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9-07-13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张凡
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 张凡
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经济体制也紧跟着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为了适应时代的更新迭起,许多企业也在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运用优化的管理制度来提高企业管理的质量。而会计报表分析作为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的重要工具,受到越来越多的信息使用者的关注,其不仅能够全方位的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效的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而且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规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解决策略,帮助决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引言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决定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及话语权。因此,国有企业需要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作出正确的判断,减少决策中的不确定因素,不断挖掘企业发展的潜力,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而有些国有企业,特别是地处中西部地区的,由于接收新信息的滞后性和管理理念的落后,未能很好的应用会计报表分析这一管理工具,不能根据会计报表中各项财务指标提炼出重要的数据,不能将这些数据转换成有益于企业决策的信息,导致决策层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重视程度不足,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2 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十分重视会计报表的分析工作,致使决策层不能及时地发现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对出现的各类问题也不能及时的应对解决,甚者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实力。
2.1 对会计报表分析重视程度不足,缺乏专业的分析人员
由于国资系统对国有企业的考核偏重不同,促使国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以销售业绩的突破作为工作重点,并不十分关注企业的管理工作,自然也就不会关注会计报表分析这种专业化的管理工具。再加上国有企业管理层任职年龄和任职期限的限制,导致部分国有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固步自封,高层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平稳过渡,不愿主动接收新信息。长此以往,就导致国有企业在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与大型私营企业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而国有企业决策层因对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视程度不足,在财务人员配备方面也就良莠不齐了,而财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又直接影响到分析工作的效果,分析报告过于简单或过于数字化,也就直接影响了决策层的使用和决策。因此,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缺乏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乃至缺乏对企业、行业情况都足够了解的分析人员,自然就不能很好地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工作,决策层也就不能从分析报告中,及时地发现企业运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而当企业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可能会措手不及,不能及时地防范和应对。
2.2 会计核算体制不完善,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
紧跟世界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国有企业只有在拓展业务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才能够在当前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位。虽然近些年国家对会计政策以及税收政策进行了调整,但国有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体制建设不完善的情况,有的国有企业人员思想还相对陈旧,对新政策不能深入的学习、应用,致使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粗枝大叶的现象,对会计科目的使用也不精准,影响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直接导致会计报表分析偏离实际,造成会计报表分析的质量差,影响企业的决策,及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了解。如存货的核算拥有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多种计价法,有些人员可能出于个人目的,随意调整核算方法,影响会计报表资产价值和盈利情况。再者,一些会计科目在使用上,随意调整,导致会计报表中科目虚高、虚低,数据不准确。财务数据的失真,将会对企业的决策产生负面影响,对企业的日后发展造成严重的限制和阻碍。
2.3 会计报表本身存在局限性,分析方法运用不灵活
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情况和特定时期资产负债状况的财务类报表,更多反映的是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利润及资金流量等财务数据,其并没有披露出企业的全部信息,而有些信息使用者更关心的是行业发展情况、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企业前景及核心竞争力等这些非财务信息,但这些信息很难在会计报表中直接体现出来,这些信息又是面向未来的信息,能协助、指引信息使用者进行判断和长期决策。而会计报表主要的三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是反映某个时点企业的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情况,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某个期间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及各类现金流动情况。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其中参杂着时点数据和期间数据的对比分析工作,会造成对比数据本身就不能准确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情况。
再者,针对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分析方法有时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如比率分析,是会计报表分析时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可以对同一期报表上的几个重要项目进行比较,也可与历史数据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计算,得出如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比率、资产收益率、经营利润率等,但这些比率仅是数值的体现,如不进行数据背后信息的分析,可能就不能准确的分析出导致这一结果的真实原因。因此,盲目的使用会计报表分析方法,可能并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结论。
3 深化企业会计报表分析的对策建议
会计报表分析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管理工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自身的生产经营情况,而且可以协助企业预知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面临的风险。因此,国有企业应该提升对会计报表分析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弥补运用会计报表分析时存在的各种不足,完善分析数据基础,提升分析结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3.1 加强对会计报表分析的重视程度,配备专业的人才
国资系统作为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应该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考核机制,将国有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短期经营目标及利润考核等多项指标进行结合。重点关注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指导决策层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的提升,完善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增强会计报表的分析能力,主动接收新信息、新方法,多与有着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进行交流、学习,提升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会计报表分析,及时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及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减少事后的措手不及和应对不及时。
而财务人员作为会计报表分析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有企业应该积极配备具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财务分析人员,要做到在会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企业的运营情况,加强对财务数据、经营数据、行业数据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国有企业还应建立合理的奖罚机制和薪酬体系,激励专业人才进入国有企业,长期服务于国有企业。加强培训和学习,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分析能力,建立切实合理的会计核算体系,实现规范管理、制度化管理,为会计报表分析工作打好支持基础。另外,应鼓励财务分析人员主动学习掌握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引进科学创新的管理思路,为企业决策奠定技术基础,协助决策层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指引企业发展方向,协助高层作出正确的决策。
3.2 健全会计核算体制,完善会计科目标准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努力完善企业管理,细化管理职责,应用制度化管理的理念,积极制定、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建立健全的会计核算体制,为会计报表分析打下坚实的基础。首先,对会计核算中具体科目的业务归类应该加以明确,核算方法应该前后统一,不能因个人的喜好或利益需求进行随意的调整。其次,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及职业道德也要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财务人员具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对待违规事项及不合理要求,能够严厉拒绝。最后,应该完善会计报表信息的披露机制,及时披露企业的经营数据,必要时聘请外部审计机构进行规范化的业务指导。国有企业应该扩大信息披露的范围,丰富披露信息的内容,通过会计报表分析工作,辅助企业其他部门完善日常工作和部门管理。信息可以说是企业分析的根本,会计报表的分析离不开大量的信息,充分利用真实、准确的信息,才能确保分析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才能为企业决策奠定基础、指明方向。
3.3 建立财务与非财务数据库,注重多角度、多维度分析
由于会计报表本身呈现数据的局限性,国有企业应该积极建立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库,从多角度、多维度来分析企业的经营情况,必要时可以借助外部咨询公司的力量,收集行业发展情况,建立同行业经营情况数据库,明确对标企业,制定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明确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工作时,应关注这些非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将其列为分析工作的重点,通过分析企业所在领域的真实情况,深入剖析企业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的潜力。同时,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应提高对比数据的匹配度,灵活应用分析方法,提升分析工作的效果,深入研究分析数据形成的原因及未来的趋势。通过数据分析工作,揭露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什么优势和劣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有什么机会,可能存在什么威胁,协助信息使用者作出有效的判断。
4 结语
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管理方法,而会计报表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工具,其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对比分析,使信息使用者及时了解企业的运营情况,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在经济市场的占有份额,推动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该积极推行会计报表分析工作,增强决策层预判能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