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大数据下的财务共享建设
2019-07-12邱海燕
邱海燕
前言
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企业财务数据集中化管理,是指企业利用互联网数据处理能力管理企业财务数据的方式,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化处理能力显著提升。但在实践中,影响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管理成效的因素较多,本文主要对大数据下财务共享建设问题与对策展开分析,希望对企业管理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一、大数据下的财务共享建设意义
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对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意义重大,是指整合各区域财务服务至中央服务系统内,通过优化与筛选等数据处理,获取有应用价值的财务信息。基于采取财务共享系统的财务管理,不仅提高了职员办事成效,同时规避了错误的财务操作。在业务项目中实现了资源高校配置与利用,企业发展成本不断降低。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运用,为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展开,提供了指定的信息收集、传递路径,财务信息敏感度、识别能力不断提升,确保了财务数据传递成效,降低了资源消耗,最终实现企业财务数据共享。实践证明,运用财务分享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经营成本,标准秩序与服务方式更加规范,财务业务处理成效显著提升。基于财务共享信息系统重构的工作流程与管理体系更加贴合企业发展需要,促使内控能力持续提升,各项财务工作高效落实。财务数据信息在共享平台上实时显示,使得管理层对财务运作更加熟悉,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透明度显著提升,人为操作等干扰因素得以规避,财务控制风险随之降低。共享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同时具备风险预警功用,风险过程性控制成为了可能,更利于企业风险捕捉与市场变化预测,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
二、大数据下财务共享建设存在的问题
1.共享系统定位不明确。大数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起步晚,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企业管理层与领导层对财务共享建设认识片面,对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共享发展忽视,认为建设风险高于应用优势,严重制约了财务共享建设与投入使用。甚至有企业认为财务共享建设,是简单的财务信息软件投入使用,导致财务共享系统定位模糊,使得系统在信息咨询与生产决策等管理中的作用发挥受限。
2.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化时代的数据量不断增长,直接增加了企业集中化管理财务数据的难度。尤其是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集约化处理,财务管理难度随之增加,信息通道堵塞现象频繁出现。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繁琐,信息安全易受信息延误等因素影响。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基于财务共享系统的数据信息化处理水平滞后,信息收集等工作流程与制度,俨然不符合企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基于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不能规避财务共享模式下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信息风险积聚爆发,会产生信息泄露等问题,将直接加大财务共享系统与企业效益损失。
3.数据准确性低。财务共享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各部门主要通过多终端输入模式传输数据,但原始数据传输的准确性相对较低,输入不准确的数据,将直接加大信息输入风险,使得财务管理形式化。针对于信息录入功能失效与分工模糊等问题,应当加强人员责任制的落实,加大会计等信息查阅力度,规避责任推诿与信息输入准确性低等情况。
4.法律政策环境有待优化。企业规模扩大,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各区域业务活动的展开,将直接受到地方政策环境影响。由于各地区的财政政策差异较大,在财务共享建设中,财务人员片面了解当地财政政策,将无法在当地法律政策环境中规范展开财务操作,信息处理与财务管理成效随之降低。与此同时,大部分的财务人员对一线业务了解片面,缺乏财务共享建设经验,加之各税务部门联系存在信息孤岛问题,信息沟通与税务核算效果不尽理想,直接加剧了法律风险。
三、大数据下加强财务共享建设的对策
1.明确财务共享建设定位。企业财务共享建设应当贴合业务内容与发展战略,明确系统承担责任,进一步明确财务共享建设定位,强化系统建设的实效性、针对性与科学性。从企业发展战略、财务共享职能的角度入手分析,财务共享建设定位如下所示;一是处理功用,即整合传统财务管理工作。借助ERP 软件集中化处理财务信息,重构财务管理流程,确保财务数据维护成效,提高信息完整性与安全性。二是决策功用,即在生产方向调整、投资扩大等生产决策中,以及企业管理中提供财务数据分析依据。三是咨询功用,即为审计支持、业务改进与税收筹划等发展中提供信息支持,便于管理层深入了解企业发展现状,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学方案。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定位明确后,企业应当加强调整组织结构,从技术与组织架构、薪资待遇等方面支持系统建设。尤其是组织管理方面,企业应当加大对子公司财务管控力度;与此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独立性,减少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成果的干扰,以进一步强化财务能力,从组织保障方面给予财务共享建设支持,通过财务信息化带动共享中心合理运作。
