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研究
2019-07-12湖南远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蒋武明
湖南远能电力发展有限公司 蒋武明
1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
1.1 经济新常态的经济解读
在中国的GDP增长速度从早先的每年百分之十几、10%逐渐降到近几年的每年8%、7%这一背景下,我国2013年开始在中央层面正式用“经济新常态”来定义和解读当时的经济形势。解读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四点:(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的“常态”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2)发展方式由追求规模和速度型的粗放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 和效率型的集约增长;(3)产业结构由中低端产业转变中高端产业;(4)产业增长驱动由要素驱动转变创新驱动。
经济新常态已来,符合发展规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已来。由此带来了经济景气指数下滑和债务危机大量的爆发。然而,更多人还没有做好思想准备和应对策略,还未真正认识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新常态和适应经济新常态,谈不上将它视为机遇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在如此一个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面临的是一系列挑战,其中陡然而增的财务风险,就是中小企业不可回避的一个严峻挑战。
1.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主要财务风险及其特点
广义上来讲,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运营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四种风险。
1.2.1 筹资风险
不同的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和筹资结构所带给企业的筹资风险不一样。初创期的中小企业,筹资主要是靠股东股本金的投入,此时,企业的筹资风险几乎为零。成长期的中小企业,除了股权资本的增资扩股外,借贷资金也将作为一个选项逐渐导入到企业的现金流量中;进入成熟期的中小企业,企业的资金流量会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往往这一时期借贷资金的规模也会达到历史高度,此时,企业的筹资风险也会水涨船高;进入衰退期的中小企业,若企业对筹资风险的把控不好,筹资风险可能会成为企业的一剂毒药。
投资增长乏力、消费疲软、出口下降,当这推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黯然失色时,全局性的经济下行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最直接和最显著的后果是中小企业的筹资陡然增长,特别是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和资金平台的资金风险“爆雷”,其连锁反应就是给不少中小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了致命打击。
1.2.2 投资风险
投资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水平,决定着企业投资风险。投资风险受到诸如项目创始人、项目团队、项目经营和项目所在行业的竞争程度等方面的因素影响。能否全面把控住投资风险,是考验在中小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决策能力和经营能力。
行业投资回报率全面回归导致中小企业投资风险日益增大。最近几年,占据产业链前端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的回报率都在逐渐下降,占据产业链中后端的中小企业,受自身投资实力弱小、中国的大型企业和寡头垄断企业的行业挤兑和议价能力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中小企业投资回报率是越来越低。
1.2.3 资金运营风险
资金作为企业运营的起点,随着其在企业内部的价值形态转化,财务风险无时不刻地存在于企业运营环节中。特别是在购售环节,隐藏在其中的财务风险最为直观。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风险导致中小企业现金流断流风险更大。经营实力和财务实力的层次决定着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接受短暂的经营性亏损,若出现持续性和长时间的经营亏损,在得不到股东不注资、银行不新增贷款或不续借贷款等企业外部资金的补充情况下,那么中小企业内部资金流必将耗尽,灾难随之而来。
1.2.4 收益分配风险
企业的净利润是否分,分多少和什么时候分,对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技术活。在收益分配环节制定的方案未平衡好企业发展需要、资金状况、股东的利润分配意愿、利润分配税负等各种关系,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当前,股东层面的资金需求与其投资的中小企业层面的资金需求矛盾突出。
2 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2.1 外部因素
2.1.1 中国经济全局性和持续性的增速放缓
在中国经济全局性和持续性的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盈利压力和现金流风险、产业结构升级的需求和产能过剩风险都显著增加,这些因素无不倒逼企业要进行“三去一降一补”战略布局,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
2.1.2 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创新步伐一日千里
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在内的前沿技术可谓日新月异,技术创新和迭代的速度已超过任何一个人类的发展时期。中小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受制于公司财务实力的影响,很多中小企业在创新的路上,只能说负重前行,步履蹒跚。
