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7-12李蓉
李 蓉
一、引言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政府机关依法行政的主体,是开展国家治理行为的重要力量,其承担着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基本职能,具体工作内容涉及了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建设、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行政事业单位建设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系统,有利于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规范开展其经济业务、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和管控、保障资金及资产的安全、进一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国家政府机关及部门开展的一种以预防风险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执行程序来防止本单位在履行国家职能时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
财务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最重要的一个控制环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控制就是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或日常财务活动、现金流转)进行指导、组织督促和约束,防止资金、资产出现流失以及贪污腐败等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本单位财务计划(目标)顺利实现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国家综合实力和经济基础在不断提升,国家民众对各项公共基础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强烈。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公共部门行使其社会职能的具体实施载体, 同时也是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天然维护者,不断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资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单位落实财务内部控制建设要求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梳理和评估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优化完善内部财务制度内容设计,提高单位财务内部管理水平,有助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促进节约型政府建设,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和问责机制,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为单位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有关经济业务环节,系统分析各类经济活动的风险,确定相应的经济风险点,选择一一对应的经济风险应对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单位各项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同时督促相关工作人员认真遵照执行。以此来合理保证单位的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安全有效使用国家资产、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严格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其公共服务职能的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对财务内控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单位领导人员认为行政事业单位就是按部就班照指示开展相关工作,不需要财务人员的财务能力有多强,把可以开展基本的财务基础工作作为用人标准;同时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受编制约束,人员有限,往往让财务人员兼任本单位的办公室工作人员、人事干事、项目管理、党务建设等,让财务工作无形中成了兼职和“副业”,甚至一些不相容岗位也由一人担任,如会计出纳同一人,采购、保管、领用同一人,领导管钱等;同时,领导干部更换频繁,也是导致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财务制度不够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以前粗放财务管理的影响,单位的财务制度仅只有一般的财务制度,如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岗位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非常普通的相关制度,而对单位基建项目、采购管理、合同管理、人事制度管理等则很粗放甚至没有,财务制度仅流于形式、条款粗糙,制度制定漏洞多。
(三)财务制度执行不力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监督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财经纪律和法治意识淡薄,单位的财务制度执行不严明,甚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不相容岗位不相分离,不按授权行事,办事不走流程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一是因为制度制定本身的不合理性和细化性不足,导致制度执行起来缺乏可参照性;二是单位人为原因造成财务制度执行不下去,设置各种障碍、钻空子,决策走过场,让财务制度无法切实落实到位。
(四)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
大多数财务人员在平时的财务工作中重记录、轻分析,财务人员对本单位业务活动不熟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普遍属于单一性技能,综合能力不强。财务人员在单位会计职称与岗位设置不相适应,绝大多数单位财务人员在本单位的岗位设置中处于弱势地位,造成会计人员对财务工作热情度不高。因为单位在设置岗位制定相关条件时,会倾向于本单位主要的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很少能顾及到财务人员的岗位适应性问题。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财务人员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加班常态化,而相关待遇却迟迟上不去,造成大多数财务人员无心财务工作,能调离财务岗位的则调离,不愿继续待在财务岗位上,更谈不上努力提高财务技能。
(五)缺乏风险意识,资金使用效益低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是业务中的低效、浪费和舞弊。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遍认为本单位所需要资金只要按照流程向财政按需申报即可,只管使用,不管效果。未能认识到财政资金也应管好用好、高效能发挥资金作用,财政危机意识不够,对资金的使用效能认识不足。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改进建议
(一)提高领导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
领导层的认识是实施财务内控建设的前提。要真正实行“一把手”责任制,财务出了问题,单位的法人代表首先要问责,以此促进单位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高度重视。任用财务人员一定要选择具备财务工作条件(品性端正、业务技能突出、有责任心、坚持原则等)的人员,不能随意安排人员从事财务工作;对财务人员工作合理化分工,保证财务人员主要精力放到财务工作中;财务培训不能仅局限于财务人员,领导也要经常参加财务培训,有针对性的学习相关的财经制度和纪律;对领导的离任,按期开展离任审计。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制度,让相关的财务制度制定细化,使财务工作操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备能够胜任财务工作的会计人员,坚决实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充分发挥“内部牵制”作用,会计出纳不得一肩挑,禁止采购、保管、领用一个人负责;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分人担任,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直接接触资产;加强内部审批程序,业务审核、审批付款必须坚持走流程。对一些重点领域和环节,如采购、项目建设等要特别注意,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制度。定期开展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防患于未然。
(三)坚持原则,加强财务制度执行力度
财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遵守财经纪律,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领导要对财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不能只让财务人员以一己之力要求全单位人员遵守财务制度,要让全体职工依纪依法开展业务工作,坚决按流程办事,按授权行事,共同维护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可以结合继续教育,对财务人员提供提高相关业务技能的机会,学习财务知识和计算机知识,包括写作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鼓励财务人员在熟悉本岗位业务技能的同时,主动学习本单位的其他业务技能,让财务工作与本单位的其他业务技能能够紧密结合起来;设置与财务人员职称相对应的岗位,让财务人员干得有希望、干得有热情。
(五)提高风险管理意识
树立财政危机意识,管好钱,用好权,让经济业务工作稳扎稳打,不给国家和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努力做好单位集体决策、坚持“三重一大”原则。严格按规定确认、计量会计要素,推行经费支出由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核,实行逐级签批制度,互相制约。开展精细化财政管理,做好年初预算、不搞盲目立项,跟踪经济业务开展进度,及时调整不合理的决策,查控重点工作和重点岗位廉政风险点,建立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审计和绩效评价。
五、结束语
新的时代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现代管理会计的特点,努力提高其财务管理水平,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水平,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和公共资金的“守护者”,为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功能提供切实的经济保障,满足人民群众对国家机构管理功能的各项要求。