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丑恶人物背后的复杂心理
——《喧哗与骚动》中杰生四世人物分析

2019-07-13李倩倩郑州大学郑州450001

名作欣赏 2019年30期
关键词:福克纳凯蒂家族

⊙李倩倩[郑州大学,郑州 450001]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很受读者喜欢的作品之一,他个人曾把自己对这部作品的喜爱表达为“就像母亲对孩子一样”。这部作品也被公认为是福克纳最难读懂的作品。书中描写了没落的康普生家族最后一代人的故事。作为核心人物的凯蒂,她的失贞为这个逐渐分崩离析的家庭带来最后一个致命打击,后来哥哥昆丁自杀、父亲酗酒去世、弟弟杰生失掉去银行工作的机会并一辈子生活在愤恨扭曲的心理之中,白痴弟弟班吉被阉割并送去精神病院,小昆丁偷钱与人私奔后杳无音信,凯蒂自身后来亦沦为纳粹将军的情妇。关于《喧哗与骚动》中杰生四世的评价,国内外的评论家也并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大部分观点都认为他是“最丑恶的人物”“邪恶势力的代表”。就连福克纳自己也说杰生是他作品中“所塑造的最丑恶的人物”,但他曾说杰生是“康普生家第一个心智健全的人,并且由于他是个没有后裔的光棍,因而是最后一个人”。杰生这一人物是心智健全或是心理扭曲并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做切割和分析,本文将从杰生部分的叙述中对他的形象加以分析。

一、对母亲的憎恶和孝顺

杰生·康普生的母亲康普生夫人在小说中总是以哀怨、哭哭啼啼的形象出现,她看重贞操,将自己的家族和康普生家族总是切割开来。在她的世界里,只有自己、自己的弟弟毛莱以及儿子杰生算是自己的母族一方的人。在与老康普生的争吵中,她总是说“我们娘家人的出身跟你们家完全是同样高贵的”,“杰生才是我的亲骨肉呢”,“与其说他是康普生家的还不如说是巴斯康家的”,“让我带杰生走,其他几个留在你身边,他们不是我的亲骨肉”。她对于自己的儿子杰生也有着愧疚的情绪,因为凯蒂被赶出赫伯特家门后杰生失去了在银行谋职的机会,而家族仅有的一块土地也被变卖供昆丁去哈佛念书,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杰生连读书或者上进的机会几乎没有,她称自己为“没用的老婆子”。她自知自己没有话语权,因而在老康普生死后,被杰生供养着,她也顺从杰生的话,“他现在是一家之主,他有权要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从她的话中可以看出她内心对自己的孩子其实是没有真正的感情的,她之前没有为杰生以及别的孩子尽到自己的责任,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爱,后面靠着杰生供养的时候也没有真正的感情。因此她的母爱是畸形的、疏远的、淡薄的、冷漠的。

杰生·康普生在这样的家庭长大,被母亲用畸形的爱捆绑着,甚至根本就不是爱。他对母亲的态度在后面他的叙述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面对母亲,他既厌烦又顺从。在文中,母亲希望杰生管束小昆丁,但又怕他责骂她,杰生一边不无讽刺地说:“我压根儿没工夫谴责您的良心。我没机会上哈佛,也没时间整天醉醺醺直到进入黄泉。”一边又安慰母亲说:“您待会儿又要把自己折磨得发病了。您要么就是整天把她锁在屋里,要么就是别再为她操心,把她交给我。这样做不好吗?”杰生这种矛盾的态度在他自己的叙述中侧面地表达了很多次。

二、对昆丁的侮辱和保护

小昆丁是凯蒂失去贞操后生下的孩子,被送到康普生家养大。杰生·康普生对小昆丁的态度十分恶劣,从他的自述开始,就说“天生的贱胚就永远都是贱胚”,他辱骂的不只是昆丁,还包括昆丁的母亲、杰生的姐姐凯蒂。杰生对昆丁的憎恶,一是对凯蒂失去贞操令家族蒙羞的耻辱感,二是凯蒂因为未婚先孕被赫伯特·海德赶出家门,导致自己失去在银行的职位的怨恨。