2.2 内部因素
2.2.1 中小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团队应对新常态经济的能力不足
大部分中小企业认识到经济下行的风险,但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还未认识到这种风险。认识到风险还只是应对风险的一个环节,更多的是很多中小企业还未能适应这种中国经济全面进入新常态的环境,未能根据这种新常态重新制定出企业内部的新战略,并让包括新的财务战略在内的新战略善始善终。
2.2.2 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少,企业的创新度不足
传统业务的中小企业,基本无研发投入或研发投入非常之少;模式创新的中小企业,更多是在产业链上进行业务节点重组或辅以一些互联网思维或技术,研发投入也有限;只有那些立志于技术创新的中小企业,才愿意研发上进行较大的风险投资,但投入强度和规模受限。
2.2.3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手段不足,财务队伍素质待提高
新生一批的财务人员大量投入到财务战线,能力强水平高的财务人员更多是流入到外企、央企和大型企业了,中小企业财务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另外,局限于中小企业对员工职业培训的投入不足和财务人员的工作职业特性偏内等原因,中小企业财务人员对国家层面的政策方式、产业发展趋势、地区经济走势等外源性信息掌握或接触较少,如此一来,不少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局限于财务核算、税务处理等基础工作上,对财务风险管理的介入深度严重不足,未提出财务风险应对策略或提出的财务风险应对策略不全、不准和不及时。
3 新常态背景下中小企业财务风险应对策略
3.1 整体策略
3.1.1 对经济周期保持敬畏心,尊重经济规律,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
当认识到几十年高速经济增长必然要回落一个合理的中高度增长区间、创新是经济永恒的发动机等一系列经济规律时,中小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首要做的是将企业本身的战略与宏观经济周期、行业发展周期甚至国际经济发展形势进行匹配性、适应性等分析。绝勿逆经济规范和经济周期而行之,通过提升企业的战略能力,让中小企业在动荡的经济环境中游刃有余。
3.1.2 采取稳健型或防御型财务战略
面对目前刚刚进入“新常态”时期点,中小企业的财务战略要毫不犹豫地采取稳健型或防御型财务战略。后期,随着中国经济走出了“V”底或“L”平台时,中小企业可开始谨慎性地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一旦定了稳健型或防御型财务战略基调,应将其精神内涵真正融入到企业资本资源配置和有效使用过程中。如此一来,中小企业不至于出现财务风险方面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
3.1.3 创新、创新和再创新,以有限资源加大企业创新的投入
未来永远只属于那些勇于创新的企业。不管走模式创新路线还是走技术创新路线,中小企业可将创新基因植入到企业核心部门,资源的分配上予以必要的支持。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活力、价值必将成10倍、成100倍用于创新方面的支出耗费。
3.2 具体策略
3.2.1 针对筹资风险的具体应对策略
(1)将稳健型或防御型财务战略执行到位,提前布局资金储备。稳健型或防御型财务战略落实到筹资工作上,就是要求中小企业在筹资的时间上、筹资额度上和流动性上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要为资金的储备上一道安全锁。
(2)优化企业的资本结构,适度提高企业的股权资本结构比。处在当前经济紧缩的新常态和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小企业在股权资本使用上可优先于借贷资金本的使用,适度的去杠杆,非常有必要。中央三令五声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同样适合作为中小企业的经营指导方针。
3.2.2 针对资金运营风险的具体应对策略
(1)严格做好客户风险评估,将资金回款的管理措施前移。有条件实行业财一体化的中小企业,在实行业财一体化后,资金回款的化解将会得心应手;暂无法实行业财一体化的中小企业,至少可要求财务人员将资金回款的管理措施前移,比如参与客户的信任风险评估、参与业务合同汇审、提前与客户单位的财务部门建立业务链接、对项目进度和产品交接进度动态随时掌握等。打破传统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开具发票、核算收款金额和未收款金额及年终对对往来帐的工作节奏。
(2)在业务开拓上更聚焦和在资源节流上更有力度。开源节流是中小企业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中,中小企业的操作策略应是不一样的,在目前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更适宜集中力量做精、做强自身的主业,做强后再考虑做大规模,至于多元化之路则可谨慎为之。去库存化和轻资产化,对中小企业将是一个不错的指导思想。
3.2.3 针对投资风险的具体应对策略
(1)优先安排创新方面的投入。在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为向创新驱动过程中,中小企业在投资项目的优选上,要给创新项目赋予更高的权重分,让创新项目的投入得到排序上的优先、资源分配上的保障。
(2)对外投资更趋谨慎,投资的退出更果断。在对外投资评估时,可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测算金额、项目回报率、项目投资收入时间节点、项目回收金额及时点、损失预估金额等指标赋予悲观估计金额;对于财务投资型投资项目,以快进快出为原则和退出机制有保障为原则,公司尽量不投或少投或分次投。对于产业投资型投资项目,以成长期和成熟期产业为主,不投或少投初创期项目。所有投资项目实行总额控制。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在投资止损或投资退出上稍有迟疑,就可能将企业拖入危机。而在春天到来之前,若保住了企业的现金流,企业就有了自己生存下来的本钱,就有迎接经济新常态之后必然要到来的“经济常态”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