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地区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分析①
2019-07-13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李明霞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 李明霞
最早起源于美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后发展迅猛。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积极投资于国内的新型服务业、电子商务、高增长连锁业、生物医药业等多种行业,并且很多项目获得了可观的收益。私募股权基金的优势鲜明,如可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退出渠道多元化等,私募股权基金可将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机结合,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上的直接支持。
1 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整体发展情况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权益性投资,对投资人的风险管理能力要求颇高。国内虽然引进私募股权基金的时间较晚,但近些年来成长很快,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私募股权管理机构,如深圳南海成长、东方富海、鼎辉、弘毅等,为互联网、新媒体、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医疗、消费零售等各种行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渠道。2004年起,受到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深圳民企开始在深圳中小板上市。2005年,国内互联网技术行业中大多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拥有大量用户群,但商业模式不清晰、盈利不足的现象,这些特点却被优秀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看重,并积极进行投资。其中典型案例如聚力传媒,就同时受到软银中国和蓝驰创投的青睐,连续两次给予投资机会。其他如阿里巴巴、百度、盛大网络、金风科技等明星企业,更是背后离不开杰出私募股权基金的扶持。
国内近几年来对于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研究颇多。白婧(2018)认为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意义重大,但目前相关投资仍然稀少,需要政府加大重视程度和发挥引导作用[1]。詹正华等(2018)认为私募股权投资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重要方式,有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经营绩效优于无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并且私募股权投资联合数量、持股比例越高越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升[2]。赵琨(2017)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目前融资存在资金、管理结构、影响力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监管机构,建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从而促进中小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金更合理化更有效率的流动[3]。高志华以内蒙古地区为例研究了私募股权投资与中小企业融资对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小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缺失、投资者与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缺少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等方面[4]。
2 苏州地区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情况
江苏省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一直排在全国前十位。2017年,江苏省政府投资基金作为有限合伙市场的新晋主力,排在全国政府引导基金前三甲位置。受到江苏省政府政策影响,再加上苏州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方政府亲商亲民,金融创新举措力度非常大。苏州地区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且形成了一定的区域效应,如吴江有名的以丝绸纺织业务为主体的中小企业群,普遍存在成本增高、出口压力增大、结构调整、融资困难等多种瓶颈。为了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2016年由苏州市政府牵头,苏州本土股权投资机构元禾控股作为主发起人搭建了股权基金融资交易平台——苏州股权交易中心。苏州股权交易中心的成立为解决私募股权机构和中小企业融资对接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提供了便捷渠道。2017年,苏州工业园区元禾辰坤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中心(简称元禾辰坤)进军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机构有限合伙人30强之列,说明苏州地区私募股权基金的实力和潜力不容忽视。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型中小企业更为集中,主要积聚在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的国际科技园内,如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慧盾信息安全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均以高科技、轻资产、创新快为主要特点,这些企业往往难以获得传统金融机构快速有力的支持,而私募股权基金则可以直接注资于看好其发展前景的此类企业,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度,助其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2018年,苏州工业园区签约成立了国内首个并购基金小镇,区域股权投资基金规模超过1200亿元,引进了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投资、证券投资等各类私募基金,主要定位便在于服务实体经济,为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多个金融要素交易市场的构建作出了深入改革。目前,苏州地区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投向新能源、消费服务等创新型或新兴产业方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3 苏州地区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苏州市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对私募股权投资也在宏观方面进行了一定的引导,及时搭建了融资对接平台,研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和方案。如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金惠行动”“创客训练营”等,对于区域性金融市场体系的构建也在逐渐完善,但中小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两者在具体对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和解决。
3.1 行业因素
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较短,抵抗风险能力较低,如民营企业大概只有7年左右,而多数项目3年内死亡概率极大,所以私募股权企业在筛选企业时极为慎重,既要看企业所处行业的成长空间,又要看企业本身的素质和特点,经常会出现好企业被多家基金同时看中。如当前比较火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潜力大,私募股权基金对其背景调查都做得非常详细,更看重其运营和盈利能力,拟投项目大都会竞争激烈,反而不一定都能投上,而普通中小企业则无人问津。因此中小企业自身需要紧跟国家政策的步伐和市场行情的需求,及时转型和创新,好的行业和项目才有机会获得私募股权基金的垂青。目前苏州市虽然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缺口大,但真正能获得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企业数量并不多。
3.2 流动性和退出方式
理论上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小企业投资周期相对较长,通常意义上是10年左右,前5年为投资期,后5年为退出期。但由于我国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流动性相对较差,而部分投资者由于资金需求等各种原因又需要提前退出。目前最常见的私募基金退出方式主流仍然是IPO模式、兼并并购、股份回购等模式,真正能实现IPO模式的企业并不多,而且以港股和美股市场为主,A股市场排队时间太长。在实践操作中最常见的基金是3+2模式,已经缩短了时间,但由于退出时间的不确定性,很多私募股权投资者经常会采用溢价转让的模式,持有2~3年即溢价转让。而美国则有专门针对私募股权基金的“升降转板机制”和完善的退市制度,不同板块流动性强,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融资需求,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也更为完善。
3.3 企业内部管理因素
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大都不完善,普遍存在产权不清晰、无统一的财务体系、粗放经营为主等缺陷,民营企业的亲情管理模式更是比比皆是,这些瓶颈势必制约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私募股权基金作为权益性投资,势必会对企业的治理结构、财务体系、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很多中小企业既担心私募股权投资会降低实际控制权,又会因为规范化管理需要加大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而引发矛盾。
3.4 企业家和私募基金管理人才自身局限
苏州地区中小企业家多数为“60后”“70后”或“80后”作为接班人,管理思想相对保守,再加上本身对私募股权投资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介入企业内部管理持有抵触心理,尤其是民营企业家难以做到全面放权,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真正分离。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管理领域确实也紧缺优秀的基金管理人,两者的融合和对接仍然需要时间的磨合和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