各项工作流程得以顺利开展。其次,确立科学、完善的报废处理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报废管理工作要由专业设备部门的严格检定,实现对固定资产信息、数据的收集管理。按照严格的报废审批程序进行落实,实现共同管理效果。最后,确立科学、合理的清查制度。主要由资质良好与信誉良好的第三方资产评估机构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情况,开展定期性评估工作,充分掌握事业单位当前固定资产配置情况,杜绝贪污腐败问题的出现。

(三)严加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

会计核算作为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的基本保障,理应得到领导人员的重视。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提高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水平,以期可以为固定资产的配置工作提供有效保障。以下是本人结合相关经验,总结与归纳的关于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的措施方法,以供参考。

一方面,计提折旧。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工作问题时,应该严格遵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按月计提折旧处理方式对非流动资产基金进行借记处理,目的在于将累计折旧实现贷记处理要求,为会计核算信息的准确性提供相应保障,尽可能地将真实信息反馈给领导人员,防止出现会计核算信息不准确问题,规避以往核算内容不准确等问题。

另一方面,规范会计处理流程。事业单位在完成固定资产购入工作之后,必须及时做好登记入账工作。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并在卡片中填入与固定资产问题相关的信息内容。及时将盘盈盘亏情况反馈给单位领导处,待审批通过之后,再开展财务处理工作。与此同时,利用信息化管理软件实现对会计核算过程的信息化管理要求。重点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实行会计核算工作,并且将得到的固定资产信息与各部门进行共享,确保每个业务处室都可以充分掌握固定资产实时情况,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的安全性。

(四)确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

确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合理配置、安全使用的基础保障。鉴于此,单位应该始终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的确立工作视为日常工作重点,并加以严格执行。与此同时,重点加强对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效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要加强对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报废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目的在于杜绝谋取私利或者窃取固定资产问题。必要时,可以构建固定资产联动机制。主要通过加强内部资产配置管理效果,防止资产边清边乱问题的出现。如此一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基本上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力度,尽可能地为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效果提供安全保障。对于当前固定资产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合理或者浪费情况,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最好从深化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流程、确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机制以及健全、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内容等方面入手,统筹规划、合力推进,重点解决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问题,为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会计核算事业单位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论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核算及税务处理
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的难点与重点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营改增”后运费的会计核算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