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密云区某奶牛场结核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2019-07-13张启龙沈光年郑雪莹周德刚刘海莹刘爱玲傅彩霞刘晓冬

中国动物检疫 2019年7期
关键词:奶牛场牛场饲草

张启龙,沈光年,郑雪莹,周德刚,张 玮,刘海莹,刘爱玲,张 跃,傅彩霞,刘晓冬

(1. 北京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629;2.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山东青岛 266032)

北京市从2015年开始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有序推进“非首都核心功能”的疏解,不断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行了相关畜禽养殖清退工作,奶牛存栏量由当时的16万头左右减至目前的8万头左右,同时加强了奶牛疫病防控和奶产品质量监管,尤其是奶牛结核病等人兽共患病的控制与净化,以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近几年,北京市奶牛结核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奶牛结核病血浆阳性率稳定控制在1.0%左右。2017年5月21日,北京市密云区某奶牛场送检奶牛新鲜血浆173份,依据检测标准《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检测方法》(SN/T 3312—2012),进行牛结核病检测,检出5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高达29.5%。为查明原因,及时处置和防控疫病,前往现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1 方法

1.1 病例定义

1.1.1 疑似病例 按照《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体外检测方法》(SN/T 3312—2012)诊断为阳性的病例。

1.1.2 确诊病例 经《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 18645—2002),采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局部炎性反应皮厚差≥2.0 mm的疑似病例。

1.2 调查方式及内容

以实地勘察方式,了解奶牛场周边养殖情况、内部布局;与密云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奶牛场饲养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取本场及周围养殖场情况;查阅相关档案记录,获取牛场免疫、饲料购入、调运、检疫、人员车辆进出等信息。

1.3 检测方法

依据《动物传染病学》[1]和《动物结核病 诊 断 技 术》(GB/T18645—2002), 采 用Mycobacterium bovisGamma Interferon Test Kit for Cattle(批号BG170212Z,Prionics AG公司产品)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批号201610,哈药集团产品),进行实验室诊断和临场皮试诊断。

1.4 数据分析

用Excel 2016整理采集到的数据,运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牛场概况

该奶牛场位于北纬 40.518 47°、东经 117.167 45°,毗邻一条公路,坐落于一座小山的半山坡上,周边3 km范围内没有奶牛场(图1),场门前有一小池塘。该奶牛场建于2012年,共存栏奶牛173头,其中犊牛28头、青年牛47头、泌乳期牛61头、干奶期牛37头。该场每年检测结核病1次,每次检测均能达到全覆盖。该场养殖、消毒档案较健全。据场主介绍:该场员工比较固定,没有串场行为;入口消毒池能做到每周更换1次;由于密云区正在进行养殖清退行动,2016年7月后,该场未引入新的牛只;2016年9月,送检样品的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试验结果均为阴性;2016年11月,考虑成本问题,从内蒙古赤峰市购入一批饲草,之前一直饲喂进口饲草。

图1 牛场地理位置(红色标注)

该牛场设有办公区、储料间、挤奶厅、产房、犊牛舍、青年牛舍、干奶期牛舍、泌乳牛舍,具体分布见图2。

2.2 疫病与处置情况

2017年5月21日通过干扰素试验检出51头可疑病例,6月12日经现场皮试确诊36头。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主要集中在青年牛、泌乳牛和干奶期牛(表1)。对确诊的阳性牛,依据《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和《北京市奶牛布病净化实施方案》进行全部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同时对牛场进行消毒,密切观察和监测剩余牛只。

2.3 风险因素

现场调查发现,场主因考虑成本问题,仅对泌乳期奶牛饲喂进口饲草,而对青年牛和干奶期牛饲喂产自内蒙古赤峰市的国产饲草,暂未对犊牛饲喂饲草,因此存在“不同生长时期”和“饲喂国产饲草”两个风险因素。分析结果(表2)显示,不同生长时期奶牛间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产自内蒙古赤峰市国产饲草的奶牛阳性率显著高于未饲喂的(P<0.05)。

图2 牛场布局

表1 不同奶牛群病例分布 单位:头

表2 不同风险因素分析结果

4 讨论

牛结核病是一种由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除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外,消化道传播是牛分枝杆菌的第二常见传播途径[2]。王华等[3]提到,牛结核分枝杆菌在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耐受性。O'Reilly等[4]和Daborn等[5]阐述了牛结核病可以通过垫料或者污染的干草等间接传播给牛。李智勇等[6]报道,内蒙古地区奶牛结核病阳性率为5.6%(0~22.9%),该地区的牛养殖主要以放牧为主。本研究通过现场调查以及相关统计分析,排除其他可能风险因素后,推断引起该奶牛场发病的风险因素可能为饲喂从内蒙古赤峰市购入的饲草。

牛结核菌素(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TS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唯一国际贸易指定检测方法,也是我国目前确诊牛结核病的标准方法。牛结核病ELISA γ-干扰素检测试验(IFN-γ-ELISA)被广泛用于动物结核病的初筛[7]。本调查中的两种检测方法符合率较低,可能与人员操作、不同的刺激抗原及人员实际测量误差等有关。我国现行的牛结核病检测标准PPD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操作繁琐,易产生应激,而IFN-γ测定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通量高[8]。IFN-γ测定法已经在澳大利亚、爱尔兰、新西兰、阿根廷、美国等完成了田间试验,证明该方法的敏感性为77.0%~93.6%,高于结核菌素试验的敏感性(65.6%~84.4%),目前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已被认可为正式的检测方法[9],并应用于法国斗牛群结核病净化检测[10]。2018年上海市也将IFN-γ测定方法推广应用到奶牛结核病净化场验收中。因此,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将IFN-γ测定法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以节省成本,减少对牛群生产性能的影响。

北京市自2010年实施奶牛结核病净化后,牛结核病阳性率有所下降[11],但近年来又出现波动,因此相关方应进一步重视牛结核病净化工作。养殖场应当加强饲养管理,识别和控制相应风险因素;监管部门应加强风险因素的来源控制,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推进简捷、敏感检测方法的推广应用,探究高品质牛奶市场准入机制,从而有效净化奶牛结核病,切实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5 结论

本次调查采用临场皮试、询问场主、查看现场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认了北京市密云区某奶牛场的36头牛结核病阳性病例;通过风险分析,推测饲喂从内蒙古赤峰市购入的饲草是主要的风险因素。因此,北京市应慎重从牛结核病流行地区购入饲草,同时要加强牛结核病检测和牛场消毒,及时淘汰阳性奶牛,尽快使奶牛场达到结核病净化标准。

猜你喜欢

奶牛场牛场饲草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三法喂牛可省粗饲料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养肉牛省草料有窍门
不同饲草饲喂西门塔尔牛效果分析
Floating dairy farm 漂浮奶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