2.规避财务信息安全风险。信息安全是企业经营发展不能忽视的问题,也是限制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关键要素;对此,提高财务信息安全管理水平,成为了企业强化信息利用价值与确保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处于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建设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包括庞大数据量与外部恶意攻击、内部系统破坏等因素。实现财务共享模式效用的最大程度发挥,应当加大信息安全管理力度,如下所示;一是完善系统安全保障体系。企业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容易受内外部各种因素影响,对此,加强内外部安全保障尤为关键。内部系统安全对策不能停滞在理论层面,应当加大对策执行力度,在财务工作中贯彻执行,加强实践经验总结,不断调整与优化安全对策,确保系统作用高效发挥。外部安全管理应当建立防御系统,如防火墙屏障等,避免不法分子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攻击,提高财务信息安全系数,确保财务信息系统高效运行。二是财务数据处理、财务信息安全管理同步展开,尤其是后者应当加强统筹规划,落实各环节与各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转变责任人的职责理念,不断强化其安全意识。三是加强信息共享过程性的安全管理。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完善系统框架,包括内部与核心安全应用层、财务系统发布层等,由责任人统一安排。加强各层次安全问题风险评估,提前指定应对策略,确保财务信息运输安全高效。
3.优化资金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建设基础,也是财务共享建设的重要前提。企业管理层应当深入了解财务共享模式,加强现状分析与技术引入,构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财务共享系统,夯实财务共享模式运行基础。企业加大职工培训教育力度,为企业财务共享系统运行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定期核查系统,确保系统运行成效。除此之外,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绩效与风险评估体系。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要求较高,包括对资金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建设成本高;对此,应当加大效益、风险评估力度,提高系统建设的针对性与可行性。财务共享中心的作用明显,在投入使用中展开绩效评估,能够帮助股东进一步了解系统运行情况,确保投资回报。二是完善财务共享模式管理机制。财务共享模式投入使用后,直接与股东利益挂钩,为维护股东利益,规避效益纠纷,应当确保财产与目标清晰,加大共享业务管理力度,不断优化共享业务处理模式。三是加大各部门的联系,优化信息流通模式,尤其是共享中心服务人员、财务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双向互动沟通力度,规避沟通不畅引起的各种财务问题,确保财务数据准确性与信息完整性。四是提高内控监管水平,确保财务管理质量。完善内控管理制度,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配备专业审计团队,监督企业工作内容。建立外部监督机制,加大与内控监督机制的有机结合,共同监督企业管理与经营活动等情况,确保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切实提高财务管理地位与水平,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智能硬件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数字化运营,带动企业与时俱进发展。
4.规避法律风险。财务共享平台的建设,离不开财政政策的支持;对此,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企业加大现行会计制度与政策的分析了解,根据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优化会计准则,明确界定会计信息目标。加强分析企业财务工作与会计数据,本着整体化的原则,优化设计会计数据接口。二是在财务共享建设中,加强职员与财务中心的双向沟通,重构财务流程模式,做好财务共享更新与系统升级等工作。尤其是与前端职员的合作,规避沟通不畅与信息孤岛等问题,确保财务共享模式科学运行。三是作为财务人员,应当全面了解财务活动,根据金融业务高要求,进一步了解当地财政政策与法律规定,明确法律政策的差异性,确保金融业务处理成效。对此政府应当加大法律规定完善力度,夯实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基础。并加强地税与国税等部门的交流合作,进一步规避法律风险。
四、结束语
大数据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为财务共享建设夯实了基础,也成为了企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技术与信息安全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忽视,还需加强企业发展现状分析,加大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合理力度,逐步摸索出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流程与对策,确保财务大数据作用最大程度发挥,带动企业快速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