杰生·康普生对昆丁的态度是很复杂的,一方面他监督昆丁去学校读书,不让她鬼混,一方面对她的请求置之不理,甚至克扣母亲给她的零花钱,并将其当作自己的金钱来源。在昆丁和“红领带”约会的时候,杰生顾不上头疼去跟踪试图阻拦,心里骂着“她的血液里有下贱的根子,那你怎么拉也拉不起来她”,但又很愤怒那个把自己外甥女带走的人。“我要让那戏子知道,如果他以为能带着我的外甥女在树林子里乱跑,那条红领带便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牵他到地狱去的催命吊索啦!”这可以显示出他对昆丁既有着强烈的恨意,这恨意是由对凯蒂的恨意而来,同时又承担着作为一位成年人、一位家长对自己的晚辈的责任。

三、对家族的承担和忍受

内战前,美国南方的主要经济形式是奴隶主庄园经济。南方贵族从不关注经济发展、家庭收入,也不关注作为人类的本能、欲望、内在需要,而重点关注家庭荣誉、社会地位、妇女贞洁。后来,南方内战军事失败,旧有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文化传统都遭到破坏。新生的经济形式、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重构了南方人的价值体系和认知行为模式。而杰生·康普生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内战后,康普生家族日趋没落。父亲酗酒去世,母亲不问家事,哥哥昆丁自杀,姐姐凯蒂未婚生子,还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白痴弟弟,这些都给杰生的人生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他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杰生·康普生对自己出生在康普生家族是骄傲又怨恨的。时代的变化被他赶上,家族的没落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作为曾经享有荣耀的家族的后代,他不仅要努力工作,想着法子挣钱、攒钱养活自己的一家人,还要辛苦维护自己家族的荣誉。说起自己家族的高贵血统,他的态度很讽刺:“幸亏咱们祖上没出过国王和总统,否则的话,咱们全家都要去杰克逊扑蝴蝶了呢。”但当昆丁和人约会的时候,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维护母亲的名誉。

四、对人生的追逐和逃避

杰生·康普生虽然让人觉得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但他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在作品中,他给人的感觉仿佛唯利是图,只要能拿到钱就不择手段,骗取母亲的钱,挤压外甥女的零花钱等。他使用让人不齿的手段获取金钱并攒钱,以至于好不容易攒好的七千块也被外甥女偷走了,但因为钱的来路,他又不敢对警长如实相告。

杰生·康普生追逐金钱和权利,甚至想象有了金钱与权利后他要如何慷慨,“我只求一个公平的机会,让我把自己的钱赚回来。等我赚回来了,那就让整条比尔街和整个疯人院都搬到我家里来好了”,还表示愿意让凯蒂和昆丁去自己的床上睡,让班吉坐到自己的位子上大吃大喝。

在这样的家族和时代里生存的杰生,是没有办法像一个正常的男人那样过日子的,不敢娶妻生子,不敢放手一搏追求事业。因此在那些令人鄙夷的行动背后,杰生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但绝不是仅仅为了自己能生存,他似乎是在追求一种自由,一种不被母亲、白痴弟弟以及黑人厨娘支配的自由生活。在他母亲1933年去世后,“他就可以不但永远地摆脱掉弟弟和祖宅,也摆脱了那个黑人厨娘”,并且有了一个“孟菲斯朋友”,使他的居所有了“家庭气氛、惧内气氛和正式夫妻的气氛”,“他现在总算是解放了,自由了”。

五、总结

杰生·康普生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第一人称叙述篇幅中,会让读者觉得他是一个冷漠自私、毫无怜悯之心的罪恶之人。由于第三部分也就是杰生的自述篇和后面第四部分的全知视角的篇章所表达的某些观点有着相悖的地方,因此又被人说是不可靠叙述。但正是由于看似不可靠的叙述后所表现出的人物心理的复杂性,才能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化和耐人寻味。分析杰生的人物形象,不能只看他所表现出的外在行为结构,而更要深入地挖掘他的行动背后所表现出的复杂心理。

①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第一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1997年版,第264页。

②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李文俊译,北京燕山出版社2015年版,第10页。(文中相关引文皆出自此版本,不再另注)

猜你喜欢

福克纳凯蒂家族
美好的奇迹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没见到他
皿字家族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一封未开启的信
明特《福克纳的生活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