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与路径研究——以临沂市为例
2019-07-13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王肖肖李冰邓永梅侯晓慧陈敏华
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 王肖肖 李冰 邓永梅 侯晓慧 陈敏华
1 新旧动能转换的内涵
新旧动能转换就是传统动能向新兴动能转换的过程,新动能指利用产业变革带来的经济发展动力,新型产业、新技术、产业升级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切新的因素都可称为新动能。而旧动能指传统的产业和发展模式,主要指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的产业。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推动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建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新旧动能转换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创新性,依托创新发展技术、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开创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革性,对落后产能进行改造升级,发掘其中新的生命力,提升经济发展,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传统的增长结构和动力进入深刻的调整期,而新的增长结构和动力在加速酝酿中,但由于其体量还不够大,持续快速增长的格局还未最终确立,不能有效抵消传统经济领域的下行压力,因而经济总体呈现持续下行态势。山东省经济总量位居中国第三位,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其经济发展目前存在较为典型的问题,临沂市作为山东省的人口与工业大市,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尤为显著,接下来将以临沂市为例展开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讨论。
2 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
近年来,临沂市在五大发展理念的引领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适应经济新常态,经济有了较为平稳的增长,但钢铁、煤化工、陶瓷、玻璃、铸造等传统产业仍占居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026.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1736.25亿元,其中传统产业产值8620.7亿元;201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45.39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884.25亿元,增长6%,传统产业产值8780.2亿元[1]。较2016年比,2017年传统产业增长率高达9.9%,且多数产业根深蒂固,转型升级存在较大压力,旧动能转变为新动能的过程仍有较大阻力。
2.2 战略新型产业发展滞后
新经济占比重较低,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产业发展滞后且投入力度不高。同时传统产业的主导地位显著,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处于萌芽起步阶段,但新型产业的着力点尚未能紧跟支持技术源培育、支持前端产品和新动能的研发,所以新动能对经济发展的指导引领作用不突出。
2.3 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临沂市的产业一直以来工业结构偏重,对资源和能源的依赖性较强,尤其化工铸造等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比重较大,对环境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污水排放、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盐碱化、绿化强度不大、资源环境承载力接近上限等问题显著,具体体现在雾霾天气持续时间长且浓度高、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玻璃陶瓷化工碎片堆积成山、土地贫瘠农业产值逐年降低等方面。近年临沂市大力发展生态,经过整改后,2016年临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居全省第7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到52天,但与国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整改任务艰巨且挑战较大。
2.4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对人才、技术、知识、资本等创新资源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受高端人才供给不足、资本技术创新供给不足、制度政策创新供给不够[2]等因素的制约,未给新动能新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环境。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校资源和产业高层次人才,但多数企业特别是众多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意识不强,研发力量薄弱,缺少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同时,科技研究投入力度不足,针对工业企业传统工业农业设立的研究机构甚少,科技研究成果较少实用度较低且研究范围较小,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和新动能的开展,所以科技创新力度亟待提高。
2.5 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2015年的环保风暴,临沂市57家企业关停,6万人失业犯罪上升[3]。直至今日,关停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仍在继续,工人失业的现象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职工人数逐年减少,由2014年的949619人到2015年的938813人再到2016年的923961人,对临沂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物价上涨幅度与工资增加幅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生活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过半。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失业、物价、工资水平等问题仍有极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
3 临沂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机制
目前,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临沂市经济复苏繁荣的关键。要实现新旧动能的完美转换,就必须在临沂市范围内确立一个长久的机制,各地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遵循国家转换机制,结合各地特色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临沂市也不例外。
3.1 规划引导机制
为进一步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提高新旧动能转换水平,促进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井然有序展开,政府应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加大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领导力度,从规划引导入手,建立机制保障,建设服务型政府。2018年5月,临沂市印发《临沂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从总体环境,形式布局等方面,对全面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建立健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措施,构建形成“一城引领、两廊带动、三园集聚、全域协同”格局,实施“8+8”产业培育计划、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等多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讲解,全面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
3.2 奖励监督机制
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政府或企业可自发形成奖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市内各地竞相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发展的热情,提高政府及企业工作效率,积极落实奖励手段,对在升级转换中贡献大的企业或个人进行分段式奖励,如以年终业绩为准,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贡献明显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业绩排名划分,以不同层次进行不同表扬。可设定突出贡献奖,对进行积极创新的企业或个人进行褒奖,并进行一定金额现金奖励以及市内通报。针对临沂市内三区九县不同程度的发展水平,实施分层考核。定时对优秀产业和落后产业进行社会公示,以增强监督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效果。
3.3 约束惩戒机制
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政策,明确和完善产业准入标准和合格界定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对于工作落后或积极性不高的企业或个人进行约谈,对于不合格企业进行勒令整改,对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不配合的企业进行勒令关停,加大政府惩戒力度,实施阶段性不定时考核,核查工作采取“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抽查企业进行专家组现场检查,对不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向省级机构申请复核。复核后确定不符合认定条件的,由省认定机构取消其企业资格。
从政府,法律角度着手,适应新时代新趋势新要求,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此才能为新旧动能加快转换提供更坚实的保障。
4 临沂市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
4.1 加快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没有落后的传统产业,只有落后的产业传统。陶瓷、煤炭等作为临沂市的传统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市场,娴熟的技术和宏伟的发展前景,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对传统产业要选择性的淘汰和升级改造。对2015—2018年重点关停(减)的传统产业企业进行合并重组,淘汰所有不符合环保标准资源浪费的企业,将闲置的原材料、厂房、资金、人力等合并重组实现再创造。同时大力发展工程机械再制造和绿色设计,推动该试点单位建立逆向物流和旧件回收体系。更要加入“互联网+”的浪潮,促进产品生产和销售网络化,培育新的增长点,向网络化、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改造形成新动能。
4.2 加快战略新型产业的发展
战略性新型产业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临沂市的新旧动能转换也必须立足于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和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型产业,代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途径[4]。临沂市应该选定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型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方向,在改造落后产能的同时着力培育新动能,扶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学习开发可再生能源、倡导节能减排,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同时利用好信息时代,发展信息网络产业以此推动产业升级,大力促进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极力推动产业规模壮大,产业水平向中高端迈进,优化整体效益,使产业持续创新。
4.3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确立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淘汰以电力、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焦炭、造纸、制革、印染等行业为重点,制定合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并按期淘汰落后产能,按照“关停淘汰一批、整治提升一批、搬迁入园一批”的思路,逐步落实好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二是加大技术扶持。加强规划引导和行业规范管理,通过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逐步实现从旧动能到新动能的转变。三是执行价格政策。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能耗、电耗达不到强制性标准及淘汰类产能目标的产业,执行差别电价、阶梯电价、惩罚性电价和超定额用水累进加价等差别化能源资源价格,倒逼落后企业淘汰。
4.4 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加快知识、技术、管理、业态和模式等创新创业的步伐,特别是与产业智慧化和智慧产业化发展直接相关的深度学习、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算法、云计算等新生产要素和新生产方式。同时需要构建科技成果发布和技术转移机制,加强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相结合。此外,需要构建一批大中小企业联合、产业上中下游衔接、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联盟,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形成技术标准,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互动的发展格局。
4.5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通过促进产业机构转换,形成新的产业布局,从而以该产业布局为指南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不断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形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新型城镇一体化。在新旧动能转换发展过程中,找准城镇化发展的新着力点和实施路径,注入新动力,是有效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